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视窗

吸引高端人才,寿光打出“亲情牌”

百余名专家学者回乡推介最新项目成果

2014-09-12 作者: 本报记者 戴玉亮 单 辰 本报通讯员 王 朋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单 辰  本报通讯员 王 朋

  9月3日上午,寿光举行专家人才创新创业家乡行活动及“科技镇长”聘任活动,共170名高层次人才参加。其中,寿光籍在外高层次人才128人,在寿光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42人。
  “博士149人、硕士15人,分布在新能源、石油装备、生物医药、海洋化工和土木工程等20多个领域。”寿光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李效宪说。
  “活动目的,就是共叙亲情、友情、故乡情,让专家人才感受到家乡的新容新貌和新变化。”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说,共商家乡发展大计,推动创新创业、共赢发展。
针对优势产业
专家推介项目

  在专家人才创新创业家乡行活动中,特别设立了专家人才技术项目推介环节,由8位来自各领域的专家代表就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项目及成果进行了推介,寿光部分企业代表参会。
  “推介会汇集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新型检测技术’、‘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橡塑材料制品配方优化设计’和‘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添加剂’等网络科技、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新兴项目。”李效宪说,这些项目在我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投资额相对较小、可持续发展性强等特点。
  推介会上,中国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曹伟国带来了最新研发的“识别与三维重建技术”。
  “准备了两周的课件,就为了今天的项目推介。”曹伟国说,自己带来的新技术在医学和电子商务领域有极大发展空间,“尽可能将最适合商业开发的技术部分展示出来,寻求与感兴趣的企业合作开发生产新产品,为家乡经济发展作贡献。”
  另外,关于推介会的下一步发展,曹伟国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是要改变目前仅仅为项目找‘婆家’的模式,让企业上台介绍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未来研发方向,让科研人员有的放矢。”曹伟国说,“二是按照计算机、生物制药等不同行业建立分推介会,提高推介效率。”
  来自上海的投资公司项目经理傅君怿说,此次推介项目主要针对寿光的优势产业,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下一步,筛选项目后,帮助项目成功落地寿光。”
14名“科技镇长”
助力镇域经济

  “校企合作的一大障碍,就是沟通不畅。”李效宪说,一边是高校科研力量寻求释放,一边是镇街因为缺少智力支持而难以建立起带动产业升级的创新体系。
  为解决此问题,寿光专门从省内外院校和科研院所选聘理工类高层次人才进各镇街,担任“科技镇长”。
  “力争改变产学研‘若即若离’的现象,将校地和校企紧紧‘黏’在一起,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科技资源,与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朱兰玺说。
  据介绍,寿光本次选聘的14位“科技镇长”,充分利用了其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
  “经‘科技镇长’牵线搭桥,校企双方就像双面胶一样紧密联系起来。”李效宪说,“科技镇长”的选聘,促进了科技成果在寿光的转化,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田柳镇的‘科技镇长’由工业自动化方面的专家常发亮担任。”田柳镇党委书记崔欣说,希望借助其技术优势,针对企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科技角度探索解决途径,推动全镇经济发展。
  “我感到非常荣幸。”刚被选聘为台头镇“科技镇长”的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良波说,“我将珍惜这次走出高校、服务地方的机遇,尽快转变角色。了解当地需求、引领企业创新,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做点实事。”
  李良波称,他计划重点针对台头防水产业发展实际,从原料改革入手,改变产业模式、减少污染,提升产品竞争力。
“双百计划”两年
人才集聚效应初现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的价值,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寿光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庞振远说。
  2012年开始,寿光组织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双百计划”。由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计划利用5年左右时间,从海内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各100名,按照类别和层次分别给予30万元至300万元的资金扶助。
  “计划实施以来,寿光出台了党管人才、人才工作专项考核、人才服务证、人才联谊会、人才住房保障、孵化器建设、人才科技项目金融扶持等配套政策。”朱兰玺说,近年来,寿光人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目前,寿光已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省“泰山学者”6人,“鸢都学者”和潍坊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人,与企业合作的两院院士1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12人。
  “人才是寿光科学、均衡和转型发展的无价之宝。”寿光市人社局党委委员、外专局副局长李益全说,“天南地北在外工作的寿光老乡,是助推寿光发展的最称手的人才。”
  现任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院长、教授的李效增,是寿光市圣城街道东七村人。谈及此次“专家人才创新创业家乡行”活动,李效增坦言自己回报家乡的太少。
  “这次回乡,针对寿光工业特点,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我邀请了学院数字印刷与绿色包装及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一同前来。”李效增称,看到家乡的发展后很振奋,以后要加强与家乡的联系,推动学校和家乡的共同发展。
  “只要寿光有用得到我的地方,一定全力以赴。”李效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