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山东法制报>检察专刊 第三版

跑断腿,说破嘴,带头筹款18万,为村修缮600余米致富路

检察官樊铭梓:离乡不离情

  • 日期:20181017
  • 作者:
  • 来源:山东法制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一名检察官,怎么管起了修路的事?近日,在菏泽市郓城县侯官庙村,检察官修路的故事被传为美谈。。

    检察官叫樊铭梓,是济南市济阳区检察院的干警。青年时期,他离开养育自己的家乡异地求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济南市检察机关。离家15载,他不曾忘记求学时乡亲们的支持;怀着感恩和善意,他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建设,一直惦念着父老乡亲。

    初心不改  “我要换掉这泥泞路”

    樊铭梓从小在菏泽市郓城县侯官庙村长大,上大学时每到假期,他都会回家看看。每次回去,都会经过村前一段破破烂烂的泥巴路。这条路年久失修,早就坑坑洼洼,下雨天走路全是泥,晴天过车尘土飞扬。从那时起,樊铭梓就从心底产生了一个想法:有朝一日一定要帮村里修条好路。

    2017年底,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乡村,修路先行,樊铭梓觉得机会来了。目标明确了,但是路具体怎么修,需要拿多少资金,还要掌握修路的政策。樊铭梓向交通部门详细咨询了修路的有关政策,了解到政府会补贴80% 的资金,剩下的20% 配套资金需要村里承担。修路需要资金,村集体是没有任何收入的,那就得向村民收钱。“ 大伙儿本来就不富裕,这钱不好收。”村主任这么告诉樊铭梓。

    樊铭梓辗转找到多个单位,想争取到修路资金,但因为不符合有关规定,这条道路也行不通。跑断了腿,说破了嘴,但都没有得到实际进展。事情刚一开头,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樊铭梓没有退缩。最起码,了解了村里的情况及多数人的想法不是吗?他这样自我鼓劲。

    直面难题  筹到修路款是关键

    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他开始琢如何筹到钱。他跟村主任等商量,先给村里在外上班、经商的老乡联系,让这些人先捐款,然后再发动村子里的群众捐款。

    樊铭梓请同事帮忙做了一个微信版的“为家乡修路倡议书”,配上充满家乡味道的图片和文字,一首父老乡亲的背景音乐勾起很多人的乡情。他挨个给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乡发了过去,但是只有寥寥几个人响应。

    樊铭梓并不气馁,他知道人们都有个逐渐接受的过程,大家应该是在观望。他首先带头捐款,并给几个关系好的老乡打电话,号召他们为家乡修路捐款,这几个人都爽快答应了,并主动把钱转账。

    4月9 日是个令樊铭梓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修路收到了其他人的第一笔捐款。每收到一笔钱,他都截图把大家的姓名、捐款金额发到家乡的微信群里。同时,他还请村干部在村里显著位置贴了一张大红榜,每天对捐钱的乡亲进行张榜公示。

    慢慢地,乡亲们看到了他为大家解决困难的诚心。支持他的人多了,捐款的人多了。你 1000元,我1000 元,积少成多。樊铭梓在北京工作的一个本家姑姑,回家看望老人时听说了修路的事,主动给他打电话说:“ 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正好你牵头修路,我很佩服你,第一表示支持,第二要尽一下责任。”她在兄弟已经捐款3000元的情况下,又捐款5000元。慢慢地,大家捐款修路的热情被调动起来,最后,樊铭梓成功筹到了近18万元的修路资金。

    梦想成真  致富路铺就终成功

    没想到能募集这么多钱,一下子超出了预期,樊铭梓甭提多高兴了。下一步,就是要好好规划,修一条高质量的乡村路。他又积极与镇政府分管交通的负责人联系,详细询问了修路的有关程序;协调县交通运输局规划科负责人,及时上报修路计划。

    村委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修路委员会,召开了会议研究修路方案。樊铭梓把自己收到的捐款全部转交给村里。为了保证筹到的钱专款专用,保证财务支出公开透明,樊铭梓又跟镇上有关领导进行了沟通,镇政府联系了县纪委、监察委有关科室,全程对村修路资金进行监督。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道路的规划宽度由开始的4米改成了6 米,考虑到占用宅基地、拆迁等种种因素,最终修成了5米。把前期工作做好后,樊铭梓作为中间人,又不断地向捐款人汇报修路的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

    如今,600 多米长的水泥路已经覆盖了村里的主干道,车来车往再也不用经受坑洼颠簸之苦。乡亲们都说:“这是铭梓操心给大伙修的致富路,我们都记着他的好!”在樊铭梓的带动下,相邻的3 个村也用募集的捐款修了结实的水泥路,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段佳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