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社报系报刊 >>    
“ 811”工程助推文化大繁荣
邹平由“送文化”转向“种文化”
日期:20090220   作者:   来源:农村大众
 
    本报邹平讯 (通讯员夏应禄)一年一度春风劲。2月9日,是邹平县农民艺术节开幕的日子。上午10时,来自全县16个镇办的农民文艺表演队聚集到县城,有秧歌、高跷、旱船、芯子、腰鼓、舞狮和优秀传统戏曲展演、灯展等等,还有一辆接一辆的彩车游行……街道上、广场上,观众如织,到处洋溢着节日气氛。

    韩店镇实户村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带着2 岁的孙子前来观看,脸上笑得像盛开的菊花。村党支部书记王泽民说:“我们村早就建起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也有文艺表演队。 看完了县里的表演,我们回去也要自己搞演出,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青阳镇青阳村农民王守昌说:“农家书屋学知识,远程教育解难题,数字电影送上门,健身广场强身体…… 如今,村里无论是上班的小青年,还是老头老太太,都能找到中意的去处!”

    近几年,邹平县经济发展迅猛, 2008 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8.7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1亿元。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文化强县,邹平县委、县政府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改过去的“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决定自去年起连续5 年,在全县每年开展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和设施建设“ 811” 工程,即建造100家标准农家书屋、 100 个标准文化大院、100支农民文艺宣传队、100支农民健身队,培训 100 名农村文化辅导员,为农民送戏 100场,为100 个村送 100 套锣鼓,为 100 个村送 100 套体育器材,创作10 件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每月每村放映1场电影。

    据了解,该县去年的“811”工程目标全部实现。全县16 个镇办全部建起高标准文化广场,村级文化广场达到309个,篮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等球类场所1200 处,健身场所100余处,村村建立了文化大院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70% 以上的镇村图书馆达到了省级标准,最大的图书馆2800平米,明集镇、长山镇成为全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其余镇办全部达到市级社会文化先进乡镇标准。

    在“811”工程实施工程中,邹平县努力让农民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吸引农民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享受到快乐。据统计,去年全县完成送戏下乡200 场,送电影下乡8236场,送书下乡2 万册。在县文化部门的指导下,全县已经拥有腰鼓、秧歌、庄户剧团等业余文艺队伍1000多个、2万多人,去年基层群众开展各类大型文化活动400场,直接参与的群众有 50多万人次,文化惠农工作收到了预期效果。
 
 
 >>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