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观察 民生

让城乡百姓乐享“文化盛宴”

2013-09-27 作者: 王朋 王全国 来源: 大众日报
  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极大地改善了寿光的生态环境。
  群众文化活动遍布乡野。
  “双百双千”文艺志愿队伍活跃乡间。
  书法绘画文化交流活动,在寿光乡村随处可见。
  四德典范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寿光好人层出不穷。
□ 王朋 王全国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漫步寿光,菜乡处处是欢乐海洋,市民们徜徉在乐声悠扬的丝竹声里,饱尝文化的饕餮盛宴。而这一切均源自“文化寿光”的提出和打造。目前,一场规模空前的文化惠民热潮正席卷菜乡,数以百计的农家书屋、文化站点、文艺表演团队如繁星点缀城乡,文化的血液在加速流动,文化营养正从城镇流向乡村,流向每一个人……
  9月22日晚,“周末群众大舞台”的优秀群众文艺节目专场展在市文化中心举行,精彩绝伦的节目让家住美林花园的王秀芝老人兴奋不已,“不花一分钱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确,这是一场属于百姓的艺术佳宴,台上是不求报酬的非专业演员,台下是渴求文化的普通市民,艺术殿堂与普通大众实现了零距离接触。
  这仅是“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寿光加快文化惠民步伐,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脑袋和口袋的富裕。放眼寿光,基层文化“幸福图景”皆是:高标准构建公共文化;高雅会堂向全民开放,零门槛提供优质资源;免费培训向社区延伸,文化服务向特殊群体倾斜……城乡百姓乐享“文化盛宴”。
文以乐“居”
  马英明是牛头镇村七村人,以前下地劳动,总要走一条泥土路。如今这里已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这一变化的发生源自双王城经济生态园区开发。从2011年开始,寿光拿出全市近十分之一土地,投资近100亿元设立开发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洰淀湖红色文化基地、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盐业遗址公园等一些列文化项目迅速落地,而园区的不断配套完善,让村民们享受着项目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文化项目建设凝聚文韵的同时,百姓的居住环境也在日渐提升。寿光将全市2072平方公里区域作为一个整体,重点推进“一区、两点、八园、四带”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以1区8园4带10大重点项目为主要内容的“18410”工程,双王城生态经济区、市软件园、东部弥河文化产业带,“两馆一中心”等重点文化项目在寿光的“文化版图”上迅速推进,“文化建设大戏”和“民生改善大戏”同台共唱。
  文化的产业化让侯镇草碾子村的李学灿感触很深,“村里的草编流传已久,经过政府的引导鼓励,我们才申请列入了潍坊市级非遗名录,还成立草编合作社,注册‘草碾子’商标,现在我们的产品销售大幅上涨,平均每件产品价格提高了近1元,没想到这手艺真正变成了现钱,这‘文化’不仅能看,而且好用。”
  “文化富民一直是我们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我们鼓励和引导文化项目建设,文化项目架构起文化产业的龙骨,不断丰富的文化内涵,满足了百姓的‘脑袋’。另外,项目建设本身就是资源的重新组配过程,在改善设施环境的同时,还增加了就业,带动百姓致富,满足百姓的‘口袋’。”寿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群成介绍。
  如今在寿光,各文化重点项目均快速推进,众多与马英明、李学灿一样的村民,正在文化的产业化进程中,体验着文化在精神和经济方面带来的“双变化”。
文以乐“享”
  7月6日晚,看完高雅艺术演出季“‘中国根’大型交响音乐会”演出后,圣城街道东七村的朱大爷满脸高兴:“以前总感觉交响乐、音乐剧等表演形式离我们很遥远,也就能在电视上看看,现在在自家门口就能看到,这可真是圆了我的梦。”
  近年来,寿光积极发挥文化“普惠”作用,深度挖掘百姓的文化细胞,围绕群众文化生活中关心的热点、难点,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文化寿光”建设更加贴近群众需求。今年,以“群众文艺大汇演”活动设置项目达到12项,有注重文艺人才培养的“千村千团”、“双百双千”活动,有注重城乡舞台搭建的“周末群众大舞台”、群众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有注重素养提升的高雅艺术“演出季”、公益巡演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时间贯穿全年,范围覆盖城乡,成为普惠城乡市民文化需求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为方便百姓更好畅享文化服务,由政府出资,围绕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惠民政策、办事指南等编印成《文化寿光便民手册》和《文化地图》,免费发放到全市每个家庭,让群众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文化寿光”建设的成果。同时,为解决基层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寿光在全市开展文化建设先进村创建活动,以文化“共建、共管、共用、共享”为主旨,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每年评选表彰100个先进村,带动和推进所有村居逐步达到文化建设先进村标准。
  在文化建设深入推进过程中,寿光群众文艺活力空前高涨,新成立庄户剧团等各类团体达到160多支,文艺队达到1000多家,并涌现出田柳群艺庄户剧团等大批“草根明星剧团”,闹海、月宫图等一批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节目重焕光彩。

