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头版

贫困户创业当上小老板

2021-01-22 作者: 农村大众报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李超 屈昂 来源: 农村大众报
  44岁的张玉花是山东省嘉祥县大张楼镇彭后村人,过去这8年她过得很不容易。
  2012年,突如其来的车祸带走了丈夫,3个孩子没了父亲,家里没了顶梁柱,张玉花的人生瞬间被命运的车轮碾得支离破碎。
  之后的3年,张玉花度日如年,全家也仅靠5亩地苦苦支撑。虽说亲戚邻居都在尽力接济,但张玉花依然感觉生活没有希望。孩子的学费、家庭的开销、地里的活计……每一项都好似一个永远填不完的窟窿。倔强的张玉花想过很多办法,可生活并没有多少转机。
  2015年年底,嘉祥县开展贫困户精准摸排工作,张玉花家毫无争议地被选定为彭后村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此,张玉花的命运悄悄发生了改变。
  2016年后,镇上和村里的帮扶干部隔三岔五地来敲门,起初张玉花不信他们能帮自己。不过,没过多久,张玉花和3个孩子的农村低保办了下来,接着他们还得以免费加入农村合作医疗。
  “后来,扶贫干部和村里帮着申请了电费补贴、低保价格补贴,还给办了免费公交卡。”张玉花指着墙上的帮扶政策清单说,只要能申请到的扶贫政策,她一项也没落下。最初3年,张玉花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现在她终于敢给孩子买点零食和新衣服了。
  “有了低保和各项补贴,吃饭等基本生活不愁了,孩子的教育成了她最担心的。”大张楼镇扶贫办主任王百战早把全镇的贫困户转了好多遍,他很明白张玉花的希望在孩子身上。
  为减轻其教育上的压力,镇扶贫办、包保干部和村干部陆续为张玉花的3个孩子申报了营养餐计划、贫困家庭生活补助和学费减免等教育政策资助,“每年可为张玉花家节省4200多元的教育支出”。
  一项项扶贫政策就是一个个不期而遇的惊喜。2016年底,不愿只“坐吃政策”的张玉花决心创业,让家里的日子彻底好起来。
  张玉花的妹妹张玉玲在济宁城里开了家蛋糕店,经营得有模有样,张玉花也想试试。“当时我手里只有1万元,又找亲戚邻居借了2万多元,做蛋糕的机子还是妹妹送的。”手里攥着3万元,张玉花在村里街边租了间房子,开了家“大拇指”蛋糕店。
  “大拇指”蛋糕店开业后生意十分红火,来照顾生意的村民络绎不绝。就连县里和镇上的帮扶干部来了,也常常买点回去带给孩子。不到半年,“大拇指”蛋糕店已经出现“产能不足”的情况。
  2017年5月,听说张玉花扩大蛋糕店还差3万元,王百战和帮扶干部当天就“抱”着有关政策跑到银行,为她申请了1年免息的富民农户贷。“加上贷的3万元,凑够了8万元,更换了新机器,还把整个院子都租了下来。”3个孩子从小学升到初中,张玉花的蛋糕店也从一个小门头变成一处大商铺,自家的地也都流转了出去。
  2018年底,嘉祥县出台政策,要求发挥项目带动脱贫作用,建立产业扶贫项目奖励激励分配模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我们更加注重改进帮扶方式,破解‘等靠要’思想突出和简单给钱给物等问题,形成有劳有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嘉祥县扶贫办项目科科长李爱国说。当地探索推行扶贫资产收益“1+1+1”分配模式,即一部分分配给村集体,一部分按需差异化分配给贫困户,一部分作为奖励给主动创收脱贫的贫困户。
  “扶贫项目奖励分红一般占扶贫资产总收益的10%—30%,各乡镇略有不同。”李爱国说。扶贫项目奖励分红主要给发展家庭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等小产业,获得除土地租赁之外的财产租赁收入或经营性收入或工资性收入的贫困户,“按种养数量及增收数额进行奖励”。
  张玉花就是首批获得扶贫项目奖励激励分红的贫困户。2020年底,张玉花因主动创收,其账户上再次收到了886元项目激励分红。“钱不算多,但对贫困户的鼓励很大。”王百战说。2020年,大张楼镇扶贫项目收益达25.6万元,其中的20%(5.12万元)作为奖励分红,分给了全镇300多户“主动增收脱贫”的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