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专题

8807名林长成为绿色聊城“守护神”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聊城实践”

2021-08-25 作者: 刘真真 赵华丽 杜忠元 来源: 农村大众报
  聊城市村级林长、北崔村支书曹兴民。
  东阿县刘集镇后张村的乡村口袋公园。
  万里黄河自河南省台前县张庄村入境聊城,至东阿县李营村出境,黄河流经聊城59.52公里。
  滚滚东流的黄河为聊城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勤劳善良的聊城人民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全部上图!
聊城市今年新增造林3932亩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耕地红线下,智慧的聊城人民依旧找到了独特的造林空间:城市边角地、城市小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如果没地方种树怎么办?聊城给出的答案是:城市绿化、村庄绿化。小区里面就是建设用地,完全可以种树;城市的边角地,不影响城市建设,也可以多种树。村内也要多种树,见缝插绿。
  “树多了,我们的小气候也好了,防风固沙的效果也就显现了。适合聊城种的树种有很多,将来,我们会引导向混交林方向发展。”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冯能斌说。
  从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截至7月1日,聊城全市已完成新造林14291.43亩,其中新增造林3932.03亩,退化林修复10359.4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化面积70210亩;新建和提升绿化通道240.05公里,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今年以来,聊城市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精心组织义务植树活动。该市组织各种形式义务植树活动,建设“建党百年纪念林”“青年林”“巾帼林”等15处,全市义务植树人数200.06万人,义务植树832.6万株。拿东阿县来讲,东阿县林木绿化率达到了29%,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全县510名村级林长和35名民间林长在造林、护林、营林上下足了功夫。
  与胶东不同,聊城的土壤在种植间歇期容易裸露出来,一刮风,就起土。鉴于此,聊城把目光放在了农田林网建设上。“农田林网可以防风固沙,聊城还是要建设农田林网。300亩左右一个方格,在四周的村村通路边种上树,沿着路边种,这样就可以把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冯能斌说。
  在退化林修复上,聊城市坚持“尊重自然,科学修复”的原则,采用了“查病因—选良药—对症治疗”的办法,先是调研退化原因,然后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选择修复办法,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科学选择修复方式、更替树种和确定栽植密度;树种配置以混交、复层、深根为主,优先使用效益较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的乡土树种;分区域、分类型、分时间开展退化修复,全市林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在落地上图工作中,聊城市是这样开展的:年度任务下发前,先组织人员对造林用地进行落实,即结合国土三调成果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造林用地,然后下发年度造林任务。造林结束后,根据实际造林面积、造林树种、造林密度、林木成活率等情况确定上图的面积、形状以及各项属性因子。截至目前,造林数据已全部上图。
房在景中!
聊城庭院经济林创建初见成效

  “庭院经济林创建,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目前,东阿县已经建成了红布刘村、西杨村、张楼村、胡楼村等35个庭院经济示范村。”东阿县林业发展中心主任王艳军说。近年来,聊城市以黄河沿岸村庄为重点区域,开展“庭院经济示范村”“最美生态村庄”创建活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这几年,东阿县通过发展庭院经济,35个重点庭院经济示范村发生了较大变化,既美化了环境又有经济收入。在当下耕地紧张的大形势下,更是功不可没,缓解了耕地资源的紧张,又能为农村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和为乡村振兴助力。
  东阿县牛角店镇红布刘村是远近闻名的“枣树村”。得此名号,只因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有两到五棵枣树。树上结的枣自家吃不完,有的户拿去卖。还有的户在院里栽石榴树、梨树、无花果、核桃等。光卖自家院的果子,有的户年收入超8000元。
  老人,老院,老树。来到刘勤善老人的院里,只见庭院中间一棵梨树长势茂盛,枝叶间挂满了小果子。今年72岁的刘勤善说,这棵树已经20多年了,到了秋天,一个梨能长一斤多沉。每年200余斤鲜梨是这棵老梨树给予这个家庭的丰厚馈赠。除了梨树,这个院里还整整齐齐地划出了小菜地,里面种着大蒜、韭菜、莴苣、甜瓜等。在刘勤善老人看来,茄子黄瓜老玉米,泥土最清香。
  今年65岁的刘元挺,在自家院里种上了两棵枣树、一棵蔷薇、一棵樱花。这两棵枣树一年能结30多斤。他还在儿子的院里种上了桃树、梨树、无花果、柿子树等,总共十余棵,还有茄子、辣椒等多种蔬菜。这个初夏,盛开的蔷薇花,一朵朵、一簇簇,美不胜收,让整个院子变成了“花园”“果园”。“夏天和秋天,我家基本不用买菜,满院子的瓜果蔬菜,可满足一家人的生活所需。”刘元挺说。
  村民孙桂英家里,核桃树、柿子树、枣树、石榴树等应有尽有,光枣树就多达5棵。而这棵核桃树已经十多年了。在这位53岁的村民看来,庭院里种树种菜,既美化环境,又吃着方便,吃着放心,何乐而不为呢?
  “春天满院的花香,夏天满院的绿色,秋天满院子的果香。”这是今日红布刘村老百姓的真实写照,全村上下充满诗情画意。“红布刘模式”由此而来。红布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善可总结说:“院里种果树,户户得实惠。”
  莘县十八里铺镇苏堂村的小巷、庭院已经实现全部绿化,主要栽植月季、菊花、二月兰等花草。莘县古城镇贾庄村共243户,绿化户在30户以上,全村街道绿化率95%以上。其他县市区也在积极推进中。
一村万树!
东阿县镇镇有特色、村村有品牌

