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要闻 第一版

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记济宁市检察院驻泗水县白仲泉村“第一书记”韩晓

    走进泗水县白仲泉村,一层层梯田从山脚盘绕而上,一片片果树争妍吐绿,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生产路连接着村庄和山间农田,文化广场上时不时传来村民的欢声笑语……这一系列变化都离不开济宁市检察院驻白仲泉村“第一书记”——韩晓。自 2017 年驻村以来,韩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帮助白仲泉村修公路、兴水利、引资金、上项目,因地制宜制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他把村民每一件小事都记在心上、 落实在行动上,从“ 田坎”一步一步走进大家的“心坎”。

    抓党建聚合力基层组织有了主心骨

    “刚到白仲泉村的时候,我发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旗杆光秃秃的,后来了解到由于国旗有破损,村里已经好久没有升国旗了,于是就重新买了一面国旗,举行了升旗仪式,其实我们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人人都有引领作用,只有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合心合力才能打赢扶贫攻坚战。”韩晓说道,村委大院的国旗重新升起来了,有了旗帜引领,党员干部的心更齐了,村党群服务中心成了引领发展、凝聚民心的主要阵地。

    “ 韩书记的到来让我们村党支部面貌焕然一新。韩书记来了之后,制定了村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现在我们每个月都定时召开党员会,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的素质提高了,干劲也更足了。”白仲泉村党支部书记绪瑞有说,为明确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还制定了村干部坐班工作责任制等制度,及时为村民解决问题。在“ 第一书记”的带领下,群众有困难找党支部,有问题找党员已成共识,党支部真正成为了村里的“主心骨”。

    对村卫生室和文化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出资为村60 周岁以上的所有老人购买了“老年人意外伤害组合保险”,为3名贫困家庭儿童申请了救助,为村内5户残疾人家庭申报了助残致富奔康项目……一桩桩一件件实事,都办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修公路建水利让基础设施先脱贫

    济河街道白仲泉村是泗水县一个典型的山区丘岭村庄,受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以种植果树、花生等经济作物为主,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

    以前,上山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村民们上山耕种、 运送农产品极不便利。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韩晓实地考察后提出了生产路建设的意见建议,并得到了济宁市检察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共筹集60 万元资金,修建了6条上山的生产路,极大方便了群众日常生产生活。“ 两年前,我们这儿的路十分难走,机动三轮车根本上不了山,老百姓收庄稼、运送物质全靠手推车来推,要是遇到下雨,连走路都没办法走。”村民王贞华说,生产路修好之后,村民们生产、生活便利多了,村民们可以开着机动三轮车上山生产作业。在现场,记者也看到,蜿蜒的水泥路上,不时有满载农用物资和农产品的货车、三轮车穿梭而过,“嘀嘀”的喇叭声响彻秀美的山村。

    为解决白仲泉村农业灌溉困难的问题,韩晓还争取到了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条条灌溉管道将山上的蓄水池和山下的田块连在了一起,覆盖大部分土地,既满足农业用水需求,又节约了水资源,还大大减少肥料用量,精准灌溉、精准施肥,实现了农业可持续、科学发展。

    上项目发展特色产业“空壳村”有了“家底”

    白仲泉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加之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村集体经济收入长期为零,被认定为省定市级贫困村。随着精准扶贫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村里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贫困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了不少,但村集体经济仍处于“零收入”状态。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韩晓和村两委商量后决定在保障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前提下,依据白仲泉村的地理资源优势,突出发展莲藕、林果产业,引进桂花园项目,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白仲泉村素有种植莲藕的历史传统,白仲泉的莲藕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整个泗水县都特别有名。后来由于长期疏于管理,藕池渐渐荒废,白仲泉村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再生产莲藕。韩晓驻村后,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民会议了解到,村民们的第一个诉求就是希望修复藕池,恢复白仲泉村的莲藕品牌。“了解到村民的诉求后,我们就将 2017 年度“第一书记”第一个扶贫项目定为藕池建设,申请了10 万元经费,对村内所有的老坑塘进行修复和建设,购买了5 千斤优质藕种,准备重新打响白仲泉莲藕品牌。”韩晓说,第一年年底莲藕喜获丰收,产出优质莲藕3 万余斤,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 万元左右,“去年莲藕收获的时节,我们雇佣村民来藕池采挖,按每人每天80 元的工资发给他们,收获的莲藕一部分归村集体所有,一部分免费分给村民,让大家都能分享到丰收的喜悦”。

    有了莲藕产业成功的尝试,更加坚定了韩晓帮助白仲泉村脱贫致富的信心。在检察院的支持帮助下,成功为村里引进了桂花园项目。目前已经建起了桂花园生态产业基地480多亩,通过土地流转,解放了劳动力,实现了农业规模经营,有效带动了扶贫攻坚。土地以租赁形式进行,不仅村民有了土地流转金、务工费等收入,还解决了村几百亩的无法种植的抛荒地问题,村集体年增收3万余元,“空壳村”的“家底”也日渐丰厚。

    村民绪瑞千今年 60 岁了,家庭收入以种地为主,生活困难,去年将家里的两亩地流转给了桂花园项目,每年有了固定的收入,村里还让他在桂花园里做一些监工、照管树苗的琐事,这样一来,他再也不用担心生活问题了。“我现在在桂花园里打打零工,不用出远门每天就能挣 80 块钱,比自己种地强多了。”绪瑞千说,以后桂花园项目发展起来,孩子们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挣钱了。

    此外,韩晓还协调农业部门提供优质桃树苗、苹果树苗5000 余株,在村东新增优质果园 300 余亩。到丰果期时,预计可增产10万斤桃子和10万斤苹果,届时村民的收入还会增加,村集体经济也会进一步壮大。

    “ 多元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消除‘空壳村’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有能力、有家底为老百姓多做点实事。”韩晓说,自驻村工作以来,他一直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实事做起,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累计投入资金700余万元,新上项目10 个,一步步使白仲泉村摘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穷帽子,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从韩书记来我们村之后,村容村貌变美了,村民的心情也变好了,党员干劲足了,我们的生活也更有奔头了。”白仲泉村党员洪德春对记者说。 王孟艳  寇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