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齐鲁晚报>深读-深读 A18

谁来守住蔬菜安全的底线?

  • 日期:20100501
  • 作者:记者 龚海
  • 来源:齐鲁晚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本报记者  龚海

    只要牵涉到蔬菜安全,总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经历了多次大的蔬菜安全事件,人们开始谈农药而色变,有些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甚至在近郊自建菜园子以保证自己的饭桌安全,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提到蔬菜安全心里还是直打鼓。

    使用农药已经是菜农公开的秘密,这本无可厚非,毕竟农药对农业生产还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合理的使用农药既可以防治病虫害,又可以提高产量。对于有些菜农来说,如果不打农药,他们的大棚里可能什么也长不出来。

    有菜农以豇豆为例,与其它蔬菜相比,豇豆的虫害更为频繁,也特别严重,生长期间需要用大量农药来防虫。为此,菜农们不得不一个礼拜就喷一次药,很多菜农隔三天就要打一次农药,有时可能达不到农药安全间隔期,但菜农心里也有苦衷:“必须得保证产量啊。”而除了豇豆,芸豆、黄瓜、茄子也是极易遭遇病虫害的蔬菜,菜农都需要用农药对其特别关照。

    除了农药,菜农还会想别的办法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使用各种激素类的添加剂已经见怪不怪。比如西红柿的收获期较短,为便于运输以及在上市时有个好的品相,很多时候都要打催红剂。

    菜农的考虑其实很简单,打农药无非一个目的,就是节省成本,增加收益。虽然蔬菜专家一再提倡要用低毒和无毒的生物性农药,用人工捕虫,但这些替代办法往往成本偏高,在现有这种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占主导的蔬菜产业框架里,菜农显然无法抵制价格低廉的高毒农药的诱惑。

    对此,有人呼吁加强监管,确实应该如此,但还远远不够。要降低农药残留,需要农业科技的支持、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规范、认证识别体系的完善、产业化的推进等多管齐下,才能够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