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要闻

林海青春十四载,青山钟情护绿人

——记新泰市国有太平山林场护林员李海伟

2022-11-25 作者: 农村大众报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赵洁 朱笋山 来源: 农村大众报
  李海伟雪天巡查。
  上万亩茫茫林海,处处留下了他深情的脚印;73个山头和99条山峪,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
  39岁的李海伟是新泰市国有太平山林场护林员,今年已是他在太平山上的第14个年头。2009年,在雪域高原服役5年的李海伟带着两次“三等功”和“优秀士兵”的荣誉,毅然放弃优越的安置机会,一头扎进了太平山林场当起护林人。扎根在大山,吃住在林场,李海伟钟情这片绿色,热爱这片土地。他用5000个日夜的默默坚守,兑现了当初誓要守山护林的诺言。今年9月,李海伟被评为“山东好人”。
  空旷寂寥、松涛潇潇,刚踏进太平山林场时,眼前的一切曾让李海伟火热的心凉了半截。不过军人的责任和担当迅速抹去了心头的矛盾情绪,他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守护这片绿色屏障。
  森林防火、树苗培育、病虫害防治、防止盗伐……李海伟的担子可不轻,他主动请缨,选择到路程最远、海拔最高、与平邑交界的瞭望台值守。不足20平方米的瞭望台上,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炉子、一个手电筒、一个水壶、一本护林防火记录本,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林场瞭望台建在山顶,李海伟每次上山总挑着煎饼咸菜和几十斤煤,一待7天不下山。夏天还好,冬天最难熬,屋里透风撒气,刺骨的寒风直往肉里钻。晚上,被子不管用,煤炭舍不得烧,只能铺上黄草当垫褥。暖瓶塞子冻住拿不开,手脚冻得起冻疮,只能咬牙挺着。李海伟第一年冬天回家,老母亲见了心疼地直掉泪。
  10年前的太平山林场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到处坑洼不平,巡山护林靠步行,生活用水靠溪流,遇到恶劣天气就断炊。“天旱时要到5公里外的村庄挑水喝,线路破损停电时对讲机没法充电,只能跑到场部去充电,照明只能用蜡烛,当时听收音机是唯一的娱乐项目。”李海伟说,无论严寒酷暑,他都要早出晚归,每天步行几十公里,14年来从未间断,脚上的鞋一年要穿烂十几双。
  李海伟看护的槲树峪林区与5个村接壤,战线长、范围广、看点散,人员流动复杂,周围村民有烧荒、放羊、上山砍柴、上坟烧纸等习惯,管护难度大。“我刚干护林员时,有村民建房缺木料,就会上山盗伐树木,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村民以为护林员都回家过年了,盗伐林木的人更多。”李海伟说,每年大年夜,他都在巡山中度过。
  大年三十,站在太平山上,看着万家灯火,听着隆隆鞭炮声,李海伟也曾黯然神伤。14年里,他没有陪父母吃过一顿年夜饭;14年里,妻儿一次又一次的等待和期盼落了空。2020年爷爷临终前,还盼着孙子回来一趟,可当时正值春节护林防火的紧要关头,家人怕影响李海伟的工作,没告诉他爷爷病重的消息。当他换班回家得知爷爷去世的消息时,蹲在地上放声痛哭。妻子曾对李海伟抱怨:“你哪有家,林场就是你的家,你就像一个出了家的和尚,唯一的不同就是没有理发。”
  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李海伟就像钉子一样楔进大山,守护林场。“林区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烟雾,是垂直或有一定倾斜角度上升的柱形烟体;树林失火,烟是稀散的,火苗烧上去有高有低,烟就会散。烟雾往往有烟柱,而云雾则没有。”多年的瞭望工作,李海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即使在云雾弥漫的天气也能迅速分清是烟还是雾。由于对林区情况了然于胸,李海伟成了林场的“活地图”。一旦发现情况,他能够马上说出事发地的位置、山形、地貌,并告知最短的登山路线。
  14年来,李海伟累计巡山行程近7万公里,栽植杜仲、黑松、侧柏等苗木16多万株,森林抚育10000亩,清理林下可燃物6000亩,清理防火隔离带30余公里,发现并处置的火灾隐患达10余起。
