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星空家园,守护“折翼天使”

滨州彩虹湖社区孙秀兰十多年来无偿培训智力残疾儿童

2020-11-24 作者: 通讯员 李荣新 董高峰 来源: 农村大众报
  孙秀兰在对孩子进行感知训练。
  “海佑快进教室了,涛涛你也快点……”上课时间到了,孙秀兰微笑着站在“星空家园”教室门口,一个个把孩子们叫进屋里。涛涛走了两步,转身又向垃圾箱走去,嘴里还喃喃说着:“扔垃圾、扔垃圾……”看到涛涛懂事了,孙秀兰笑得很开心,特意拍了拍涛涛的肩膀,以示表扬。
  11月13日上午,在滨州市滨城区城西街道彩虹湖社区“星空家园”一楼教室里,孙秀兰拉起了她照看的这群孩子:“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有自闭症、孤独症等情况,他们不能像常人一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却渴望和人交流;他们有很多基本的认知障碍,却依然渴望探索生活和世界。我们要做的是守护他们,给他们搭起和社会交流、探索的桥。”
  “这个是三角形,你看看上边的这些图案中还有三角形吗?油漆桶里的颜色是红色,上边的图案中哪个是红色?”大屏幕前孙秀兰把一个个孩子叫来,辅导他们看图识样。另一位年轻老师则跟听课的孩子不断交流,启发他们集中精力看孙秀兰讲课的内容。二楼的“星空家园”教室里,另一位老师正耐心辅导孩子玩积木,他们有时拿起积木却忘了套进圆杆,老师就耐心地一遍遍示范指导。教室一端的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的绘画和制作的拼贴、扎染等手工艺品。“这些12生肖的拼贴画,都是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用一粒粒彩色陶瓷粒粘贴起来的。这扎染的布袋,是孩子们用皮筋扎过后染制的。”介绍孩子们的作品,孙秀兰一脸舒心的笑容。
  孙秀兰进入特殊教育领域,源自26年前她在滨州二棉幼儿园工作的经历。当时班上一个小男孩性格内向、孤僻不和人交流。那时虽然还没听说过自闭症、孤独症这类的说法,但孙秀兰一直很留心这个孩子,时常和他聊天,后来这个孩子慢慢恢复到了能正常和同学交流的状态,正常上了小学。也是从那时起,孙秀兰就逐渐萌生了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想法。
  2009年,45岁的孙秀兰病退。病好后,孙秀兰北上石家庄,南下深圳等地,经系统培训学习考取了感觉统合训练高级证书和感觉统合训练评估师资格。她开始在自己家里无偿为附近的5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感知觉动作能力干预训练。2017年3月份,彩虹湖社区综合党委书记于艳在入户走访时,得知了孙秀兰的善举深受感动。“来我们社区吧,我们给你提供训练场地。”就这样,社区两间最大的活动室成为孙秀兰的工作室,于艳还特意为工作室起名“星空家园”。
  “星空家园”的孩子们大多属于中重度智力残疾,平均年龄12岁,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这群口齿不清、有的甚至整天淌着口水的孩子,别人避之不及,却是孙秀兰“手心里的宝”。他们当中,有父母跑遍大半个中国求医问药无功而返的,也有20岁了还无法生活自理的。可他们的家庭都不愿提起家有残障孩子这件事,孙秀兰专程去北镇街道上门做工作,把孩子接来免费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和扶持就业教育。看到新来的孩子们眼神怯怯的,孙秀兰暗下决心:“来这的孩子,就是我们全体老师的孩子,我们一定用心去呵护!”
  眼下,“星空家园”共有4个老师和16个孩子。孙秀兰说:“我们照看教育的这16个孩子,是16个家庭的托付和希望。我们会系统地教育孩子认知,还会领他们出门观察社会。看到了加油站,我就告诉孩子们,你们吃饱了才能走路,汽车要加了油才能跑得快,加油站就是汽车吃饭的地方。垃圾袋和废纸要放进垃圾桶,蔬菜大棚的蔬菜要浇水施肥……”
  “年龄大点的孩子,我们不但要进行感统训练,更要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孙秀兰说。家园里一个叫赫赫的孩子,刚来时情绪不稳定,一天不停地嗷嗷叫,谁的话也听不进。孙秀兰从赫赫感兴趣的画画入手,经过1年的坚持训练,赫赫现在能粘贴完整的水晶画,做简单的甜品。21岁的小雪不敢一个人出门,经过孙秀兰1年多的训练,小雪现在可以自己出去遛弯,还学会了打字,和孙秀兰视频聊天请教问题。
  在市西街道和彩虹湖社区的帮助下,“星空家园”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不久前街道投资2万余元购置的多媒体触摸屏一体机、感统训练大滑板、辅助就业星星甜品烤箱等教学设备成了孩子们学习训练的好帮手。
  “我们的孩子已经有5人步入普通校园了。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孩子从我们这里正常步入校园和社会。”孙秀兰说。
  农村大众报记者 唐 峰
  通讯员 李荣新 董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