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济宁新闻

■文化发展看济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②

岌岌可危“四平调”

日期: 2011-12-20      作者: 杜辉升 刘田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辉升 刘田 报道   ◥四平调传承人杜雪亭
  “七寸竹笔千金重,落在文官的衙门中,若是落在清官的手,下笔判案鬼神惊;若是落在赃官的手,点上一点就害人命……”12月7日,在金乡县文化馆院内,年逾古稀的四平调演员杜雪亭和着乐声,唱起了经典剧目《陈三两爬堂》,歌声婉转动听,余音绕梁。
  四平调剧种是由淮北花鼓吸收京剧、豫剧、评剧的腔调和表演艺术,逐渐演变而成的一个新剧种,已有近七十年历史。四平调旋律委婉缠绵,适合表达多样的情感,在京剧传统剧目中除了花脸行当外,其他各行当均有四平调唱腔,梅派名剧《贵妃醉酒》的基调就是四平调唱腔。2008年,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本报记者 杜辉升 刘田  

曾红极一时
  现年72岁的杜雪亭,8岁就跟随父亲学戏。父亲杜学诗是金乡县四平调剧团的创始人之一,在艺界有着“黑云彩”的绰号。“冬天四五点钟就要起床吊嗓子,为了唱好戏,不知挨了多少打。”说起少时学戏的情形,杜雪亭记忆犹新。像所有的小孩一样,她也很贪玩,有时候也想偷个懒,但是只要被父亲发现,必然是一顿“暴打”,从地里操起高粱秆就往身上“招呼”。不仅是唱腔,基本功练起来也是毫不含糊,练“元宝顶”的时候,要把一条腿固定在长凳上,另一条腿则要抬到后脑勺。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杜雪亭最终成长为一代名伶,并在2009年被评为四平调省级传承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四平调发展的巅峰时期,剧团人数也发展到六七十人。1960年10月,剧团还在济南南郊宾馆为李富春、李先念等中央领导演出了优秀传统剧目《陈三两爬堂》,受到现场接见。这一时期四平调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改革,创新了很多现代剧目,内容更贴合实际,受到观众一致好评。例如,剧团根据羊山战役创作的大型革命历史剧《战羊山》,还参加了当时济宁地区文化局举行的戏曲会演,被评为“剧本创作奖”和“集体演出奖”。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电视的普及以及歌舞的盛行,四平调同其他戏曲一样陷入演员不愿演,观众不愿看的尴尬局面。1987年,金乡县委撤消了金乡县四平调剧团。

“复团”青黄不接
  2009年,借助四平调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东风,金乡县四平调剧团恢复,但已今非昔比。据杜雪亭介绍,现在只有县里文化馆组织活动的时候,才把他们这些当年的老演员聚起来唱四平调,不仅没有报酬,甚至连演出的服装、道具等都要自己出钱购置。“四平调是我一生的事业,完全是凭着对四平调的一腔热爱去义演,要不然谁干这么傻的事?”杜雪亭说。
  现在杜雪亭的学生有六个,年纪最小的也三十来岁,最大的已经五十多岁了。剧团其他老前辈基本没有学生,年轻人前来拜师学艺的更是没有,四平调发展已经步入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
  “作为四平调国家级传承人,国家给了这么大的荣誉,我不能徒有虚名啊,现在四平调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如果这个稀有剧种就这样‘灭绝’了,我就是历史的罪人啊!”提起四平调的传承问题,已近耄耋之年的刘玉芝表示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玉芝告诉记者:“学戏和其他不一样,是要练童子功的,我们那时候都是七八岁开始练唱腔、身段等基本功,唱歌有一夜成名的,可唱戏不行!我们都想趁着剧团老人还能教,赶紧收些学生,尤其是七八岁的孩子,让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但我们连教学生的场地都没有,学生来了吃什么,住哪里,孩子学了这个能干啥,想想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再不施救恐成“绝唱”
  四平调剧团目前有成员二十余人,绝大多数是杜雪亭这样的老人,这让现任金乡县四平调剧团团长李登先成了“光杆司令”。李登先说:“我们现在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给四平调以关心与支持,四平调的发展要有经费、有场地,人员要有生活上的保障,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学员投身四平调学习当中,它需要一些新鲜血液来激活。”他表示,刘玉芝老师年近八十岁,已不能再演戏了,随着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相继老去,四平调的前途令人堪忧,如果现在着手抢救,兴许还能救活,否则四平调就很可能要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
  金乡县文化馆副馆长王文慧说:“四平调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了不让这门艺术失传,我们为四平调的传承发展也做了很多工作。组织人力收集关于四平调的资料、剧本等,整理并归档。今年8月份,文化馆还邀请杜雪亭等老演员出演,录制了四平调经典剧目录像带,永久保存。下一步还要将录像带送到学校,给青少年以熏陶。等新文化馆建成后,筹划给剧团一个专门的场地,用来招收学生,让老师们言传身教。至少让四平调有一片立足的土壤,才有望复兴。”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