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齐鲁晚报>今日泰山 S10

“干部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

金兰英:街道里走出的“铁娘子”

  • 日期:20090827
  • 作者:本报记者 侯海燕 李虎
  • 来源:齐鲁晚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本报记者  侯海燕  李虎■人物简介

    金兰英,女,回族,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中共党员。1946年出生,泰安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原副局长。

    在任泰山区市场街党支部书记期间,金兰英把一个落后的市场街变成了事业蓬勃发展的现代化新社区。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8万平米的居民楼、3万平米的市场,新增就业岗位 2000多个,年交易额 1.5亿元,成为鲁中地区小百货、小五金的集散地。建立现代化的奶牛养殖中心,带动了当地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投资8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泰山幼儿园、社区图书馆、卫生室,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帮助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她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优秀居委会主任、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为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六大代表。

    在泰山区市场街社区,曾有这样一位党支部书记,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金大姐”、“金阿姨”……尽管她早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在泰安市繁华的市场街上,老少邻居们家中谁有难事都还会找她说说,让她帮忙拿个主意。在她担任市场街党支部书记期间,为百姓做的实事数不胜数:带领居民外出打工致富、创建了泰安第一家街道办汽修厂、让老百姓都住进了楼房……现如今,这位63岁、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又将她的全部精力投入到金兰奶牛养殖中心的创业项目上。这位街道里走出的“铁娘子”就是金兰英。

走马上任:出门“打工”寻生机

    “大干十年,让市场街人人有活干,户户无闲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生老病死有依靠。”

    1975年初,29岁的金兰英被推选为市场街党支部书记。当时市场街有3000多名居民来自全国7省11县,人员结构复杂,外面的人给市场街总结出一句顺口溜:市场街有“五多”,闲散人员多,“高价媳妇”和“黑孩子”多,贫困户多,民事纠纷多,违法犯罪多。金兰英毫不避讳地说:“那时候,市场街非常有名,但这个名不是好名而是恶名,很多人都把市场街看成是‘投机倒把’的窝点,居民生活艰难。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我就像一口吃了25个小老鼠——百爪挠心啊!”金兰英说,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召开群众大会,听取群众意见,为市场街的发展寻求出路。金兰英在群众大会上承诺:“大干十年,让市场街人人有活干,户户无闲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生老病死有依靠。”

    为了实现诺言,让居民尽快富起来,金兰英外出四处找活,发展劳务输出。1976年夏天,金兰英带着市场街几十名群众到岱岳区道朗镇的利民油库,包下了粉刷油库的活。巨大的油库只有一个可以让单人钻进去的小口,但进去之后的空间特别大,足可以同时装下100多人。金兰英说,当时他们的任务就是把油库内壁上的铁锈用铁刷打磨干净,然后再刷上油漆。但是,由于偌大的油库只有一个小口,通风不好,又是在炎热的夏天,油库内又热又闷,干不了多大一会儿,整个人就要虚脱。“干部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她作为带头人就要带头干!

    “我领着居民在利民油库干活时,吃住都在工地上,当时也没钱,大家顿顿都吃清汤面条,一点滋味都没有。有一次,我误把给伤口消毒用的碘酒当成酱油倒在了面条碗里。一吃才发现,味道不对,十分难吃,但当时穷,舍不得倒掉,硬着头皮就把洒了碘酒的那碗面条吃了下去,心里一阵阵恶心。”回忆起当年的事情,一切都那么刻骨铭心。

带头创业:第一家街道办汽修厂建成

    “单凭力气挣钱不能长久,还得搞自己的产业。”

    为了带领群众致富,金兰英还曾带着街道群众到全省各地打工。有时,别人不愿干的活,他们也干,即使春节也不休息。但这样过了几年金兰英发现,虽然每天他们都在忙碌工作,可是并没有多少积蓄,老百姓还是很穷。“单凭力气挣钱不能长久,还得搞自己的产业。”金兰英说,1978年,国家逐渐放开了市场,但当时市场街既没土地,又无资金,想发展自己的产业却又找不到合适的项目。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兰英听说省里计划在全省每个县都搞一个汽车维修厂。金兰英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当时泰城基本没有一个专业的汽车修理厂,汽车坏了没人会修。经调查论证,她决定办汽车修理厂。当时,一般

    情况下县级单位才有资格办汽修厂,而且要经省有关部门批准。金兰英带人到济南申请办厂,人家一听是街道居委会的,当场就回绝了。金兰英没有放弃,为了获得批文,金兰英找了山东省重工局附近的一处旅馆住下,每天早上早早等候在山东省重工局的办公室门口,等工作人员上班后,金兰英就给人家扫地擦桌子,端茶倒水。金兰英说,最后,负责人被感动,终于答应市场街可以代表县级单位申报项目。

