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生活日报>回眸 第18版

1949年10月1日,他们在干啥

毛泽东:庄严宣告 蒋介石:黯然神伤 荣毅仁:激动不已 宋美龄:倍尝冷遇

  • 日期:20091001
  • 作者:
  • 来源:生活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1949年10月1日。星期六。

    北京。微风。阴间多云转晴。

    这一天,一个旧政权在哀叹里覆灭;这一天,一个新中国在欢呼中诞生。迎着东方黎明的曙光,中华民族获得新生——

    —

  毛泽东:紧张忙碌 蒋介石:黯然神伤

    [晨曦轻拂,中南海内一片寂静。]

    菊香书屋内,56岁的毛泽东在案头紧张工作……

    前一天闭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众望所归的掌舵者,此时的毛泽东没有太多可以高兴的时间。千头万绪的问题,需要他思考、回答、决策……

    [远在南国的广州,此刻却是一片萧瑟——]

    通货膨胀如脱缰之马,一支普通毛笔售价万元。无处栖身的人随处可见,国民政府的许多机关已发不出薪金……

    东山梅花村,一幢旧式公馆里。

    62岁的蒋介石深深陷入失败和沮丧的情绪中。尽管早已获悉新中国即将成立,但当这一天真正到来,他还是感到难以面对。

    毛泽东和蒋介石是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迎来1949年的——

    —1949年元旦前两天,毛泽东通过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充满自信地宣告:“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两天后,蒋介石在元旦文告中无奈地承认:“个人领导无方,措施失当,有负国民付托之重,实不胜惭惶悚栗……”

    步入1949年的第21天,迫于内外强大压力,蒋介石不得不宣告“下野”。

    [5个月前的4月25日,浙江奉化溪口镇,凤凰山下蒋家祖坟前。]

    精神颓唐的蒋介石带着蒋经国,到这里向先人辞别。两人一步一回望,黯然神伤。蒋经国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极目四望,溪山无语,虽未流泪,但悲痛之情,难以言宣。”“天气阴沉,益增伤痛。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沉痛之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千万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溃败,是以加速度进行的— —

    —东北全失,47万余人被歼;淮海一战,精锐师团丧失殆尽;平津角力,52万余人或被歼、或改编。苦心经营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夜之间被解放军突破。曾经的南京总统府,留给人民解放军女战士张永春这样的第一印象:“像片、文件、书报等杂物扔得满地都是,有的卫生间水龙头还开着,水流了一地……”

    土崩瓦解的,还有摇摇欲坠的经济。通货膨胀、苛捐杂税、物价飞涨、掠夺性的币制改革……澳大利亚汉学家菲茨杰拉尔德1949年初看到这样的北平:王府井下水沟和马路上到处可见乱扔的“金圆券”,尽管面额百万,人们却把它们踩在脚下……

    [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细雨霏霏。]

    24层的最高建筑国际饭店大楼上,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霞飞路、南京路、河南路…… 满眼都是国旗、彩旗、横幅;黄浦江外滩、苏州河畔……处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游行的行列川流不息。

    33岁的荣毅仁这一天也激动不已。

    几个月前,解放军开进上海,也是这样一个细雨纷飞的早晨。这样的场景让这位民族资本家终生难忘:为了不打扰上海市民的平静生活,蒙蒙细雨中,疲惫至极的战士和衣抱枪,睡卧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两侧。

    时隔一周,上海市长陈毅在外滩中国银行四楼会见了荣毅仁。这位穿着洗得发白的布军装和布袜、草鞋的共产党高官,平易近人地阐述了共产党的经济政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荣毅仁回到公司,对经理只说了4个字:“明天开工!”

    4个多月过去了,荣毅仁越来越觉得留在祖国、跟共产党走,是此生作出的最正确选择。2.

  宋庆龄:“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宋美龄:“没有人对我们感兴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健步走到麦克风前,用浓重的湘音和激昂的语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

    “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就在宋庆龄为中国人民的胜利激动流泪的这一刻,比她小4岁的妹妹宋美龄正在万里之遥的美国,为挽救国民党政权没落的命运四处奔走。与她几年前在美国受到的欢迎形成巨大的反差,宋美龄的这次美国之行充满了冷遇和失落。

    在发给蒋介石的第一封电报上,宋美龄无奈地写道——“没有人对我们感兴趣”。

    [在兰州,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一野司令员彭德怀,正通过收音机收听大典盛况。]

    一野位于酒泉的一个指挥所里,挤在一起听广播的指战员们激动得哭了。热烈的欢呼声中,一份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书、挑战书送了上来……

    在湖北,在江西,在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林彪、徐向前、叶剑英等将军也通过收音机,分享着胜利的喜悦。

    在广州,蒋介石发出无奈的长叹。此时的人民解放军早已越五岭过梅关、直指广州。 尽管两天前的《 中央日报》还在虚张声势地叫嚷:“我大规模反攻为期不远”,13天后,人民解放军就解放了广州。

  北京:胜利者谋划新蓝图 广州:失败者久不能入睡

    [夜色悄悄降临,天安门广场华灯齐放,30万人参加的提灯游行开始。]

    万千红灯,万千火炬,蔽天的红旗下是波涛般的人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发自肺腑的声声呐喊,撼天动地,经久不息。

    [广州城内,已是一片黑暗。心情抑郁的蒋介石久久不能入睡。收音机里传来的欢庆之声,如根根尖针让他心痛不已。]

    “痛心极矣”——当天的日记中,蒋介石重重地写下这4个字。尽管这一天宋美龄从美国打来电话,告诉他美国政府决定继续承认蒋介石政权。但他清楚,这种承认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同一时刻,大陆的各个解放区到处是欢乐的人流——]

    1.5万人提着灯笼穿行在沈阳的大街小巷;“贺民主新中国诞生”的斗大金字,映亮了武汉的江汉关大楼;南京街头鞭炮与锣鼓声齐鸣,《新华日报》、《新民报》赶印的号外被一抢而空;福州城的游行队伍连绵数里,尽管来自台湾的国民党飞机几乎每天都在沿海地区上空盘旋……

    而在解放区广阔的农村,土地改革正在热火朝天地全面推进。翻身当主人、握了“刀把子”的农民爆发出空前的生产热情。喜获丰收的宣化市沙岭子农民,在新中国诞生这天给毛泽东写信,告诉这位人民的领袖:“我们一定要把地种好,多打粮食,建设咱们的新中国。”

    北京长安街上。人群中闪过几辆飞快穿梭的自行车。这是新中国派出的第一批外交使者,他们正赶往在北京的各国旧驻华机构,递交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刚刚签署的新中国第一份外交公函: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开国大典两小时后,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发到了中南海。

    3个多月后,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致电周恩来,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夜已很深,中南海菊香书屋,灯光依然——

    —毫无睡意的毛泽东对着卫士连说两遍:“胜利来之不易!”

    6个多月前,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曾意味深长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现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正式走进了“考场”,全世界都在关注他们将给出怎样的答案。

    东方曙色初显,屋内寂静无声。在繁忙的工作和深远的思考中,毛泽东迎来新中国开国后的第一个黎明……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