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种植

首届草莓AI种植比赛初见分晓——

人工智能队领先顶尖农人队

2020-10-20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报
  在各类算法的支持下,比赛基地内的草莓将在11月份很快进入第二个丰产季。
  10月15日,经过近三个月的角逐,国内首届草莓AI种植大赛的第一赛季结束,人工智能队整体领先顶尖农人队。
  7月20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在云南昆明启动,4支来自全球的AI队伍、4支来自中国草莓种植强县的顶尖农人队伍,展开为期120天的高原草莓种植挑战赛(本报8月4日B1版曾做过报道)。如今比赛过半,第一季草莓迎来丰产。现场数据显示:AI队和顶尖农人队的草莓含糖量等指标持平,但AI队在产量上全面领先,平均超过顶尖农人队175%以上。 
AI队伍多项指标领先
云南草莓产季提前60天

  9月开始的第一个产季中,4支AI队伍和4支顶尖农人队伍,在草莓产出上已经出现了差异。
  根据大赛技术支持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团队测定数据显示,在成熟周期内果实数量对比上,智多莓、AiCU、NJAI.莓、CyberFarmer.HortiGraph四支AI队全面领先,整体均值超过顶尖农人队175%以上。而在平均果重指标上,CyberFarmer.HortiGraph、NJAI.莓、智多莓3支AI队伍均处于领先水平。这其中,纪荣喜劳模工作队成为唯一一支超过AI的顶尖农人队。
  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阮继伟博士眼中,比赛的8支队伍“各显神通”,成功将云南草莓产季提前了60天以上。
  “长江中下游草莓刚开始栽种时,大赛的第一季草莓已经丰收,仅此一项便能填补云南夏秋鲜食草莓消费的空白。”阮继伟说道。   就在7月20日开始的决赛中,顶尖农人队伍也用上了各自的“绝招”,尝试与AI一争高下。来自江苏的全国劳动模范纪荣喜,从家乡背来了油渣“秘方”作为底肥;艳九天巾帼队的孙郁晴和王琪通过调节水质酸碱度,促进草莓植株的铁元素吸收。
  “一开始我们农人队对于田间管理还是很有自信的,像人工对水肥、病虫害管理会更加及时,有一株草莓出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孙郁晴说,这两个月下来,她们深刻认识到了农业数据化的重要性——当顶尖农人队在田间浇水、施肥时,旁边的AI组只需要对模型和反馈参数进行调整,温室的通风窗、施肥系统会进行自动调整,实现了“一身轻松搞农业”。
多种算法下地
帮农人实现“一键种植”

  比赛的两个月中,AI队伍也在探索通过新技术,帮农人实现“一键种植”。
  在4个独立的AI温室里,应用了荷兰骑士(Ridder)集团的智能化环境控制计算机及水肥一体化系统,其集成超过50套传感器,可实时读取温湿度、光照强度值等45条生产环境参数,并根据预设条件对超过30条灌溉、通风参数进行自动化控制。40余位青年科学家将通过竞赛专用的API接口,挑战利用创新算法完善各自的AI模型,用人工智能实现“无人值守”的草莓种植。
  “通过聚类算法、图像识别算法、碰撞算法等多种策略,我们在探索训练一套更聪敏的AI模型。它就好比医生,对草莓生长、环境情况进行‘问诊’,自动进行精细化的控制。”智多莓队长程飙介绍说。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评委、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道亮认为,新一代的农民和上一代农民已有很大差别,新的生产方式必然要颠覆传统作业模式,“像这次草莓挑战赛中,就要通过智能系统把作物规律挖出来学习,探索实现智能识别、智能学习、智能决策、智能作业,这也是未来无人农业的核心。”
  多多农研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兰克认为,此次比赛虽然是“人机竞赛”,但将产出一批有价值的“人机协同”种植方案,并输出到更多产区。
(据《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