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山东新闻

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潍坊峡山区创新实践“两山”理论建设富美新区

2020-10-20 作者: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 刘涛 来源: 农村大众报
  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潍坊峡山区榜上有名,这也是潍坊首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峡山区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改善民本民生,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全力建设富美新区,蹚出了一条独具峡山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厚植生态底色,引领全域提升
  峡山区拥有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总库容14.65亿立方米,是潍坊市的主要水源地和“蓝黄”两区的战略水源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峡山最宝贵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守好这片绿水青山,是换来金山银山的根本支撑。
  华灯初上,峡山水中央公园充满了欢声笑语。太保庄街道涝埠子村村民王祥敬闲暇时候总是会到公园转一转,据他介绍,以前这里是采石场,车来车往,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后来,峡山区关停了几十家石臼、石磨加工厂,启动生态修复工程,将废旧矿坑打造成城市公园。这里成为峡山迎春灯会的永久举办地,还入选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项目。
  这只是峡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建区以来,峡山区始终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每年专项投入2-3亿元保护生态,构建了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的良好生态格局。
  保护水源地是峡山区的首要责任,针对库外、库内、环湖等重点区域,物防、技防、人防多措并举,力保一湖清水。建成80公里的环湖围网和峡山水库视频监控系统,设置环库监控点105处,全封闭、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管理。成立峡山水库联合执法大队,24小时不间断巡查,常态化开展环湖综合整治,累计增殖放流鱼苗4亿多尾,确保了峡山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
  坚持以增绿涵养水源、净化环境,持续开展造林绿化,累计造林10万多亩,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3000多个,创建为山东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做厚植生态的“加法”要坚决,做减污治污的“减法”同样果断。从2012年关停全区最大纳税企业华昊焦化开始,峡山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决心,先后拒批污染项目100多个,累计关停畜禽养殖场220家、污染企业290多家、小铸造企业84家,以短期的利税损失换取长期的绿色发展优势。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一块块“国”字号招牌先后花落峡山,就是对峡山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充分肯定。
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绿色发展
  走进峡山区优渥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的配送车间,一个个贴有送达北京、上海等地快递单的泡沫保温箱整齐码放。
  “里面都是配送的时令蔬菜,订单来自我们的‘有机汇’电商平台,24小时之内就能配送到户。”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会员制销售渠道和“有机汇”电商平台,公司四千余亩生产基地的94种有机认证农产品正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优渥农业只是峡山区众多有机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的一个。峡山区坚持有机引领、绿色发展,探索出了“园区化管理、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品牌化销售”的“四化”管理模式,以高端农业的发展带动现代高效农业全面起势。
  着眼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峡山区瞄准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培育符合生态区实际的绿色高端产业,构建起了以现代高效农业、医养健康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教育产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
  一批高科技项目和人才加速在峡山聚集。先后引进了华以农业、兴旺种业、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龙安泰新型环保材料等数十个高端科技项目。通过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先后成立及引进的各类基金达到48支,80多家金融机构入驻峡山金融创新小镇,组建北方票据中心,区域金融聚集区初现雏形。加快聚集科技要素,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进入装修阶段,打造以国家现代农业创新战略联盟、兴旺生物、山东蓝海农业科学研究院为支撑的“绿色智谷”,积极构筑科技创新和成果集聚新高地。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开展平台招商、资本招商、公司化招商、专业招商,世界500强企业——韩国LG电子山东运营总部成立,全区博士以上人才达到58人。
  生态红利高效转化,吸引了高科技项目和高端人才落地,科技人才又推动了产业发展。
  护好山与水,兼得富与美。2019年峡山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8.7亿元,增长26.9%。
释放生态红利,共享生态福祉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峡山区将绿色发展的成果充分共享,库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过去菜农担心蔬菜销路,现在外地客商都知道我们这里产销有机蔬菜,新老客户纷纷下订单,销路根本不用愁。像有机西红柿一斤卖20块钱不成问题!”峡耕农业负责人杨炳军笑逐颜开。
  “不能抱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峡山区把发展生态经济、壮大生态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突破口,带动库区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各环节,通过规模化流转土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导群众到企业园区打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扩大农民土地流转收入、经营性收入、务工收入等收入来源,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在实现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户全部脱贫的基础上,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建区时的3587元增长到2019年底的19722元,增长了5.5倍。
  守好绿水青山、做大生态产业的根本落脚点,是反哺民本民生。峡山区集中公共资源优先向民生倾斜,每年用于民生事业的投入都占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实现了路、水、电等全覆盖、村村通,科学配置学校、医院、商场、公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补齐了民生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
  通过持续改善民生,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起来、生活好起来,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潍坊市第一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和谐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