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周刊

当神灵遇上资本

2017-08-23 作者: 王加华 来源: 大众日报
  □王加华

  传统中国民间信仰的一大特色,即是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这是河北易县奶奶庙等庙宇被私人承包后,出现“神灵井喷”现象的重要原因。车神、学神,古已有之,不足为怪。但我们仍然要警惕,民间信仰一旦被资本俘获,一方面暴利及欺诈现象会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民间信仰的神圣性、严肃性也会被不断消解,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近期,河北易县一座本不知名的奶奶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座看起来破烂不堪的庙宇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被称为“华北第一道场”,与其被私人承包后出现的各式神灵有直接关系,如财神、学神、月老等,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则是一位手握方向盘的车神,可保佑人们驾考通过、出入平安,甚至还能帮人摇到车牌。除此之外,香客还可以于此“定制”神像,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河北易县奶奶庙现象并非特例,而是在全国各地广泛存在着。如笔者长期跟踪研究的一座庙宇,也是在被私人承包后,出现了神灵“井喷”的现象,修建了财神殿、车神殿、长寿宫等各式殿宇,并美其名曰为神灵信仰的“全科医院”,即试图通过一座庙宇来满足民众各方面的信仰需求。就本质而言,笔者认为,此类现象的出现,其实是传统神灵信仰与现代商业资本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当下的某些社会现实与民众心理诉求。
  神灵信仰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不管其信奉的是佛教、基督教等制度化的宗教,还是奶奶、大仙等民间化的神灵。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中一直存在有一个非常庞杂的神灵信仰系统。这一神灵信仰系统,与民众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构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宗教传统”。虽然如此,中国却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国家。传统中国民间信仰的一大特色,即是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因此,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神灵祭拜往往具有“临时抱佛脚”的性质,即不会时时将神灵记挂心中,而只是在有所需要时,才会想到前去祭拜。传统中国民间信仰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究“唯灵是论”,一个神,只要“灵”,只要能满足“我”某些方面的需要,就会去信奉与祭拜,而不会去计较此神的神格究竟如何。这就导致传统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体系是无派系化的,不论儒、释还是道,不论佛祖、老君还是孔子,都可以和谐地共处一庙、共居一堂。因此,这种在正统教派看来“大逆不道”、毫无章法之象,在民众眼中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正因为“唯灵是论”,传统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体系总是历久常新的,即人们总会根据社会的发展与自身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创造出新的神灵,或是将某位神灵的“职责范围”因应形势的需要而不断予以扩大。因此,传统中国的神灵信仰总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地方的神灵信仰形态也总是与一个地方的自然及社会生态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社会体系与宗教体系之间是“相互定义”与“相互再生产”的,其背后的逻辑,则在于民众对“圆满”与“平安”的追求。
  明白了中国传统神灵信仰的性质与内在逻辑,则河北易县奶奶庙诸神杂处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可以发现,奶奶庙一系列神灵的出现,其实仍然是在传统神灵信仰的体系与逻辑之内展开进行的,只是因应时代的步伐而稍有改变而已,如车神手中所握有的方向盘。为满足实际生活所需,中国古人创造了一个非常庞杂的神灵信仰体系,可谓处处皆有神,如灶神、门神、堂奥神,甚至连厕所都有主管之神。而从“职能”的角度来说,也是万神俱备,如财神(关公、比干、李诡祖等)、生育神(如泰山奶奶、送子娘娘)、学神与考神(文昌、魁星)、医药神(如神农、石大夫),等等。至于易县奶奶庙中广受热议的、手握方向盘的车神,也是古已有之,且还不止一位,如轩辕黄帝、造父、六龙、奚仲等。古有奚仲造车之说,因此奚仲也就成为中国古代的车神之一,且在今天仍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江苏茅山的茅山道院与乾元观、常州的白龙观、上海城隍庙等,即均供奉有车神奚仲。只是与古不同的是,今天的奚仲已不再是造车神,而变身为行车安全的保护神,故常有人于此祭拜并进行新车的开光仪式。因此,易县奶奶庙中所出现的各位神灵,其实我们都可以在古代神灵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只是将原本身处各地的神挪移到了一处并根据现实需要作了某些改变而已。而这些神灵的出现,实际上又反映的是当下民众的社会心理需求。比如,今天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达到了两亿辆,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几亿人的司机数量,行车安全成为人人关心的话题,于是供奉或再造出一个新的车神也就不足为怪了。至于学神、财神等,实际上也是今天人们高考得中、发家致富等观念的反映。几百万人次的蜂拥而至——虽然其中肯定不乏看热闹与猎奇之人,即是对此的最好说明。总之,河北易县奶奶庙中的诸神杂处,从民间信仰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当然,与传统的民间信仰相比,今天的神灵信仰已发生了很大改变。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即是信仰与资本相结合而日益成为一种赚钱的工具。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庙宇,尤其是那些位于旅游景区内的庙宇,被私人承包而成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摇钱树”。河北易县奶奶庙,正是此一现象的反映,据说其一个殿一年的承包费即高达150万元。
  当前庙宇承包或兴建热的兴起,与商品经济大发展及“经济利益至上”观念的影响有极大关系,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模式在信仰领域的延续,也即“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在此大背景下,民间信仰日益成为一种围绕“灵力”而进行的生产、经营与消费活动,即产生了一种“灵力经济”。在此,灵力是商品,民众求神活动是消费,围绕神灵的奉祀行为则是生产。另外,目前的这种庙宇承包热潮也与当下的信仰大环境有一定关系,而这在民间信仰领域又体现得更为明显。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传统”,20世纪初,在“民主”“科学”思潮影响下,民间信仰开始被冠之以“迷信”“愚昧”等各种称呼。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民间信仰更是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压制。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大环境的逐渐宽松,民众的神灵信仰情结又被极大激发出来。但由于原有信仰场所等的大量拆除,于是不可避免出现了民间宗教“服务市场”与民众“信仰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下这种乱建庙宇及庙宇承包等现象的出现,并大大提升了现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作为传统神灵信仰与现代商业资本相结合的产物,对河北易县奶奶庙这种庙宇被承包及商品化现象,我们也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认识。从“商品化”的角度来看,必须要从“商品”的角度加强监管——虽然其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对此,我们要防止欺诈与谋取暴利现象的出现。如层出不穷的“天价香”现象,一些寺庙头柱香成交价高达99万元。另外,许多庙宇还存在欺诈现象,如有的庙宇会拿出功德簿让游客签名,并慷慨许诺由大师为你念经祈福消灾,结果签过名之后才告诉你不是白签的,是要捐功德钱的,少则几百元,多则成千上万元。你若不从,他们便不依,于是很多人只能哑巴吃黄连,被迫交钱了事。对于这些暴利及欺诈现象,有关部门必须加强限制与监管。
  从“神灵信仰”的角度来看,其实神灵信仰本身并没有错,且具有加强心理慰藉、缓解社会压力、增强地域社会整合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因此,对于民间信仰,我们不应该只进行嘲笑与贬低,还应给予适当的尊重。当然,这有一个基本前提,即神灵信仰必须要在国家法制、法规的框架内展开进行,不能有任何危害国家、社会与人类的现象存在。另外,虽然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世俗性”面相,但作为神灵信仰,毕竟还有其“神圣性”的一面,而正是“神圣性”赋予了其多方面的魅力与功能。因此,神灵信仰又不能完全被当做“商品”来看待,因为“神圣性”消解了,“敬畏之心”也就不存在了,而这最终并不利于信仰的良性发展与社会秩序的有效建构。
(作者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