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头版

移风易俗深入民心,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

金乡649个村有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标准

2018-11-01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报
  农村大众报金乡讯 (通讯员韩洪波 王伟 腾飞)前段时间,鸡黍镇田口村村民李根海的儿子李亚洲结婚,按村里的新规,他们只办了6桌酒席,花了不到3000元。“要是搁在以前,光酒席就得办20多桌,怎么也得两万多元。但是家家都那么办,自己如果例外,怕亲戚朋友笑话。”李根海说起新的村规民约时说,“现在好了,村里‘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章程,我们按规矩来,家家都一样。”
  田口村村委大院公示栏里贴着一张村规民约:红白事礼金直系亲属不得超过200元,其他人员不得超过100元,酒席接待标准每桌360元。
  早在2017年,金乡县649个村庄已经通过村民表决的形式把红白理事会建设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并上墙。村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会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把村内有影响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充实到理事会。2017年金乡县3000多起红白事,光节约资金就达6000余万元。
  金乡县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鱼山街道肖庄村已故村民的127具骨灰就未建坟头,而是寄存在新建的骨灰堂里。“我们村人多地少,每个坟头虽然占地不多,但一年要增加十多个坟头,耕地越占越少。”肖庄村党支部书记郝敬民说,传统殡葬,遗体火化后一般重复使用骨灰盒和棺材,一口大理石棺材3500元,即便是普通的红松棺材也要2000元,竖立一块墓碑1000元,坟头占地20平方米。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后,以上投入几乎全免。
  骨灰堂建设得益于金乡县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以奖代补,鼓励镇街和村(居)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纪念堂的新政策。目前,金乡县已累计落实县级财政奖补资金160余万元,建成农村公益性骨灰纪念堂12处,设计存放骨灰格位4.6万个。
  陈规陋习根深蒂固,仅靠行政命令强行禁止难免出现逆反心理。金乡县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创作出了四平调《和谐社会喜事多》,落子小段《大蒜情缘》,戏剧《诚信——蒜乡人》,琴书《范式退婚》,舞蹈《永远的爸爸妈妈》、电视连续剧《鸡黍之约》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一场场鲜活生动的曲艺节目从老调重弹到老调新弹,使移风易俗触及群众灵魂,也让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8年上半年全省乡村文明行动电话调查中,金乡县综合排名第20名,全市排名第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