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山东法制报>检察专刊 第二版

我的27年检察政工经历

  • 日期:20180822
  • 作者:
  • 来源:山东法制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从事检察工作已27 年。 27 年我感受到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检察机关的发展历程,也是德州检察机关发展的亲历者。

    1991年我毕业分配到检察院,报到的第二天领导就征求意见把我留在了政治处,从此与政工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转眼就是27年了,经历了六任检察长,五任(处长 )主任,政治部的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我始终没动地方,虽说现在主持机关党委工作,但与政工工作也有着紧密联系。

    我工作时,检察干警以1978 年检察院恢复重建时,从各单位抽掉人员和军转干部为主。当时全日制毕业的只有2名本科生和1名中专生。1992年、1995年、1997年从社会上公开招录了三批干警,学历均为大专及以上,1998年至2006年单位除个别政策性安置人员没再招录新人,直到2007年公务员招录工作开始步入正轨,市检察院2007年至今已招录公务员50余人,皆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占60% ,人员专业知识、文化程度大大提升。

    刚参加工作时材料、记录、统计等等都是手工完成,当时要是谁写一手好字很让人羡慕的。开会材料都是手写在蜡纸上用滚筒印制,后来有了铅字,先照着稿子排好版再油印,再后来才有了电脑,进而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90年代初除了办公室统计工作,政治部因人事档案管理需要,是配置电脑最早的部门,我也是学习五笔字型打字最早的人之一。现在全院已经人手至少一台电脑,再加上各种多媒体,已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27年,我经历了市检察院办公地点的两次搬迁。1999年6月第一次搬迁,院里大部分部门由湖滨北路 13号(现湖滨北路家属院)搬到了马路对面的原财政局办公楼(现林业局),干警在东西两个院办公。2011年9 月第二次搬迁,市检察院机关整体搬入现在的办公地点。两次搬迁,办公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干警的工作幸福指数也不断得到提升。

    27年,我经历了1991式和2000式两次检察制服的换装。参加工作时,刚进行了84式制服的第二次换装,在豆绿颜色、大沿帽、肩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检察领花,还保持着“军队式制服”的特点。大约在2001年下半年换成了2000式检察制服,佩带胸徽的藏蓝色西服式制服,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检察蓝”,淡化了检察制服的军事化性质和色彩,着重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时期的人民检察官形象。

    27年,我经历数次检察改革。 1994年12月德州撤地建市,1995年4月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德州分院更名为山东省德州市人民检察院,并于4月20日举行了换牌仪式。德州检察机关经历了两次机构改革,1998年和2001年。政治处就是1998年更改为政治部的。政治部从我参加工作的4人到现在的10多人,人员力量不断充实,工作职能也不断增加,干部人事、党建、教育、宣传、老干部、青工妇等工作分分合合,而且每项工作内容也不断更新细化,工作量大大增加,俨然成了“大政工”。

    其间,还经历了两次工资制度改革。1993 年和2007 年。经历了检察官制度的变革, 1995年7 月实行《检察官法》, 2001年6月对《检察官法》进行修改,1999年首次进行检察官等级评定,2015年首次进行检察官职务套改,2016年开始的司法责任制改革将检察人员划分为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检察官实行单独职务序列。司法体制的改革标志着检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不断完善。

    政工工作忙而繁杂。由于人手少、工作头绪多,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天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所以,政治部的同志一年四季都在忙忙碌碌。很多事情往往又赶得特别急,忙起来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连走路都带着风。 27 年,我从事、分管过内勤、人事、宣传、机关党委、女检协会、妇委会等工作。特别是从事人事工作时,整天与统计报表、人员信息、 干警福利等工作打交道,从一个个数字的统计测算到一份份表格的填写、一本本档案的审核,从政策规定的学习、理解、把握到落实、执行,一丝不苟,不敢有半点马虎和懈怠,因为好多工作都牵涉到组织决策的制定和干警的切身利益。工作再多再苦再累,也不能降低要求和标准,力求不出差错没有失误。我的努力也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组织也给予肯定,提供了成长的平台。

    有人曾问过我,这么多年干一件事不烦吗?其实也有过几次去业务部门的机会,可最终还是服从组织安排留了下来。回头想想自始至终从事着相同的工作,年年重复着相似的任务,枯燥、繁锁而又忙碌,能一直坚守下去,我想应该是自己对检察事业的由衷热爱,对这份工作的珍惜,也是对岗位的敬畏和责任,才让我走得这么远这么长。

    德州市检察院  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