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社报系报刊 >>    
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亮点”
日期:20090306   作者:   来源:农村大众
 
    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更加引人关注。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农民增收、灾后重建……温家宝总理3月5 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及的一项项详尽的惠民政策和措施,凸现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民生亮点”。

    民生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无论是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还是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民生领域的投资受到更为明显的关注。

    ——初步测算,根据今年财税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今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今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这其中很大的比重是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

    ——中央财政今年再安排13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

    ——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

    —— 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 2930 亿元,增长17.6%;

    —— 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巨额资金投入,换来的是“ 真金白银”的民生工程。一项项具体有力的举措,让老百姓在经济寒冬中感到格外温暖。全国人大代表王越说:“政府释放的信号十分明显,改善民生,真正成为了保增长、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工程进度提速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由于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了解决民生问题的进度。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提出“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在诸多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中,列出了一个个明确的“时间表”:

    ——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 1196 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

    — — 加快地震灾区学校恢复建设,确保今年底95% 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

    — — 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 左右;

    — — 到明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 — 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 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 — 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 240 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 — 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

    “今年、明年、后年,一项项措施层层推进,大家更有盼头,解决的都是老百姓的难事、实事,老百姓是打心眼里高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朱雪芹说。

    改善民生问题规划更加系统

    教育和医疗在民生问题中占据的分量格外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和医疗问题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规划,教育要制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医疗体制改革也有了一个系统的推进方案。群众长期反映的上学、看病方面的问题有希望通过系统的改革与发展得到比较明显的解决。

    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方面,报告提出,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 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根据部署,今年将重点抓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等五项工作。

    对于事关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措施可谓是步骤清晰,推进稳妥。报告选准了今年要做的医药卫生事业的五项工作: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老百姓关注度又高,医改必须选准重点工作推进。今年这五项工作,可谓是启动医改的最好‘抓手’。”全国人大代表、鞍山市医学会会长巴福荣说。

    惠民政策更加细致

    政策越细致,越容易落到实处。报告中提出的民生举措,考虑十分细致,就连孕妇定期体检都有具体安排。

    在推进住房建设方面,报告中用词细致到位,“ 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等诸多用词,分门别类,政策一目了然。

    在促进就业方面,报告中举措涵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灾区劳动力等各个群体,提供周到服务,并对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进行政策扶持,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经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

    来自重庆的农民工人大代表康厚明说:“这些政策贴心,安心,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方便。”

    改善民生与促进经济实 现“ 良 性 互 动 ”

    发展经济的目标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事实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改善民生同样也是对经济的一种促进。改善民生,其意义在当前又有了新的拓展。

    民生投入本身就会带动经济的增长,教育、医疗的改善,可以扩大居民的消费;而消费的增加又会改善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质量。在今年,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会有一个更加良好的互动。

    连海外舆论也很认同政府号召保民生和保增长,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美国《 华尔街日报》2日报道称,美国等国家将高度关注中国这次两会,因为他们都在期望中国能通过唤醒中国人消费能力来“救全球经济于水火中”。

    全国人大代表、工商银行安徽分行行长赵鹏说:“政府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投入更多资金,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有效启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