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 > 人文周刊

小麦冻害加虫害,防粮农“受伤”该早打算

2016-06-27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今年受厄尔尼诺天气及病虫害的双重影响,我国小麦产量、质量出现12年来首次降低,且幅度远超预期。笔者随机抽样,采访了11个种粮户、合作社,并分别记录了其亩产。数据显示,11个种粮户中,9个遭遇大幅减产,减产幅度20%左右。减产最严重的户出现在诸城市,亩产只有400斤。夏收尾声将至,减产已成定局。
  目前来看,多数的粮农还是靠天吃饭,极端天气往往对他们带来致命性的打击。在这样的危难时刻,掌握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与控制供给分配的“无形之手”亟需做好粮农们的保护伞。
  粮食价格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点。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粮价不断受到进口粮食的冲击,小麦更是难以独善其身。为此,我国特意设定了托市收购政策保护粮农们的利益。据笔者了解,今年国家托市收购价为1.18元/斤,可由于粮库不够,这项政策实施起来并不顺畅。代价最终由粮农买单。
  笔者看来,掌握着宏观调控大权的政府应理顺供给侧改革的大势,升级产业结构,以最快的速度消化粮库中的囤粮,免除粮库的后顾之忧,这样粮农的收益才能得到保证。此外,政府还要为农民推广优良品种,避免大量“等外小麦”的出现。就像今年,抗冻品种的减产幅度就较小。
  另一方面,供求关系才是决定小麦价格的最关键因素。只有不断开发小麦新的用途,不断生产优质小麦,才能够让“无形之手”的市场释放出强大的能量。举个简单的例子,笔者发现,有的养殖场用小麦来代替玉米加工饲料,养殖场再与粮农签订供求协议,既保证养殖场原材料的供给,又能保证粮农的销路,实现双赢。这种通过不同方式,来拓展下游需求的做法,能确保上游原材料的不断消耗,可以有效避免小麦市场的有价无市或有市无价的窘境,粮农收益自然会有保证。
  “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辅相成,需要打出一套组合拳,才能够让粮农在灾情之年、减产之年确保土地上长出的都是“金豆子”,才能够用“两只手”真正搭建起粮农们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