    “办厂的资金、场地、人员等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金兰英说,没钱只能贷款,但居委会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的资产,眼看着大好机遇不能错过,她便把自家住房抵押给银行,凑够了钱。没有场地,就在河边上修河堤填洼地;没有材料,就肩挑人扛从河里捞沙子、搬石头。经过一百多个日夜奋战,市场街第一个企业——汽车修配厂建成开业,这在当时居委会来说是一个创举。汽修厂实现当年盈利2万元,尝到产业甜头的金兰英又相继建成了五金楼,机电大厦等商业地产,还最早引入合资形式,扩大产业盘子。

改造街道:百姓摆脱草房住楼房

    “摆脱了穷日子,还得让大伙都住上楼房。把居民楼加高,一楼当商店,二楼以上作住宅。”

    市场街地势低洼,1996年夏天的一场大暴雨,让市场街上每家每户都进了水,最深的有1米多,水退下去光淤泥就有30多厘米。金兰英心里一阵难受:“摆脱了穷日子,还得让大伙都住上楼房。”然而,1000多户的拆迁重建谈何容易。对此,金兰英提出了自己的大胆构想:把居民楼加高,一楼当商店,二楼以上作住宅。

    8月 26日下午,记者在市场社区采访当日,恰逢一场大雨刚过,一名83岁的婆婆激动地说,真要感谢金书记啊!以前外面一下雨,我得戴着草帽跑到很远的地方上厕所,现在住进楼房,一切都变得这么方便,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成真啦!

    金兰英说,当时国家提出要进行国企改革,我就预料到市场社区肯定会产生大量的下岗职工。所以旧村改造一定要和建设市场,提供就业岗位结合起来。因为社区的人口密度大,所以进行改造并非易事。经过深思熟虑,金兰英向居委会提出了改造市场街的想法。但当时受到很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投资太大,害怕中途夭折,老百姓连现有的破房子也没的住。为了统一意见,金兰英召开了11次两委会议,在这期间还召开了6次群众大会。最终,全体居民都同意了她的改造计划。历经三年的改造,市场街建设了商贸大市场,比原来的市场扩大将近3倍,居民也分三批住进了楼房。

文化建设:创办省级示范幼儿园

    “不仅要带领街道居民摘掉经济穷坑的帽子,也要抛下文化穷坑的包袱。”

    伴随着市场街社区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金兰英决定不仅要带领街道居民摘掉经济穷坑的帽子,也要抛下文化穷坑的包袱。“那时候,两个穷坑一起填,难度可想而知。市场街人要想在经济上翻身必须得在文化上翻身,我们将各种法律宣传读本亲手送到居民手中,安排专门的宣讲员每周为居民讲解法律知识和时事政治。”金兰英说,担任市场街居委会的党支部书记后,每周集中开展一次法制教育,这个传统从1975年起坚持至今。

    在全面提高社区群众文化素质的同时,金兰英又把目光投向了年轻人。为鼓励街道青年和学生求学上进,金兰英提议居委会每年拿出5万元钱,设立教育奖励基金,奖励“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社区内企业职工通过自学拿到毕业证书的,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学费全部由街道报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在市场街社区,每年受表彰的学生人数已由当初的20多名达到如今的300多名。

    带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苦也不能难为孩子”的想法,1997年金兰英提议居委会投资10万元建起了托儿所,对市场街的幼儿全部实行免费入托。1999年,在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金兰英四处求援号召市场街道社区投资 400 多万元,由市场街居委会与泰安市直机关幼儿园一起开办了面向社区、服务社区的综合性省级示范幼儿园,现如今幼儿园已经有30个教学班,入托幼儿1000多名,教职工86人。

    如今这座省级示范幼儿园不仅能满足市场街道社区居民子女入园,还有许多其他社区的居民慕名而来。

最后冲刺:兴建奶牛养殖中心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2002年底,金兰英离开市场街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的职位,到泰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担任副局长职务。2003年,蒙牛、佳宝等乳品企业相继在泰安落户,金兰英又一次抓住了机遇。金兰英在她57岁时,又做出了一个新的大胆决定——开办奶牛养殖场,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花甲之年的她本可像大多数老人一样过上清闲幸福的日子,但金兰英却闲不住。“我要做一次最后的冲刺!”多年奋斗经验告诉金兰英,过去经济增长快,是靠大投入和出口拉动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金兰英采取异地发展和股份合作的方式,投资3000多万元在岱岳区满庄镇兴建了泰安市金兰奶牛养殖中心。奶业生产是一项大投入、大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场地建设、购买设备、引进良种、饲养管理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金兰英首先想到了市场街委员会,通过自愿集资,前前后后共筹集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奶牛、饲养场区的建设和购进所需设备。另外,养殖户通过“五户联保”的方式向农行、农信社贷款,有效地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如今,该中心已成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山东省种畜禽一级繁育场、省动物研究院种牛繁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