文以乐“助”
  如何激发引导市民内在的文艺细胞,成为了摆在文化建设面前一道难题。在寿光,各种激励措施的实施正引导调动着群众参与热情,助推百姓文化表达的自觉。
  今年4月份,寿光出资100万元,为全市975个行政村和13个城市社区的988支文艺队伍配发了音响器材,以引导百姓主动参与文艺活动。“大家都想展示自己,但都不好意思迈出第一步,市里的音箱器材免费配送,其实就是个引子,用它‘发酵’和引导周边群众尽情地舞起来,跳起来。”文家街道韩家村文艺带头人韩安华说。
  作为农村文艺带头人,孙家集街道的李燕也曾有过烦恼。李燕自幼爱好文艺表演,在村里组建了一支文艺队伍,却一直拜师无门。“双百双千”人才培养活动开展后,李燕入选基层文艺骨干,经过专业培训,李燕的舞艺得到快速提升。她说:“经过专业老师指点学习,现在是艺在身,信心足,不仅兴趣浓了,而且更想着把所学的教给其他村民。”
  “文化建设必须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李群成说,“为了让百姓发自内心想参与文艺活动。我们用‘文化器材下乡’活动发挥引领作用,用‘双百双千’活动培养文艺骨干和文艺带头人。同时在百场公益巡演等活动的组织中规定下乡节目必须有三个以上是自编自演,不仅贴近群众需求,还带动了农村文艺创作。”
文以乐“创”
  一次次文化建设的大手笔,正激发寿光人和寿光城的文化细胞,寿光的文化创作空前繁荣。
  “我家住在赵旺铺,小小村庄名扬齐鲁……”这段歌词取自今年寿光开展“唱响我们自己的歌”首届村歌大赛活动参赛作品中,朗朗上口的歌词实为该是普通市民王守莹所作。活动开展以来,收到参赛作品上百件,其中不少出自农民之手。
  为激励创作,寿光组织实施了“寿光文化之星”工程,每年从文艺创作表演、文化传承传播等业界选拔优秀人才,进行经费资助和重点培养。同时对重点文艺创作实行立项资助。据统计,仅去年的11部资助作品的资助额就达97万元,自去年以来市财政直接用于文化方面的激励资金达400余万元。
  在一系列政策的激励下,文化创作的种子在百姓间生根发芽。近年来,全市出版各类专著200余部,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等重大奖项10余个。其中,《跟王乐义学种大棚菜》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重点推荐书目,《百姓书记》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文化部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剧目,并将在“十艺节”开幕式中再次亮相。仅近3个月来,就有自创市歌《大地情怀》等3部作品登陆央视,形成了业内称道的群众文艺创作“寿光现象”。
  来自民间的文艺小品也如雨后春笋。寿光优秀原创歌曲征集活动共征集优秀歌曲168首,首张原创歌曲专辑《幸福欢歌》成功出版。群众自发拍摄微电影、电视剧近百部,出版文学、摄影、书画作品200余部。农民导演吕凡国、网络作家信周等一大批“土导演”、“田秀才”登上了创作的舞台。
文以乐“善”
  在“文化寿光”建设中,从政府搭台“种文化”到百姓舞台“展文明”,寿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在文化的延伸中实现了完美的拓展和自觉的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深入民心。
  9月25日,在寿光市羊口镇齐庄社区,扑面而来的清新、和谐的文明之风让人耳目一新。“爱德、诚德、孝德、仁德”一幅幅图文并茂的画面映入眼帘,“善行义举四德榜”上记录着每个家庭对老人的仁孝之心、友善之为。村党支部书记马清礼对四德工程的开展赞不绝口:“善行义举全部上榜,为人处事都有榜样,有示范,有督促,整个村庄风清气正。”
  在实施四德工程中,寿光注重与本地实际结合,提出了打造“信义菜乡”道德品牌,用“诚信”和“情义”来引领社会道德,不断开展“感动寿光人物”、“文依净志愿服务”等活动,截至目前,已发展志愿队伍2000余支、5万余人。其中,“文依净”协会成为山东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宣讲品牌带动”、“乡村少年宫”、“弥水大讲堂”等文明建设的品牌作用也日渐凸显,民众的学习热潮日渐高涨。
  在“寿光好人”群体建设中,寿光把镜头对准基层,把舞台留给大众,不断培育好人、宣传好人、关爱好人,用凡人善举化微光效应,寿光已有2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3人成为全国重大典型,5人当选“中国好人”,53人被评为潍坊市级以上好人和道德模范。“好人”这一独特的道德标识,让寿光享誉齐鲁,也演绎出令人称道的“寿光现象”。
  如今的寿光,文化之花盛开城乡,文明之风吹及乡野,文化正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播撒出一片片欢乐与祥和。寿光,“文化民生”列车正鸣笛启程,开往幸福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