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要闻

1个月,25人,凑齐160余万元上大棚项目——

西耿家村,众筹解“众愁”

2019-06-28 作者: 农村大众报记者 戎宁  通讯员 司伟 来源: 农村大众报
  1个月,25人,众筹160多万元……乳山市乳山口镇西耿家村党支部书记耿竹玲对此感慨万分:“这是村里老百姓的信任,我一定把草莓大棚发展起来。” 
  时间退回4年前,这个有520户1285人的大村却是个典型的落后村,不仅环境差,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还负债30余万元。当时,耿竹玲刚上任,面对“烂摊子”,这位53岁的女强人没有气馁,钱没有,自己投;人手不够,号召党员上;修路修沟渠,整卫生建大棚……
  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和不怕苦的拼劲,耿竹玲带着村里的干部群众,把集体经济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短短几年间,西耿家村不但有了集体收入,老百姓也都跟着鼓了腰包,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万元。
带好班子
重拾民心

  多年来,村班子涣散、人员不齐整,集体经济发展不景气,村民的地也没什么收益。“要那些村干部有什么用。”面对村民的质疑,耿竹玲下决心带好村“两委”班子,让老百姓重拾信心。
  耿竹玲从改善环境卫生入手,将全村划分为6个片区,实行网格管理,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小区区长为成员的集中攻坚工作组,村主任负责抓统筹督导,小区区长每人分管一个片区,各负其责。
  通过村广播宣传引导,组织入户走访沟通,对积极搬草堆、主动拆违建的,村里统一进行拆除、清运,有力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仅仅5天,吸引了100多户群众主动报名。
  干事不当甩手掌柜,33名党员拧成一股绳。小区区长带头拆除自家违建、搬走自家草堆,给全村带了好头。针对群众反映的汛期排水难问题,耿竹玲利用拆违产生的石头,在村东开工修建了2条1000米长的排水沟渠。针对村内道路年久失修、坑洼难行问题,克服村集体没钱办事难题,通过包村部门帮一块、与外争取筹一块,想方设法筹集修路物资,5米宽600米长的村路已完成修整。针对村内垃圾成堆、草堆乱放难题,每天组织10多名群众,安排了4辆农用车,专门负责垃圾清运,累计清理垃圾3000余吨,村内多年积存的垃圾得到了彻底清除。
  渐渐地,人们改变了之前的看法,耿竹玲等村干部在村里的口碑也是越来越好。
发展集体经济
填补外债窟窿

  村容村貌搞上去了,最根本的经济发展也不能耽搁。眼看周边村建大棚、种大姜,热火朝天的景象让耿竹玲动了心。经过村“两委”会、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的讨论,2017年,西耿家村最终确定了村集体出钱雇人、在7亩土地上建立大姜大棚的发展模式,这是耿竹玲在发展经营性集体经济上的初次尝试。
  一年后,村集体产出的大姜卖到了不错的价格,赚了10多万元,但是外债的窟窿大,一年来辛辛苦苦赚的钱还没到手里,就先补了窟窿。屋漏偏逢连夜雨。外债窟窿还没堵上,前几年一直承包村里50多亩地的村民提出放弃下一年土地的经营权,耿竹玲一时急火攻心犯了病,一直到第二年3月份才调理好身体。好在那50多亩地在多方努力下,也找到了新的承包商。
众筹建大棚
探索发展新路

  有了头一年的大棚管理经验,耿竹玲想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她将目标瞄准了近些年价格稳定、销路可观的草莓。
  今年3月份,耿竹玲组织村“两委”成员去外地学习草莓大棚技术,学习回来她兴奋得一宿没睡着觉,第二天天不亮就召集了“两委”成员和小区区长讨论投资建大棚的事宜。
  可是想法好归好,大棚前期投资的钱却不知从哪儿来。看到沉默不语的众人,耿竹玲先发了话:“既然大家都认同我的想法,那我也表个态,我带头去贷款,能贷出10万元,我决不贷5万元。”“我也贷。”“我那还有点存款,也投到里边。”6个人最后凑出30多万元。
  但按照建设一个草莓大棚20万元的预算,这些还远远不够。耿竹玲又召开了党员和村民代表会公开讨论,最后决定成立合作社,集体以地入股,村民以资金入股,年底按股分红。
  一个月的时间,党员及群众代表等共25人,通过个人存款或贷款等形式,筹集资金160余万元。“架子已经弄好了,就等着地里通上电安装了。”耿竹玲说,“安装需要40多天,正好能赶上草莓苗进棚。这些大棚建起来,村庄发展才算是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