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托底以文铸魂以旅兴业

胶河社区走上“农文旅”融合发展路

2022-11-25 作者: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 王晖 来源: 农村大众报
  胶河社区在王吴水库景区打造的薰衣草庄园成了网红打卡地。(资料图)
  近年来,高密市胶河社区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生态、地域文化、特色产业等资源优势,以农托底、以文铸魂、以旅兴业,努力推动由过去以传统农业为主向“农文旅”融合发展转变,形成了“乡村美、产业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大美格局。
现代农业筑基
打好“特色产业牌”

  胶河两岸水网密布、土壤肥沃,发展现代农业,叫响农产品品牌,是胶河社区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
  近年来,该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做精、做美、做活的思路,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胶河现代农业智慧产业园、千亩梨园、东方生态园等11家特色农业园区,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各类特色园区功能互补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集群。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胶河农产品日渐成为被大众所认可和熟知的“金字招牌”,胶河土豆、大姜、芋头、韭菜、南山酥梨、神泉山花生米等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全区认证绿色农产品达到13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
  围绕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努力提高产业拉动能力。今年6月份,胶河社区以万亩胶河土豆和十里果品采摘长廊等产业基地为依托,与山东省农科院质标所、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院所合作,共建胶河农业研发中心,开展科学种植、精深加工、休闲农旅等科技创新,研发精酿啤酒、可食口红、烘焙糕点、梨汁梨膏等20余种高端旅游商品,不断提升胶河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品牌农业与旅游产业实现互动双赢。
传统文化赋能
念活“文旅融合经”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胶河社区做好文化资源整合,更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开发之中。
  胶河社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齐国名相晏婴、高密诗派“三李”先生均出生于此,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资源。胶河社区党委、管委会坚持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多措并举,深入挖掘“大贤晏子”“三李先生”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强化项目带动,打造了以晏子文化为主题的“一馆一广场一公园”(晏子纪念馆、晏子文化广场、晏子公园)三个文旅项目。今年3月份,又重点打造了以“三李先生”为主题的高密诗派文化展厅,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以文兴旅、以旅促文,该区借助梨花艺术节、秋梨文化节、晏子文化研讨会的召开,融合传统戏曲、民间绝技等文艺汇演,开展“梨园情”茂腔演出等十余项文化惠民活动,推动旅游观光、古韵文化、休闲娱乐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将文化元素注入乡村旅游,探索开发折扇、镇纸等文创产品,实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产业加快融合,形成了具有胶河地域特色的文旅产业。
节会活动搭台
铺好“全域旅游路”

  近年来,胶河社区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旅游特色的优势互补,推动旅游产业全域融合。把“美丽道路”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精品打造79公里旅游线路,栽植各类绿化苗木80余万株,与生态、产业、文化有机融合,实现了“建设一条、绿化一条、提升一条、美丽一条”的标准,打造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胶河样板”。为进一步提升“生态胶河·秀美南山”的旅游辐射面,胶河社区在道路沿线串珠式布局生态农业、节会经济、观光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将王吴水库湿地公园、南山万松园、翠柳金蝉园、东方生态园等12家旅游景区串珠成链,梨园花海、万松园、三窎老林、王吴水库景区等日渐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全域旅游美好愿景正在这里逐步成为现实。
  以花为媒、以果为介,高密市胶河社区创新建立“赏花经济+田园风光+采摘体验”一体化现代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带,定期举办梨花艺术节、“秀美南山·云赏梨花”、农产品展销会等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不断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活动形式,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已经成为高密市常办常新的旅游盛会和宣传推介胶河农产品的重要平台。
  空气清新通透,水库碧波荡漾,十里梨园游人如织,晏子纪念馆人来人往……一幅“路在林中、村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田园生态画卷正在胶河社区徐徐展开。
  近年来,高密市胶河社区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生态、地域文化、特色产业等资源优势,以农托底、以文铸魂、以旅兴业,努力推动由过去以传统农业为主向“农文旅”融合发展转变,形成了“乡村美、产业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大美格局。
现代农业筑基
打好“特色产业牌”

  胶河两岸水网密布、土壤肥沃,发展现代农业,叫响农产品品牌,是胶河社区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
  近年来,该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做精、做美、做活的思路,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胶河现代农业智慧产业园、千亩梨园、东方生态园等11家特色农业园区,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各类特色园区功能互补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集群。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胶河农产品日渐成为被大众所认可和熟知的“金字招牌”,胶河土豆、大姜、芋头、韭菜、南山酥梨、神泉山花生米等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全区认证绿色农产品达到13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
  围绕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努力提高产业拉动能力。今年6月份,胶河社区以万亩胶河土豆和十里果品采摘长廊等产业基地为依托,与山东省农科院质标所、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院所合作,共建胶河农业研发中心,开展科学种植、精深加工、休闲农旅等科技创新,研发精酿啤酒、可食口红、烘焙糕点、梨汁梨膏等20余种高端旅游商品,不断提升胶河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品牌农业与旅游产业实现互动双赢。
传统文化赋能
念活“文旅融合经”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胶河社区做好文化资源整合,更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开发之中。
  胶河社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齐国名相晏婴、高密诗派“三李”先生均出生于此,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资源。胶河社区党委、管委会坚持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多措并举,深入挖掘“大贤晏子”“三李先生”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强化项目带动,打造了以晏子文化为主题的“一馆一广场一公园”(晏子纪念馆、晏子文化广场、晏子公园)三个文旅项目。今年3月份,又重点打造了以“三李先生”为主题的高密诗派文化展厅,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以文兴旅、以旅促文,该区借助梨花艺术节、秋梨文化节、晏子文化研讨会的召开,融合传统戏曲、民间绝技等文艺汇演,开展“梨园情”茂腔演出等十余项文化惠民活动,推动旅游观光、古韵文化、休闲娱乐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将文化元素注入乡村旅游,探索开发折扇、镇纸等文创产品,实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产业加快融合,形成了具有胶河地域特色的文旅产业。
节会活动搭台
铺好“全域旅游路”

  近年来,胶河社区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旅游特色的优势互补,推动旅游产业全域融合。把“美丽道路”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精品打造79公里旅游线路,栽植各类绿化苗木80余万株,与生态、产业、文化有机融合,实现了“建设一条、绿化一条、提升一条、美丽一条”的标准,打造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胶河样板”。为进一步提升“生态胶河·秀美南山”的旅游辐射面,胶河社区在道路沿线串珠式布局生态农业、节会经济、观光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将王吴水库湿地公园、南山万松园、翠柳金蝉园、东方生态园等12家旅游景区串珠成链,梨园花海、万松园、三窎老林、王吴水库景区等日渐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全域旅游美好愿景正在这里逐步成为现实。
  以花为媒、以果为介,高密市胶河社区创新建立“赏花经济+田园风光+采摘体验”一体化现代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带,定期举办梨花艺术节、“秀美南山·云赏梨花”、农产品展销会等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不断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活动形式,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已经成为高密市常办常新的旅游盛会和宣传推介胶河农产品的重要平台。
  空气清新通透,水库碧波荡漾,十里梨园游人如织,晏子纪念馆人来人往……一幅“路在林中、村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田园生态画卷正在胶河社区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