  走在聊城市东阿县的沿黄村庄,只见多个村庄笼罩在密林之中。漫天的绿色里,深吸一口气,顿时神清气爽。
  “我们结合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进行植树造林,重点在旅游上下功夫,重点开展了‘一村万树行动’,进行最美生态村庄评比。现在是,一个村里能栽多少就栽多少。”东阿县林业发展中心主任王艳军说。
  据悉,近年来,东阿县在黄河沿岸建成了9处纪念林,共计6000余亩。在黄河沿岸国有土地建成东阿县省级生态林场1处,并确定为省级义务植树基地。同时,开展“一村万树行动”,打造镇镇有特色,村村有品牌的现代林果业种植体系。近年来,“苹果村”郭口村、“梨花村”姜庄村、“石榴村”王道口村纷纷涌现。
  在东阿县,黄河森林公园沿线的村庄,森林覆盖率能达到72%以上。东阿县形成了一条黄河生态廊道。拿西杨村来讲,每户至少栽了5棵桃树。
营林有方!
黄河畔有了高端百果园

  樱桃、杏、李子、桃子、苹果、梨、无花果……每年5月下旬到11月,东阿县姜楼镇西杨村的一个果园水果不断。果园的主人叫王昌伟,给这片园子起了一个艺术化的名字“盛丰庄园”。
  这个庄园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所有水果都是选用的国内外的优秀品种。这里百余棵梨树是新梨7号。这里的李子是日本李子王,全国不足200亩,这里就有50亩。“我们桃子的品种是萃西。这种桃子甜度高,还有一种清香味,一个足足有2斤沉。这也是一个日本品种。我们给它取名‘盛丰寿桃’。”盛丰庄园的创始人王昌伟说。
  这个开建筑公司出身的青年人2016年11月开始从工商业转向农业。今年“五一”,这个庄园接待了2000余人。王昌伟种水果有自己的讲究:整个园区没有灭草剂,保证果园里有草,一定要疏花疏果。“我们95%的果都会疏掉,只留下4%-5%。”
  今年是第一年可以进行量产。预计今年能见60万斤水果,明年能见100万斤水果。下一步,这名年轻人要把销售中心搬到上海,采用会员制进行销售。
  果果下垂,树树见光。东阿县刘集镇北崔村的开心型梨树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原来,这是该村早年间苦苦求索、不断创新结出的“硕果”。早年间,为了村内果园的高质量发展,北崔村村“两委”辗转从韩国大田农场请了4个韩国专家,先后四次对北崔村的果树产业进行指导。在专家建议下,“果果下垂,树树见光”的栽培模式出现在这个黄河边的小村里。
“重栽植、轻养护”成功破局
8807名林长成绿色聊城“守护神”

  在林业资源的“重栽植、轻养护”这一痼疾上,聊城市通过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成立市县两级联合技术专家服务队、加强养护宣传等成功破局。林长制的建立,分清了任务,压实了责任,谁的“责任田”里出了问题谁负责,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责任人去养护责任区林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立市县两级联合技术专家服务队,通过开展集中培训、林间课堂、巡回指导、线上实用技术讲堂等形式多样的林草技术服务活动,提升林农、村级林长、民间林长等相关人员的养护意识,丰富了养护知识储备。
  几乎每个早晨,东阿县刘集镇村级林长、北崔村党支部书记曹兴民都会围着村里的边界转一圈,每逢看到有人损害树林,他都会第一时间制止,并按要求上报。作为聊城市的村级林长,曹兴民很看重这个神圣的工作:“管林子,咱乐意啊!树渴了,饿了,得病了,我都管!”
  2019年以来,围绕“管绿、护绿、增绿、用绿、活绿”,聊城市全面推行林长制。目前,聊城市明确了4名市级林长、42名县级林长、348名乡级林长、8413名村级林长,共8807名林长。通过实行林长制,聊城市的每一片森林都有责任人,每一位林长也都有自己的“责任田”。
  聊城林业人的初心,就是把林子管好、护好,守护好聊城人的“肺”。正是这样的初心,带领着黄河流域的人们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
(刘真真 赵华丽 杜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