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农村大众>省内新闻 A3

阳信:建设民族团结和谐新农村

  • 日期:20090814
  • 作者:
  • 来源:农村大众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本报阳信讯 (记者王德贞 通讯员翟成新)近日,一曲悦耳动听的《幸福河畔有我家》在阳信县传唱,歌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阳信县刘庙等回民村的新变化、新面貌,反映了阳信县在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建设民族团结和谐新农村取得的骄人成绩。

    以前,受多种条件的制约,阳信县回族村有“三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针对这些难题,该县实施了三大“民心工程”。多方筹集资金600多万元为 15个回族村修建了村内柏油路,投资300 多万元通上了自来水,筹措资金800多万元为刘庙回民中学新建一座教学楼,为温店镇新建一所回民海尔希望小学。县长马福祥介绍说,近年来,全县共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50余件,累计投入资金达1900多万元。

    群众关心的难题解决了,心里的疙瘩也就解开了,工作开展也更顺利了。一次,阳信县进行温水线拓宽工程,需要占压4个回民村的30多亩耕地。人均只有0.3亩耕地的回族群众,不讲价钱,不提条件,积极支持工程建设,使温店等3个乡镇、7万汉族群众、10万亩耕地,用上了黄河水。

    “使各族群众尽快富起来,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实现各民族的和谐发展。”阳信县委书记林国华如是说。为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这个县专门出台政策,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大力发展牛羊屠宰、畜产品加工、运销等产业。目前,少数民族村从事屠宰、运输、养殖的各类专业户达1700余户,占总户数的95% 以上,新上各类深加工项目50多家,吸引外资2.5亿元,年产值达36亿元,牛羊肉产品占天津清真市场份额的40% 、北京清真市场份额的20% 以上;少数民族村户户拥有机动车,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3500元增长到目前的8000余元,超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140多元,户户过上了富足殷实的小康生活。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鲁ICP证:00010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