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齐鲁晚报>第十一届全运会倒计时 B02

山东总动员,期盼全运盛会

  • 日期:20090827
  • 作者:本报记者 李志刚
  • 来源:齐鲁晚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通过承办全运来改善民生,这是山东筹办十一运会的一个主题。筹办工作给山东百姓最直观的感受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城市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市容市貌显著改善,许多历史欠账一下子补齐,全运会给山东城市建设带来新机遇 ,也给百姓带来实惠。

    本报记者  李志刚

    全运改变山东

    一个多月之前,有两位多年没来济南的外地记者前来采访,一走进这座城市,他们便不禁为泉城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惊叹:济南的马路变宽了,背街小巷变亮了;如今的济南,城更美、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百姓出行更加便捷,生活环境更加优美。

    从2007年开始,济南市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80项重点建设工程和90项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夜景亮化工程,对841条背街小巷路灯设施进行建设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如今,济南中心城区已经看不见那些搭建了几十年的破旧棚户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舒适宽敞的居民楼、配套齐全的商业设施正在拔地而起,济南市把举办全运会变成了城市发展的助推器。风景优美的旅游路、横贯东西的经十路、经一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还有大明湖扩建、小清河综合治理、泉城特色标志区建设、腊山分洪和市区主要河道整治……有专家预计,全运会将使济南城市建设加快3至5年,还有人认为全运会将使济南城市建设加快10年。

    济南的变化只是全省的一个缩影。本届全运会全省17个市全部承接了比赛项目。有的市多年来没有一个像样的体育场馆,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没地方开展。此次,全省新建44个场馆、改造85个场馆,其中15个市建了新场馆,莱芜、菏泽建成了历史上第一座标准体育场馆。这些场馆不仅服务于全运会,而且成为当地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场所,城市文化品位得到显著提升。

全运惠及全民

    山东在筹办十一运会的过程中,在搞好129所比赛和训练场馆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一点三线”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了13类、881个全民健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3.17万个,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点,沿海、沿黄和历史文化三条全民健身景观线,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让人民群众得以共享十一运带来的欢乐和成果。全运会“惠及全民”,这一点在山东筹办十一运会的过程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全民全运,让全省人民都成为东道主,每一个地方的政府、百姓都在关心全运会、支持全运会。这对全省17个地级市的体育工作,包括场馆建设是一个巨大推动。

    在日前的一次讲话中,山东省副省长黄胜说,“我们提出要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做好东道主、办好十一运。筹办全运会的过程,让人民群众充分参加,使群众充分享受全运会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办好十一运已经成为全省人民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为。”前不久,山东省民意中心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与全运会有关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全运会知晓率达到了92.3%,68.9% 的市民表示愿意为全运会的顺利举办改变出行方式,近90%的市民表示全运会期间不应该限制外地车辆。

    8月17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全民全运,一次模式革命”的文章,文中指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距离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还有两个月的时候,除了一批壮观的体育场馆相继拔地而起外,一个新的全运模式应运而生。它不仅让全运会不再像鸡肋,更重要的是,它让全运会看上去更像是惠民工程,一个让老百姓受益而不仅仅是参与的大工程。”这正是山东省筹办十一运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同样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说明了山东绝大部分老百姓支持十一运的原因,因为除了城市之外,借助十一运东风,全民健身设施还惠及广大农村——“毋庸置疑,正是因为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山东省越来越多的农村老百姓开始受益于‘ 村村有’工程,也正是因为政策上的支持,为无处健身苦恼的城市老百姓开始找到越来越多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健身乐土。这也是为什么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举办能够得到绝大多数山东老百姓的认同和支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