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齐鲁晚报>今日沂蒙 I11

历经半生,藏万件战争文物

一位六旬老人的国防情缘

  • 日期:20100817
  • 作者:
  • 来源:齐鲁晚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在莒南县的学校、乡村、街头、厂矿,人们时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位面庞黝黑的老人正专注地手拿战争文物,向人们讲述文物的历史,提醒人们勿忘国耻。他,就是64岁的彭学澜。历经半生,彭学澜收藏了上万件战争文物,老人经常免费开办国防展,还不时向对外捐赠藏品。

自幼痴迷收藏

    时年64岁的彭学澜,是伴随着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的隆隆炮声出生的。从懂事起,他就对战争年代的遗存情有独钟。参加工作后,他更加喜欢文物收藏,尤其是战争文物。现在,在他略显拥挤的房间里,上万件各类文物堆放其中,占据了一半的空间。

    他收藏的文物覆盖面很广,除了战争文物外,他还收集了上万件古今中外的古钱币、历代图书资料、绣花鞋、玉石等。几十年来,他省吃俭用,投资近 20万元用于文物收藏。

    他收藏的文物品类繁多,有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型炮弹壳;澳大利亚制造的供战地医院使用的匙子;奥地利“白求恩式”的医生罗生特做手术用的酒精灯;有中国现代历次战争纪念章;八路军用的军号,各式指挥刀、地雷、长矛,战争时期发行的纸币;还有侵华日军遗留在中国的朝日新闻及各类生活用品,开明地主的献地文书,各类战争时期的宣传资料等。

为收藏,不辞苦

    彭学澜特别痴迷于文物收藏,不仅留意当地废品收购站、文物市场,还在民间四处打听、收集文物。一旦听说哪里有文物,尤其是战争文物,他就亲自上门,一趟、两趟......直至将其收集到手。

    1999年秋,他听说莒县葛行村位老八路有一枚淮海战役纪念章,他便买来礼品去看望这位老人,希望把这枚纪念章买下来,但老人坚持不卖。后来,这位老人得知他为了宣传国防知识,便把纪念章送给了他。从此,深受感动的他更加坚定了搞好国防宣传的信念。

    2001年夏,他听说涝坡镇有位卢老先生,此人有把日本军人的指挥刀。他亲自骑车来回上百里跑了三趟,最后在废品收购站堆集如山的废品中,终于找到了这把军刀。2007年,他为了收集战争文物,曾自费去新疆呆了十多天。

捐文物,办展览

    为使收藏的战争文物发挥作用,又看到很多年轻人对战争历史并不了解,彭学澜自2007年退休开始,便携带着自己收藏的众多战争文物,不定期地在学校、乡村、厂矿、街头等地免费展览、义务讲解,群众免费参观多达10余万人次。

    彭学澜还多次把文物捐献给各类博物馆,2004年,莒南县里在金沟官庄修葺山东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农村团支部纪念馆。得知这个消息,他免费提供了上百件相关的历史文物,这个纪念馆的藏品因此得到充实。

    2005年,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旧址(山东省政府旧址)在大店镇建立。为了丰富这处全国4A级红色旅游景点,他再次免费提供了上百件实用文物,包括:抗日小学课本、民国资料、解放区发行的钱币等。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增添了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容。另外,他收集的文物还为《莒南县教育志》、《金融志》、《莒南县志》等志书提供了实物资料。

    本报通讯员  亮亭  绪明本报记者  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