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

国际能源格局进入深刻转变期

2017-08-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张茂荣
  8月中旬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国际能源署(IEA)先后发布月度报告,一致上调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然而,国际油价近日却呈疲软态势,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国际油价异常表现的背后,反映出国际能源格局的深层次转变:能源供需总体宽松、能源结构持续去碳化、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首先,技术进步开启非常规油气时代,世界能源“供应革命”方兴未艾。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曾引发资源枯竭忧虑。但是,近年来的技术进步使油砂、致密油、深海石油等变得经济可采,世界油气开发逐渐由常规资源进入非常规资源阶段,“有效”资源量显著增大。据英国石油公司(BP)估算,目前全球石油技术可采储量约2.6万亿桶,远超未来20年全球石油需求(0.7万亿桶)。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称,全球石油资源仅仅开采了不到1/4,剩余储量按当前需求计算,可满足供应150年;2015-2040年石油和其他液体燃料供应量将增长20%,其中致密油和天然气凝析液(NGLs)合计将占液体燃料供应的25%以上。  
  世界能源供应前景广阔,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之星”或将不断涌现。例如,天然气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资源量据估计达2100万亿立方米,可供世界使用1000年;可再生能源成本快速下降,竞争力不断提升,其在世界能源中的比重将从2015年的3%增至2035年的10%。  
  其次,低油价刺激作用减退、能效提高,世界能源消费增速放慢。IEA认为,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快速工业化带动的“能源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轮需求增长正接近尾声”,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将降至100万桶/日左右。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指出,1970年以来全球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约1%,2015-2040年将扩大至2%。BP预测,2015-2035年全球能源消费将仅增长30%,远低于同期世界经济增幅;年均增速将由过去20年的2.2%降至1.3%。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达成并快速生效,传递出世界能源绿色转型的强劲信号,虽然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将退出《巴黎协定》,但难改世界大势。  中短期内,化石能源仍将占主导地位。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预测,受运输、化工等“刚需”支撑,2040年前石油仍是世界头号能源。然而,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绿色化、能源结构低碳化乃至无碳化是大势所趋,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需求将显著增加,煤炭、石油需求增长将相对放缓。  
  第三,资源国强势地位削弱,国际能源市场向买方倾斜。近年来能源市场变化对消费国非常有利:数量上,资源充裕、供应宽松。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球液体燃料持续供大于求。据BP预测,2035年前全球油气供需基本平衡、供略大于求的态势将延续。  结构方面,供应趋于多元,寡头垄断操控市场的能力下降。2016年,OPEC占世界石油供应的比重已下降到40%。据IEA预测,2016-2022年,全球原油产能将增加560万桶/日,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将占60%。当前,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大增,有望逐渐形成统一的全球市场。体制方面,市场化日益成熟。从上游勘探开发到下游精炼加工,市场参与者不计其数。能源贸易中,各种中长期合约相互补充,现货和期货市场发展迅速。国际能源交往方面,地缘政治、外交等因素虽仍起作用,但利润、价格成为主要考量。消费国能源储备充足,资源国依赖出口,生产方和消费方相互依存,利益相互渗透,俄罗斯等生产方“石油武器”风光不再。市场整体进口条件改善,出口竞争激烈,短缺性价格上涨难以再现。油价提振乏力、非常规油气竞争和西方国家收缩投资,促使资源国调整对外合作政策,降低资源控制力度,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在新的国际能源格局下,备受瞩目的“世界油库”中东地位下降,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国际能源格局变化引发的油价持续低迷,导致中东主要产油国经济增长放缓,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外汇储备大幅萎缩,主权信用评级屡遭调降。今年以来产油国减产协议的实施对国际油价的刺激未如预期,印证了OPEC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江河日下,也使中东产油国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2016年,沙特和伊拉克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超过20%,实现财政平衡的目标油价远高于当前国际油价水平。此外,随着西半球油气生产的崛起和欧洲市场需求的减弱,中东能源对亚太市场的依赖进一步上升,中国等亚洲进口国战略买家地位凸显,沙特、伊朗等中东产油国在亚洲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长期以来的“亚洲溢价”消失,亚洲能源贸易条件正在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