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山东新闻

人生低谷时,编辑老师寄来书籍

2020-06-02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报
  屈指一算,我与《农村大众》相识相知已经40年,往事历历在目。     
  1979年,我在上小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当村会计的四叔家里看到一张《农村大众》,一眼就被上面的一篇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文章所吸引。之后,就隔三岔五地去四叔家找报纸看。那时侯《农村大众》一周出三期。过了没两年,四叔不当村会计了,我看报就不如原来便利了。 
  我太喜欢阅读《农村大众》了,可惜新任会计家离我家太远。因为一岁得了婴儿瘫,我走路不方便。当时非常想自己订份报纸阅读,可我怎么也不好意思开口向父母要钱。1982年,为了给我治腿,家里还欠着债。怎么办,家里的花生米还没打油,我就瞒着父母拿了不到十斤花生米,让邻居的伙伴到集市上卖了6元钱,抽出一半的钱订了全年的《农村大众》。
  如今想起这件事,心里还很惭愧。但是,我从《农村大众》上收获的,远远超出了那几斤花生米的价值,读《农村大众》改变了我的人生。 
  1983年,我因病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不能干农活,呆在家中度日如年,心中的痛苦无人倾诉,是《农村大众》陪伴了我。
  记得1983年的一期报纸上刊登了一位残疾人自学写稿的新闻,读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正是这篇文章启发了我写稿的愿望。写作对一个只上到初一就辍学的残疾人来说,可谓痴人说梦,但我还是暗暗下定了决心。只凭着一股子热情远远不够,我连续写了半年多,写了近百篇都石沉大海。就在我迷茫不知所措时,《农村大众》发表了我的第一篇稿《千里之外羸得信誉》,手捧着报纸,我高兴地一夜没睡,看了一遍又一遍,那篇稿件我至今还保存着。有了第一次的发表,我写稿的劲头更大了,那一年,我在《农村大众》发表了两篇稿件。
  我深知要想写好稿,就要多学习、多取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那个年代,写稿需要用稿纸。我这里没稿纸,《农村大众》的编辑老师给我寄来了稿纸和新闻写作书籍,老师的帮助激发了我写稿的干劲,当年我被县里评为模范通讯员。《农村大众》还以“写稿迷”为题报道了我的事迹。
  从那以后,我写稿一发不可收,在《农村大众》发稿也多了起来,连续3年被评为模范通讯员。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报名参加了《农村大众》在济南举办的文学写作培训班、在费县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编辑记者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不少写作技巧。他们一个个平易近人,就像邻家的哥哥姐姐,至今我都能忆起他们的模样。
  40年来,在《农村大众》编辑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媒体上发表作品2000多篇,被十多家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被省文化厅评为农村文化人才,被市里评为自强模范,还破格转为乡镇正式人员。随着时代发展,《农村大众》这张报纸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客户端,我第一时间下载安装,每天都在看。
  《农村大众》是引领我人生的航标,余生我将继续与她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