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明实践在行动

党员带头,平台发力,新风尚春风化雨

两个人的婚礼、一家人的寿宴、微信群里的悼念……各地先后涌现出新民俗

2020-03-18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报
  “为防控疫情,请大家尽量减少外出,不扎堆,不聚会……”
  这样的声音,在全省各地村庄社区曾反复响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密集发出科学防控声音的同时,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还提出改陋习、树新风的文明践行倡议。各级文明实践平台发挥区域宣传优势,根据当地实际,逐步引导群众摒弃旧俗。一份份直面现实、精准细化的文明倡议,在省内各地深入人心。两个人的婚礼、一家人的寿宴、微信群里的悼念……各地纷纷涌现出“一人行,众人从”的感人故事。
“戴上口罩,
我们一起回家”

  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有好几对新人今年春节前后举行婚礼。但在非常时期,他们都选择了“戴上口罩,我们一起回家”。
  在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婚礼同样没有声响。一对新人推掉了所有的酒席,新郎自驾婚车,“悄悄”把新娘接回了村,在网上接受亲人送来的祝福。
  无酒席,零宾客,没鞭炮,少红毯……这样的结合,没有让新人们觉得草率。简单仪式展现出的理性真实、岁月静好,赢得了网友们的称赞。
  这些案例,与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科学防控与移风易俗结合分不开。春节前,山东省文明办面向全省发起“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文明过节倡议书。各地各级文明实践平台则在倡议书中列出了更为具体的项目内容。济宁市兖州区下发《致济宁市兖州区全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倡议书》《济宁市民政局深化移风易俗严防疫情倡议书》,号召全区群众疫情期间婚事延办,丧事简办,不搞聚集性祭祀活动。这些倡仪,有效减少了人员聚集200余处(次)。
党员带头,
“接龙”立承诺

  前不久,全国文明村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朱家村老支书朱永增突发疾病去世了。老支书生前有个承诺:安静地走,不办宴席,不聚亲友。于是,村民们就在微信群里,举办了一场网上追悼仪式,送别老支书。
  在东营市,移风易俗工作被纳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广为传播的《关于在抗击疫情中加强移风易俗工作的倡议书》,倡导婚礼延期办理,其他喜事一律不办;丧事简办,不组织告别仪式,提倡家庭追思、网上祭扫。在严格实行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当地的党员、干部纷纷带头,立下了庄严的承诺。
  除了现场签订承诺书,各村党员、干部间还流行起了微信承诺“接龙”。党员干部承诺做到“五带头”,即带头简办,压减参加人员;带头革故,摈弃陈规陋俗;带头鼎新,采取新式婚丧礼俗;带头生态安葬,实行文明祭奠;带头宣传,引导亲朋好友、周围群众积极参与。与此同时,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纷纷发力,指导村级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制定出既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又简洁明了的婚丧事务办理流程书,让群众能够一目了然、便于遵守。
  为了巩固移风易俗的效果,不少地方的文明实践站利用村居内公示栏和居民微信群公示有关情况,让弘扬时代新风的案例形成带动效应。
暖心服务
“点对点”解难题

  在广发文明倡议、培树文明典型之外,各级各地文明实践平台也在探索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引导村居将移风易俗的内容写入村规民约、进入家风家训;充分发挥村级自治组织的力量,以服务带监督,以评选促优秀;组织发动平台志愿者队伍深入村居农户,用暖心的服务“点对点”解难题……
  在日照岚山区,有文明迎亲志愿服务队200余支,文明礼葬志愿服务队实现了全覆盖。疫情防控期间,这两支队伍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当地通过微信群、电话询问、逐户排查、张贴公告等多种方式收集民情,汇总形成台账,随即及时组织志愿者上门,向群众宣传当前防控形势及政策,劝禁婚丧嫁娶、民俗活动等群体聚会。具体工作中,并非简单地一禁了之。对确需举办的婚丧嫁娶仪式,志愿者及时跟上开展服务,帮助群众短时间内完成。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当地文明实践平台已组织移风易俗志愿者2000余人次,全区共取消各类红白喜事仪式160余场次。在文明实践平台发力下,当地先后涌现出多个典型案例。黄墩镇陈家官庄村孙越、焦灵娜新婚,走的是“没有锣鼓,没有鞭炮,自愿捐款、志愿执勤代替婚礼”的路子。碑廓镇西辛兴村党支部书记姜成西的儿子儿媳成亲,一场婚礼就是一顿团圆饭。这些身边的例子,真正让村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农村大众报记者 段新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