  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李海伟那颗甘于奉献的心。
  上万亩茫茫林海,处处留下了他深情的脚印;73个山头和99条山峪,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
  39岁的李海伟是新泰市国有太平山林场护林员,今年已是他在太平山上的第14个年头。2009年,在雪域高原服役5年的李海伟带着两次“三等功”和“优秀士兵”的荣誉,毅然放弃优越的安置机会,一头扎进了太平山林场当起护林人。扎根在大山,吃住在林场,李海伟钟情这片绿色,热爱这片土地。他用5000个日夜的默默坚守,兑现了当初誓要守山护林的诺言。今年9月,李海伟被评为“山东好人”。
  空旷寂寥、松涛潇潇,刚踏进太平山林场时,眼前的一切曾让李海伟火热的心凉了半截。不过军人的责任和担当迅速抹去了心头的矛盾情绪,他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守护这片绿色屏障。
  森林防火、树苗培育、病虫害防治、防止盗伐……李海伟的担子可不轻,他主动请缨,选择到路程最远、海拔最高、与平邑交界的瞭望台值守。不足20平方米的瞭望台上,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炉子、一个手电筒、一个水壶、一本护林防火记录本,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林场瞭望台建在山顶,李海伟每次上山总挑着煎饼咸菜和几十斤煤,一待7天不下山。夏天还好,冬天最难熬,屋里透风撒气,刺骨的寒风直往肉里钻。晚上,被子不管用,煤炭舍不得烧,只能铺上黄草当垫褥。暖瓶塞子冻住拿不开,手脚冻得起冻疮,只能咬牙挺着。李海伟第一年冬天回家,老母亲见了心疼地直掉泪。
  10年前的太平山林场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到处坑洼不平,巡山护林靠步行,生活用水靠溪流,遇到恶劣天气就断炊。“天旱时要到5公里外的村庄挑水喝,线路破损停电时对讲机没法充电,只能跑到场部去充电,照明只能用蜡烛,当时听收音机是唯一的娱乐项目。”李海伟说,无论严寒酷暑,他都要早出晚归,每天步行几十公里,14年来从未间断,脚上的鞋一年要穿烂十几双。
  李海伟看护的槲树峪林区与5个村接壤,战线长、范围广、看点散,人员流动复杂,周围村民有烧荒、放羊、上山砍柴、上坟烧纸等习惯,管护难度大。“我刚干护林员时,有村民建房缺木料,就会上山盗伐树木,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村民以为护林员都回家过年了,盗伐林木的人更多。”李海伟说,每年大年夜,他都在巡山中度过。
  大年三十,站在太平山上,看着万家灯火,听着隆隆鞭炮声,李海伟也曾黯然神伤。14年里,他没有陪父母吃过一顿年夜饭;14年里,妻儿一次又一次的等待和期盼落了空。2020年爷爷临终前,还盼着孙子回来一趟,可当时正值春节护林防火的紧要关头,家人怕影响李海伟的工作,没告诉他爷爷病重的消息。当他换班回家得知爷爷去世的消息时,蹲在地上放声痛哭。妻子曾对李海伟抱怨:“你哪有家,林场就是你的家,你就像一个出了家的和尚,唯一的不同就是没有理发。”
  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李海伟就像钉子一样楔进大山,守护林场。“林区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烟雾,是垂直或有一定倾斜角度上升的柱形烟体;树林失火,烟是稀散的,火苗烧上去有高有低,烟就会散。烟雾往往有烟柱,而云雾则没有。”多年的瞭望工作,李海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即使在云雾弥漫的天气也能迅速分清是烟还是雾。由于对林区情况了然于胸,李海伟成了林场的“活地图”。一旦发现情况,他能够马上说出事发地的位置、山形、地貌,并告知最短的登山路线。
  14年来,李海伟累计巡山行程近7万公里,栽植杜仲、黑松、侧柏等苗木16多万株,森林抚育10000亩,清理林下可燃物6000亩,清理防火隔离带30余公里,发现并处置的火灾隐患达10余起。
  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李海伟那颗甘于奉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