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农村大众>省内新闻 A3

苦难总会过去

  • 日期:20100819
  • 作者:通讯员 王青 王秀丽 张洪明
  • 来源:农村大众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8月13 日,连日大雨暂停,我们来到无棣县柳堡乡大王柳村王希广的家里采访。走进阴黑的小土屋,王希广正在锅台旁和面准备蒸馒头,他说,馒头买着吃太费,自己蒸会省一些。

    今年19 岁的王希广毕业于无棣一中,以理科 616分的成绩被山东科技大学录取。 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王希广正在外地打工。因为,他要挣上大学的费用。

    王希广出生于一个残疾人家庭,父亲王景元自幼左眼失明,母亲从小留有大脑炎后遗症,不会说话。 19年前,当时已经 52岁的王景元老来得子。然而,王希广刚刚出生,母亲就瘫痪在了炕上,到现在再也没能走出这个房间。为了让孩子活命,王希广出生的第二天就被姑姑抱走了,满2岁后才被送回到自己的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六七岁的孩童时代,本该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王希广却懂事地开始给父母洗衣服,下地帮爸爸牵牛耕地、撒化肥。后来,烧水做饭、 割草喂牛、 料理棉花、收割庄稼,所有一个农村家庭要经历的活,王希广样样干得在行。但王希广毕竟要上学,家里的活全部落在父亲一人身上。在王希广离家上学的日子里,父亲通常是做好饭,端好尿盆放在炕上,但往往是回家一看,已经饭和屎尿混洒成一片。

    家里除了 5 亩地,再也没有任何可以生钱的事项。由于没钱买肥料和农药,王景元守着5 亩地真正在“靠天吃饭”。一瓶虾酱、一瓶咸萝卜条,是王希广上学期间不变的菜。 别的孩子上高中一个月花二三百元,而他只有60 元。有时吃不饱,他就多喝些水。 19年来,王希广没有赶过一次集,没有尝过一口零食。而父母,也没有买过一件衣裳。

    拿着山东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父亲王景元很是高兴,母亲听不懂也不明白这份喜悦,但她总是乐呵呵地笑着。王景元说,这么多年,孩子能有学上,这个家还没垮,多亏了有政府和乡亲们帮持着。政府一年两千多元的救济和地里近千元的收入,就是孩子上学的全部费用。不够了,就找乡亲们想办法。看到孩子出息考上了大学,柳堡乡计生办送来了 500元救助金,大王柳村委会也给予了资助,并将于近期号召村民自愿捐助。

    王希广高考结束后就在老师的帮助下,在一家企业打工。当他把挣到的600元钱交到父亲手上时,父子俩心情都格外激动。现在,王希广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 家里穷不怕,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爸爸已经 71岁了,妈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就是不放心他们。”王希广说着,眼圈就红了起来。“很感激大家的关心,我会珍惜机会,好好努力的,苦难总会过去的。”也许被苦难压迫太久,也许早已学会了如何面对,王希广的话,声音不大,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感振奋……

    本报通讯员  王青  王秀丽  张洪明

    高考结束后,王希广在老师的帮助下到一家工艺品厂打工,他要挣钱攒上大学的费用。

    当王希广将自己打工挣的600元钱交到父亲手上时,父子俩竟不知说什

    么好。

    父亲对儿子大学通知书上的费用,看了又看。王希广和妈妈说自己考上了

    大学,母亲只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