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齐鲁晚报>青未了 A11

渤海区根据地有个于大娘

  • 日期:20100815
  • 作者:赵春利
  • 来源:齐鲁晚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赵春利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 妈 妈 讲 那 过 去 的 事情……”每当听到这首亲切的老歌,心里就泛起一股暖流,不由得想起妈妈,想起姥姥,想起她们讲过的战争年代的故事。

    妈妈的老家是临淄一个叫于家庄的村子。姥爷是位典型的山东硬汉,他17岁时迎娶了小他1岁的姥姥。姥姥年轻时是位心灵手巧的美女,持家做饭样样都行,衣服都是自己做,斜大襟的褂子,肥裤腰的裤子,小脚的鞋子,针线活做得精细又可身。姥姥没有上过学,可她看京戏一遍就能记住通篇的戏文。姥姥待人热情善良,说出来的话特别中听,在乡亲中人缘好着呢。姥爷、姥姥他们家境虽不殷实,但也还算有吃有穿。

    姥爷、姥姥育有六位子女:妈妈、姨姨和四个舅舅。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1940年时,大舅已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游击队队长,当时在临淄打击鬼子和伪军赫赫有名,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听姥姥说是因有人告密,大舅遭到敌人逮捕,受到了严刑拷打,用鞭子抽,用刀子在身上割开口子再撒上盐,大舅宁死不屈,最后这些没有人性的汉奸把大舅活埋在淄河沙滩里。现在他的名字于良正写在了淄博市临淄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英名录上,事迹也制作成展板在纪念馆内展出,让世世代代的人们永远感动和缅怀。

    大舅牺牲后,姥姥全家人成了敌人斩草除根的对象。姥姥思前想后,觉得在于家庄呆不住了。那时二舅于美春已参加革命,在抗日民主政府工作。妈妈和三舅也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家里还有妈妈的爷爷、舅舅、姨姨、二妗子和儿子加上姥爷和姥姥七口人呢。姥姥一再说服姥爷和家里人一起躲藏起来。可姥爷说什么也不答应,他对姥姥说:“我是铁了心了,你带着老人和孩子们走吧,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会离开这个家!如果我出了什么事,你们千万不要回来。”

    姥姥他们去亲戚家躲藏了三四天,伪军就窜进于家庄,轻而易举抓住了姥爷。他们恼羞成怒,先一把火烧了宅院,又把姥爷绑起来吊在村头大槐树上活活地打死了。

    仅仅20天里,姥姥最亲的亲人——丈夫、大儿子都不在了,两条人命啊!当姥姥得知姥爷被害的消息后,她一连几天不说一句话,压抑着自己不能大放悲声,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心里承受着巨大的伤痛。

    处在那样恐怖的环境中,姥姥想给姥爷入殓的愿望也难以实现。姥姥把仇恨埋在心里,把泪水咽进肚里,没有屈服,领着我们的老爷爷、她的儿女和小孙子一行6人离开于家庄,她那双儿时被生生裹成的小脚艰辛地迈向前去,一走就是15年。

    姥爷和大舅遇害的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及抗日武装已经诞生。抗日名将李人凤时任清河区行政公署主任,我妈妈于忱就在他的队伍里,三舅于良奎就是李人凤的警卫员。

    姥姥他们就是要去投奔李人凤。一路上他们饱经磨难。临淄有个大土匪叫王六。一天,姥姥被王六的人逮去关在了放柴火的小屋里,她一直想怎么逃出去,可手臂被绳子紧紧地反捆着,门也被锁上,就是插翅也飞不动啊。无奈,只有听天由命了。

    天蒙蒙亮了,姥姥一夜未合眼。这时,门外有轻微的脚步声。一会儿,一个30来岁的男人开门闪了进来。他迅速给姥姥松了绑,悄声说:“天亮你就没命了,快走吧。” 姥姥说:“恩人啊,告诉我你的大号,日后好报答你!”那人说道:“别问了,赶紧走。”黑暗中那人的模样姥姥也没有看清。这无法回报的救命之恩成了姥姥时常提起的话题。

    找到队伍后,姥姥几经周折才见到妈妈和三舅。

    从此姥姥就与“队伍”不再分开,“队伍”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姥姥和家人的命运与抗日、支前、解放、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紧密地相连在了一起。

    从小就听过姥姥、妈妈经常说起“荆条棵子”灌木丛,提起“八大组”这个地名,我感觉到“荆条棵子”和“八大组”是他们刻骨铭心的念想。后来才知道“荆条棵子”就是柽柳,当年抗日军民就靠这一丛丛、一片片柽柳打击敌人、隐蔽生存。

    1942年至 1943年,是清河区根据地最为艰难的阶段。日、伪对清河区进行了 20余次、5000人以上的“大扫荡”,使我根据地遭受了重大损失。特别是1943年11月,日本侵略者集中两万多日伪军,在骑兵、炮兵和飞机的配合下,对清河区进行了为期21天的拉网式“扫荡”。在“大扫荡”中,姥姥带着 70多岁的老爷爷、4岁的小孙子等一家6口人,跟随清河区行署队伍到处奔波转移。

    每到一地,他们挖地窝,铺上“荆条棵子”当床睡。一次,同行的一个邻家女孩,因为几天没有水喝,渴得奄奄一息了。怎么办?情急之下,姥姥就在低洼地里挖出一个坑,把这孩子放在坑里再埋上湿土,这样,慢慢地救活了这个孩子。

    还有一次,姥姥他们和老百姓一起被鬼子围堵住了。老爷爷站在人群的前面,他带着满腔仇恨怒视鬼子,一个鬼子军官扬起军刀劈得老爷爷的额头鲜血直流。姥姥挺身挡住他,这才保住老爷爷的命。

    “八大组”其实就是当时山东六大战略区之一的渤海区(是由清河区改名而来)党政机关所在地,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

    人称“于大娘”的姥姥,就是在“八大组”闻名的。她不仅有着令人尊重的烈军属双重身份,更重要的是,她用那感恩之心、勤劳的双手整日为部队拼命地做事情。当时部队为了保障给养,就把粮食拨下来由群众加工。姥姥带领全家一齐上阵,二妗子套上“队伍”给的一匹老马,日夜不停地拉碾磨面。老爷爷和小孙子忙着抱柴火,拉风箱,姥姥和二妗子白天晚上一锅接着一锅地蒸干粮,摊出一张又一张的煎饼给部队送去。姥姥还领着妇女们搓麻线纳鞋底,做出一双双军鞋。她明白这就是支前,这就是帮助队伍做大事。

    “八大组”上至渤海行署的首长下至部队的战士,都知道“于大娘”,特别是妈妈、舅舅的战友们都把姥姥当成亲人,有空都愿到她那里落落脚,看看她,和她说说心里话。姥姥用她那母亲般的心肠对待同志们,有点好吃的东西舍不得吃,留着等同志来家时招待,盘着的头发上时常插着针线,看到哪个同志衣服破了,从头发上拿下针线,把针在头发上抹几下,就十分麻利地缝补起来。有一年的冬天,一个小战士得了风寒感冒,发高烧说胡话,姥姥就把他接到自己家里,烧姜汤让他发汗,淘换豆腐和芥菜做汤的偏方给他治病,用仅有的几个鸡蛋蒸蛋羹为他补营养,很快小伙子就恢复结实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姥姥一家数也数不清。

    也就是在“八大组”,没有大名的姥姥为自己起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叫张君。叫张君的姥姥逝世于1986年6月。逝者档案

    姓名:张君

    终年:92岁

    籍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于家庄

    生前身份:革命烈军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