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日报 > 壹周人物荟

“中国控烟之父”

翁心植走了

日期: 2012-07-14      作者:       来源: 生活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人物简介
  翁心植,1919年5月10日生于浙江鄞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内科实践中,他对普通内科、寄生虫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病诸领域均有创造性贡献。由于他率先发起了我国的控烟运动,被誉为“中国控烟第一人”和“中国反吸烟运动之祖”。翁心植院士因病于7月7日逝世,13日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提起翁心植院士,人们想的更多的也许并不是他在内科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是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毅然发起控制吸烟(简称控烟)运动。作为我国最早提出控烟主张并为之奋斗不息的反烟斗士,翁院士为此殚精竭虑,不辞辛劳。
 擅诊疑难杂症的大内科专家
  翁心植是医界奇才。著名医学家吴阶平称他为少见的“博与深兼备”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称他是“一下就能抓住要害”的大医。
  20世纪40年代,翁心植发现和诊断了国内首例高雪病;在国内第一个总结了白塞病的内科临床表现,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白塞病并发心脏瓣膜损害,并提出结核自身免疫反应是病因之一。50年代,他致力于解决我国严重的寄生虫病问题,创建了用于诊断肺吸虫和血吸虫的简易抗原方法。60年代,他转而研究心血管病,发现了雄性激素缺乏是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70年代,他又转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诊治,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诊断、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医学界对他的普遍评价是:偏重心肺专业的大内科专家,擅诊疑难杂症,擅治危急重症。有人说,他是继张孝骞之后内科界最负盛名的医学专家之一。而他却说:病人是一面镜子,有了他们才体现出了医生的价值;病人是一座熔炉,有了他们才使医生把理论知识冶炼成宝贵的临床经验。 
 消灭烟害成为最后一个心愿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翁心植激动异常,夜不能寐,连夜给卫生部长写信,建议成立专门组织,领导全国开展控烟运动。从此,他的人生与控烟紧紧地连在一起。
  他直率地指出:种植烟草与生产销售卷烟,虽然给国家财政增加了可观的收入,并给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实际上并不增加国家真正的财富,反而给人民健康带来无穷危害,引起各种疾病,许多人因此而早死……综合看来,其实是失大于得。
  1983年,在第一次全国吸烟与健康座谈会上,翁心植等专家建议:组织一次全国性的吸烟率抽样调查。政府采纳了专家们的建议,从1984年3月开始,我国开展了对15岁以上人群的吸烟状况调查。1986年初,这项调查了50万人、历时700余天的报告终于面世。
  1989年5月10日,翁心植70华诞。3周后,他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颁授的“烟草或健康纪念奖”金质奖章。这一天,正是第二个“世界无烟日”。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在颁奖仪式上,他被称为“中国控烟之父”。2001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破例再度将此奖授予他。
  为了控烟,翁心植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都是不遗余力,不留情面,不怕得罪人。有一次,北京市一位领导在会议上边抽烟边讲话,他立即递上去一个条子,请他不要在公共场所抽烟。这位领导赶快把烟掐掉了。
  他说,在生命的余年,消灭烟害成为他最后一个心愿,他就是要做一名控烟“斗士”。      (据《人民日报》)

本版主要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