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 > 致富导刊

全国已经发现14个“淘宝村”,网店数量达到1万个

“淘宝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本报记者李伟

2013-08-29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目前,湾头村出现了多处淘宝网的墙体广告,电子商务正在走进农民的生活。
  关于“淘宝村”,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下属的阿里研究中心给出的定义是指大量网商聚集在农村,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电子商务生态现象。“淘宝村”的基本特征是:由农村草根网商自发形成;网商数量达到当地家庭农户数量的1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具有协同发展的特征等。
  “淘宝村”可以帮助农村实现经济突破
  根据阿里研究中心的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已发现14个“淘宝村”,分布在全国8个省,网店数量约1万家,年销售额约50亿元。销售产品主要是农产品、箱包、家具、服装等。
  “淘宝村”经营的产品,有一部分与本地特色产业存在关联关系,如博兴县锦秋街道湾头村的草柳编产业。多年以来,该村一直有生产草柳编的传统,2002年之前,草柳编产品以出口为主,后来外贸萎缩,2008年后,开始有村民在淘宝开店,规模逐渐扩大,如今网店成为草柳编主要销售方式。到去年年底,全村有500多户村民做淘宝,去年全村销售收入近亿元。
  但特色产业并非“淘宝村”形成的必要条件,如曹县丁楼村主要从事演出服饰的销售,目前全村有260多家网店,去年销售收入1600多万元。演出服饰产业就是从无到有,最近几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
  “‘淘宝村’模式对于缺少资源和特色产业的农村地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电子商务可以帮助以上地区实现经济突破。”阿里研究中心高级专家陈亮说。
  “淘宝村”产业形成之后,服务业随之兴起,包括包装、配件、物流快递等,形成由电子商务驱动的地方特色产业的新生态,带来大量就业机会。目前,湾头村的快递数量达到20多家,还有3家银行,加油站、宾馆各一家。
农民比市民更适合做网商
  对于“淘宝村”形成的原因,陈亮介绍说,农村是透明社区,是熟人社会,一旦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很容易复制传播。同时,农村的产业协同效应降低了创业成本,如在弯头的草编产品可以相互串货。这是农民开网店的优势所在。
  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也加速“淘宝村”的形成。根据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显示“截至2012年,淘宝网(含天猫)上正常经营注册的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数量达到163.26个,其中村镇级的为59.57万个。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农村网民数量达到1.65亿人,且新增网民中农民占到一半以上。同时,由于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区域网购发力,57%为新增消费者。
  近年来,农村物流、电信、交通等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也为“淘宝村”的形成打下了硬件基础。
  “淘宝村”面临诸多发展瓶颈
  根据阿里研究中心的分析,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将改变传统的经济空间布局,让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机会以较低成本加入大规模协同价值网络,直接对接全国和全球大市场,发展商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淘宝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多数“淘宝村”所销售产品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多数产品缺少品牌,缺少设计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互抄袭现象严重,
  其次是工作地点处在农村,无法吸引中高端人才,即使同样工资,多数员工更愿意去城市工作。
另外,农民开网店受到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尤其是融资难、贷款难。最后,地方招商引资的传统观念与发展电子商务之间存在矛盾,农民在开设网店过程中,缺乏地方政府相应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