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潍坊新闻 综合

■民生故事

一所“夫妻学校”30年的坚守

2013-09-27 作者: 本报记者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王有志 王喜进 来源: 大众日报
  刘相彪与学生们在一起。               □宋学宝 王喜进 报道
  ◆一天,刚下课的刘相彪被学生团团围住:“老师,你是不是要调走?”还没等他回答,孩子们都大哭起来。猝不及防的一幕让刘相彪百感交集,潸然泪下。至今,他们在城郊买的房子一次也没有住过。
  □ 本报记者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王有志 王喜进

  阚家镇姚家山甫小学是高密市最偏远的一所普通小学,刘相彪、刘瑞梅夫妻在这里一教就是30年。学校教师最多时有7个,但最后只剩了他俩人。采访中,记者没有听到他们丝毫的怨言,看到的只是他们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的是他们内心的平实乐观。
多次放弃调离机会
  记者注意到,姚家山甫小学尽管规模不大,但干净整洁,教学条件也不错。“30年前,这所小学与现在却是大相径庭,夏天漏雨,冬天进风,周边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刘相彪说。
  1984年,风华正茂的刘相彪与刘瑞梅一起来到姚家山甫小学任教。当时学校有5个年级、7名教师、150多名学生,学校只能提供课桌,凳子需要学生自带,条件十分艰苦。“刚来时,正面临着学校‘黑屋子、土台子’改造,我们既要给学生上课,课下又要自己动手改造校舍,虽然累得够呛,但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刘瑞梅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
  志同道合的刘相彪和刘瑞梅在亲朋好友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两人结婚后,为方便教学,主动吃住在学校,开始了“以校为家”的教学生涯。因为课程多、教室少,他们从事的是复式教学,两个年级的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左边一个年级,右边一个年级,先给左边讲,右边的上自习;再给右边讲,左边的做作业。因为人手少,教务、后勤等工作也要干,经常忙得连轴转。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夫妻俩都患上了职业病,刘相彪患高血压,刘瑞梅则有严重的颈椎病和贫血病,好几次晕倒在讲台上。
  因为条件艰苦,其他老师都想方设法调走了。刘相彪夫妻俩尽管也有多次调离的机会,但都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里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需要教育,都走了咋办?”憨厚的刘相彪说。
  刘相彪夫妻身体不好,需要经常到医院检查,但因为离城远不方便,2005年,他们在大女儿的劝说下,拿出平生积蓄,加上亲戚资助,在高密城郊买下了3间平房。消息不胫而走,一天,刚下课的刘相彪被学生们团团围住:“老师,你是不是要调走?”还没等刘相彪回答,孩子们都大哭起来。猝不及防的一幕让刘相彪百感交集,潸然泪下。从孩子们那里听到消息的乡亲们也纷纷找到学校:“刘老师,你们要是走了,我们把孩子交给谁呀?”面对乡亲们近乎乞求的目光,刘相彪当即坚定地说:“请放心,我们永远不会走。”至今,他们购买的房子一次也没有去住过。
给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农村出身的刘相彪知道,学校承载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求学梦想,而且还有无数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他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教好学生是教师的本分,绝不能让孩子和家庭的希望在我们手里破灭。”
  姚家山甫小学因位置偏远,覆盖人口多,低年级小学生到外地上学不方便,学校作为教学点一直保留下来,但教师配备数量长期不到位。近些年,刘相彪既是校长又是老师,他手下唯一的“兵”就是他的妻子。夫妻俩要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和美术5门课程,小学课程样样精通。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每次讲课前,刘相彪夫妻都精心准备,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没有像样的音体美器材,刘相彪就业余时间自制,效果同样不错。为了让孩子开阔视野,从1985年开始,刘相彪夫妻自掏腰包组织孩子们到城里观光。很多农村孩子第一次游览了公园,认识了火车,走进了新华书店。
  刘相彪夫妻疼爱学生,遇到中午没地方吃饭的孩子,就把他们领回家吃。为学生理发、洗头、换洗衣服的次数,多得根本说不清。学生中很多是留守儿童,为了让他们经常与父母沟通,夫妻二人的手机成了学生们的“爱心热线”。学生姚仁丽家庭生活困难,刘相彪默默地帮助她,为她买书包、铅笔、作业本等学习用品。今年春天,心存感激的姚仁丽的爷爷腌制了50个咸鸭蛋,让孙女带到学校送给刘相彪,不忍当面拂孩子心意的刘相彪收下后,晚上又悄悄地送了回去。
  30年里,刘相彪夫妻所教的班级在学期统考中,成绩始终名列全镇前茅。阚家镇教管办主任周福祥说,在那样的条件下能教出这样好的成绩,夫妻俩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这些年,令刘相彪夫妻最骄傲的是,他们教出的1000多名学生中,考入大学的有300多人。
校舍改造,了却多年的心愿
  破旧的校舍、学生的安全始终是刘相彪夫妻的一块心病,早日让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是他们多年的心愿。年久失修的校舍经过多年的风晒雨淋、鸟钻虫蛀,漏雨透风的事情时有发生。多年来,刘相彪一直担任着校舍维修工,爬墙上房、糊泥换瓦之类的事情经常做。前年深秋的一天,为了更换一间教室破损的瓦脊,刘相彪一大早就架梯子爬上屋顶,布满雪霜的瓦面异常光滑,刘相彪不慎一脚滑倒了,幸亏被梯子挡住没有掉下来。扶梯子的刘瑞梅当即吓出了一身冷汗,说起这件事时她至今还心有余悸。
  在刘相彪的多方奔走下,当地党委政府和青年企业家爱心协会决定对学校危房进行改造。2011年12月19日,新校舍破土动工,周边群众听到消息后,主动捐款、捐物、出义务工。2012年5月,校舍改造工程完工,新建校舍12间,硬化、塑化活动场地720平方米,绿化校园2500平方米,添置了玩具、仪器、图书,更换了桌椅,学校面目焕然一新,刘相彪夫妻多年的心愿终于了却。
  刘相彪的另一个心病是学校后继乏人,毕竟他们夫妻俩也是50多岁的人了。令他们感到欣慰的是,去年9月份,刚毕业的大学生刘丽毅然来到这里拿起了教鞭。已经被刘相彪夫妇认作干闺女的刘丽说,她来到姚家山甫小学后哭过两次:一次是初来乍到,看到这里的状况与想像中的样子差别太大,伤心地哭了;第二次是在了解刘相彪夫妻的事迹后,感动得哭了。
  对于幸福,人人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倾心于教育事业的刘相彪夫妻淡泊名利,过着简单平实的生活。“每当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求知的眼神和对我们的信赖,我们就感到很开心、很快活。我们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需要,我们会一直在这里教下去,直到退休。”刘相彪说。
  记者看到,学校墙壁上有刘相彪亲笔写下的标语:“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应该就是他们夫妻二人30年坚守这所学校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