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山东新闻

事处

一个全国典型村的沉寂与重生

2020-01-07 作者: 农村大众报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薛海波 来源: 农村大众报
  65岁的黄岗村村民翟庆才总算有机会逛逛菜地了。“2019年春天,村里整平30多亩地,每户分了1分地,我撒了菜种。”既能吃上自己种的菜,还能和邻居在地头拉呱,翟庆才喜欢这样的生活。
  黄岗村隶属嘉祥县卧龙山街道,位于卧龙山脚下,距县城1.5公里,靠山临路近城,位置优越。全村1013人,土地仅320亩,且大多已流转。黄岗村不仅地少,种地的人也少,这和村庄的产业基础有关系。
  在嘉祥,提起黄岗村几乎无人不知。1979年,时任黄岗村村支书的翟守才带着村民凑了9000元钱,建起黄岗村第一个集体企业——黄岗砖窑厂。当年17岁的村民黄海堂进砖窑厂当了烧砖工。“9000块钱只盖了一半砖窑厂,另一半是边烧砖边盖的。”黄海堂烧了10年砖,然后接翟守才的班,当了砖窑厂厂长。这10年间,黄岗村先后建起水泥厂、玻璃纤维厂、恒温库、运输公司等企业,村里不但盖了两层办公楼,铺了水泥路,还通了自来水,村民也从地头走进村办工厂。
  “20世纪90年代,黄岗的企业越做越大,村民福利越来越好。”黄海堂说。1994年,村民陆续搬上楼。此后几年,气、暖、有线电视等也都进村入户。“20多年前,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就能领60块钱补助金。”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黄岗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经过近20年的努力,黄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1996年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国家级荣誉,在嘉祥县一时无两。
  黄岗村有黄、翟、丁、白等7个姓氏,他们拧成一股绳就能拉着黄岗前进,分成几条线也能掣肘村庄发展。当时的辉煌,离不开全体黄岗人的努力。然而,2005年后,由于人员变动、姓氏和家族纠纷、领导班子矛盾等多方面原因,黄岗村集体企业愈发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当时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也飞速变化,最终企业僵化停滞,没有跟上时代步伐,集体利润急剧下降,村民福利越来越少,当年的全国典型村愈发落寞沉寂。这之后的10年,是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10年,是乡村社会翻天巨变的10年,也是黄岗村由盛而衰的10年。
  2017年,烧过砖窑、当过厂长的黄海堂临危受命,上任黄岗村党支部书记。黄岗村抓住过历史机遇,也错过了黄金十年,村庄下一步往哪走,得有个调子。
  “凝聚人心,转型经济,重塑文化。”黄海堂说。
  村民说事议事制度的落地,让黄岗走散的人心重新聚了起来。“有啥事拿到台面上说,大家一起商量,定了一起干。”作为本姓氏的族长代表,翟根运和白先锋对村民说事议事制度很赞同。去年春天实行的每户“一分田”政策,正是他们在黄岗村民主议事会上提出的,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种地还是其次,主要为了大家能和以前一样,在地头多说说话,来往多了,邻里关系和谐了,人心才能齐。”黄海堂说。
  如今,黄岗村成立了党员服务先锋队,随时为居民解决日常维修问题。“遇到水管漏了、马桶堵了等问题,村民不用再花钱请人,只要一个电话,值班党员就上门免费维修。”黄海堂说。现在,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到食堂免费享受早中晚餐。此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面点培训、广场舞等活动也开展起来,黄岗人脸上少了暮气,多了生气、和气。
  以清退侵占集体土地项目、淘汰低效设备、引进现代化生产线为开端,黄岗村的经济转型正在往前迈。“村里很多老产业属于旧动能,现在企业正向着绿色、节能、高效产业转型发展。”不过,烧过十年砖的黄海堂知道,凡事都需要耐心和火候。借势乡村振兴,黄岗正走在浴火重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