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农村大众>大学生就业创业在农村 A2

70名大学生就业农村合作社

  • 日期:20090703
  • 作者:通讯员 法文 振华
  • 来源:农村大众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6月20 日清晨 5 点半,手机骤然响起,冷慧生在睡梦中接电话,穿衣,出门。“奶牛难产?哪儿?好,马上到……”

    作为青岛洋河镇农牧产品研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冷慧生的无数个早晨就是这样开始的。

    今年28岁的冷慧生,毕业于潍坊牧医学院畜牧兽医专业。2004年,当同学们纷纷把学了四年的专业一扔,带着一纸文凭另谋高就的时候,小冷回到家乡——胶州市洋河镇,到合作社当起了技术员,一干就是五年多。

    笔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胶州市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 329个。近年来,该市不少合作社扩大经营,对人才的渴求非常强烈。像冷慧生一样,有70多名大学生来到农村专业合作社上班,合作社成了大学生们就业的另外一片天。

    “国家号召大学生到农村来,其实合作社是个很好的平台。总不能大家都去当‘村官’吧?” 洋河镇农牧产品研发专业合作社葛玉钦认为,合作社的业务涵盖了农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的全过程,尤其需要农学、信息化、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大学生。“比如商标注册吧。你让一个农民花好几千块,跑好几天去注册一个农产品商标,他会不会做且另说,首先是意识不行,他觉得不值得,没用。”

    洋河镇朱季专业合作社在网上卖萝卜,负责人杜高古由于岁数的关系,连简单的电脑操作都不会,更不要提在网络上和客户洽谈生意了,而这些东西,对大学生们来说可是轻车熟路。

    大学生们到合作社去,待遇如何?“目前月工资1600 元,保险都齐。”冷慧生告诉笔者,他对现在的待遇很满意——父母就在身边,妻子也在附近的服装厂上班。闲来无事,带着妻儿到附近的艾山、山洲水库散散步,自有一番城里人没有的悠闲和恬淡。

    采访中,有部分合作社负责人也对笔者表示了他们的担忧。“就怕大学生留不住。”杜高古说,搞农业太辛苦了,一般的大学生根本吃不了那个苦。“ 早上5点多就起床,一直要干到天黑,想一天8小时根本不现实。”

    “农业不比其他行业,受气候影响比较大,投资周期也相对较长。现在的大学生,有几个会有这样的耐心呢?”胶北镇东赵家庄合作社负责人张维习说。他担心大学生到农村来,权当是个过渡,时间一长,人就走了。

    怎么留住大学生?葛玉钦建议,国家是不是也考虑出台一些政策,比如给予一定的补贴等,像鼓励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一样,鼓励大学生到合作社来。另外,农村干部、农业企业家也要转变观念,打消种种顾虑,理解并相信大学生,才能真正引导大学生走进农村发挥自己的作用。

    本报通讯员  法文  振华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鲁ICP证:00010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