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齐鲁晚报>连载 A15

跟袁立传绯闻

  • 日期:20100501
  • 作者:
  • 来源:齐鲁晚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我能记住圆子每逢出门前的叮咛。

    我能记住圆子提醒我的:当我在外面,难以控制自己脾性时,一定要理会一下她的暗示。

    能记住,尽管多数时间很徒劳。

    能记住,那曾经的甜蜜,及在甜蜜中的一份“苦缘”。

    近些年在网上看到过一些东西,特别是关于我和圆子离婚原因所编的“情节”,让我不得不在这里花笔墨澄清:比如说我们是因为孩子去英国留学的学费而分手的,这个事情实属子虚乌有。

    其实,我跟圆子都是很低调的人,不管当初结合也好,离了也好,都是不愿意让大家知道,因为这纯属是个人的事情。人家说了什么,你又不能去反驳,因为你反驳将会掀起又一波波澜,于是我们俩就什么也不说。

    话说回来,这种事情一发生,我觉得对圆子特别不公平。离婚对两个人都有伤害,但是对女人的伤害尤其大,十之八九都是如此。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两个人想白头偕老却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情。真的,在这儿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三年前某日要飞上海,正候机呢,忽接到东北挚友吴学刚电话,劈头盖脸就数落我:“大哥,这就是你的不对啦,前嫂子刚从你面前走过,你咋理都不理呢?”

    啊?我急忙站起四顾,没她呀?我回头又问:“学刚,我一直在低头看报纸,真没看见啊。”

    吴学刚说:“人家说你装没看见,刚才给我打电话,老气愤啦!”

    ——天地良心,可我真没看见啊!

    如果允许我客观地发表一些意见的话,我想说,两个人好了在一起,不好了分开,这中间肯定有它的原因。并且,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我跟圆子之间也是这样,我们在一起,然后又分开了,其中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列位看官们大可不必理会八卦杂志上的“故事”。无论如何,我们以一种成熟理性的方式分开了,也许爱情不在,但是那种感情,那种对以往婚姻生活的共同记忆,还珍藏在我心间。

    我是过来人,对感情也算有些经验及教训,所以对于主张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夫妻一出现裂痕就拿孩子做阻拦分手的小“人质”的年轻夫妇,我想说的是,如果两个人经过理性的考虑和长期的试验后发现在一起并不快乐,或者说两个人一直不在一个“频道”上——请记住这个重要的前提,分手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一言以蔽之,如果真想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最重要的不是果决离婚,而是在结婚前就持审慎的态度,想好了再结。

    2008年夏,一些媒体和网络上冒出了我跟某个女主持人的婚讯——我的绯闻终于也铺天盖地了。我至今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弄出来的,而且对这个消息,我这个当事人却是最后才知道:网上消息都已经满天飞了,我还蒙在鼓里。

    还有传我跟袁立怎么怎么的。袁立在她那个《正午时分》里还写到我:传我们俩绯闻,怎么可能呢?王老师那人特暴躁。她就讲一个细节:我们两个共用一个化妆师,但女孩子化妆慢,比如说好6点半她化,7点半化完,然后就轮到我。我守时来了,或者我晚5分钟,给人留5分钟,推门一看她还在那儿化妆,咣,门一甩我就走了。

    那天去昆仑饭店会几个藏界朋友,刚步入咖啡厅,就听耳边一声高喊:“嘿,我的绯闻男友!”听声儿耳熟,回头一看:袁立!

    在这个对娱乐圈极尽八卦之能事的年代,没承想,尽管我年届花甲,也没逃得了这个编排。

    对于这事儿本身,我倒没有说恼火得不得了,因为我也看到许多类似的事情,这事儿摊到自个儿身上,我也只能自我解嘲。新浪网还找我证实,说王老师你应该出来以正视听。

    后来,有一天,忽然谁告诉我说,《知音》杂志载有关于你恋爱整个过程的文章。好奇买本回来,一看不禁哑然失笑。除了人的名字单位等“硬件”外,所有的过程,全是跟写小说一样编出来的,太逗了。

    但是你又没得反驳,为什么呢?没有一句贬低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