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 > 致富导刊

五莲“木耳大王”刘加奇——

把黑木耳种到了大西北

农村大众报记者任治安

2015-06-11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五莲“木耳大王”刘加奇(右图)潜心研究食用菌种植技术20年,循环利用农作物废弃秸秆,建起4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年产值上千万元。致富不忘乡邻,他还组织成立五莲一鸣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成员无偿提供技术指导,解决了周边村落50余位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如今,刘加奇的木耳种植业越做越大,把基地还建到了大西北。
  刘加奇是五莲县潮河镇刘家埠村的一个普通农民,高中毕业后就开始种地。1993年秋天,他开始学习种蘑菇。那个时候在农村有很多农副产品的下脚料都浪费了,比如大豆秆、玉米秆,这些都是种植蘑菇用的原材料,而在农村大都被用作烧火取暖了。种植蘑菇的时间一般是在秋冬季节,属农闲时间,而且种植过程中不需要农药化肥,算是绿色可循环经济。他看准了商机,去外地买来菌种和相关书籍,自己在家研究。
  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刘加奇成了种蘑菇的行家里手。但是蘑菇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价格时涨时落,又不便存储,受限因素很多,他便“转行”种植黑木耳了。
  说起黑木耳的市场价值,刘加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黑木耳种植大棚占地面积320㎡左右,加上租金、原料、水电等费用,成本在5万到7万元。通常一个菌包一年能产1.8斤鲜品,晒成干品在1.5两左右。一棚能产3000斤干品,按最低市场价每斤50元计算,一棚能收入15万,纯收益8-10万。
  到2014年底,刘加奇在日照的木耳种植基地已经扩大到50多亩,十几个温室大棚,年产值超过了200万元。他还带领乡邻组织成立了五莲一鸣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成员无偿提供技术指导。
  “以前农闲就在家里玩,现在过来摘木耳,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元。”村民王瑞香介绍,摘木耳成了她们五十多个农村妇女的第二职业。
  凭借技术优势和上乘品质,刘加奇的黑木耳种植在业内已小有名气,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如今,他在日照、威海、烟台、甘肃都有种植基地。在甘肃兰州新建的种植基地,还被当地政府列为重点发展的扶贫项目,预计6月底投入使用,刘加奇则负责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经验。
  “兰州的气候条件好,产出的木耳品质好,在市场上卖起来一点不用犯愁,而且当地没有搞这项产业的,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压力。”刘加奇介绍,兰州昼夜温差大、全年最高气温不高于25℃,正适合菌类生长。“在日照一年最多收获两茬,在兰州能收三茬。管理得当的话,一个黑木耳种植棚,一年下来能赚30万元到40万元。”刘加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