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市场 B3

财经新闻报道的民生视角

  • 日期:20140917
  • 作者: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个人财富的逐渐增多,人们对经济信息和信息分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从而使得财经新闻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然而,由于财经新闻报道题材的严肃性以及内容的专业性,使其一向被视为“硬新闻”,很难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是财经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的弊端。内行不愿看是因为报道不专业,新闻内容显得肤浅,深刻性不足;外行看不懂是因为财经新闻的专业性过强,大量专业术语和统计数据的使用让外行摸不着头脑。《新晨报》力图在晦涩难懂的财经新闻报道中,探索出一条注重民生视角构建的新闻报道之路。以新闻事实报道为基础,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以读者群普遍关注并且有所了解的事件为由头,增强新闻报道的故事性和可读性,进而吸引受众深入阅读。“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生”指的是百姓的生活、生计。《离骚》中也有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里的“民生”也是百姓的生存、生活之意。“民生”的原意即直接关乎百姓生存、生活、生计之事。我们说的“民生视角”指的是在财经新闻报道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受众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来处理财经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浸透对受众的人文关怀,也就是从民生视角出发对财经新闻进行报道。贴近生活的民生切入点从受众的心理来分析,如果人们对当前出现的新奇事物或现象毫无了解,尽管一时之间可能会引起关注,但很快就会失去效果,无法长时间吸引读者。而如果人们对当前这种新奇事物或现象,有一些了解但又知之不多,为了求得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便会引起受众的强烈关注和阅读兴趣。我们关注到读者的这种心理特征,在财经新闻报道中探索寻找新闻事实与读者在心理、时间、地点及利益上的接近点,越接近就越能吸引读者。用读者的关注点来切入主题,以普通人的视角来报道,既贴近又有人情味,同时为严肃的财经新闻报道增添了轻快的一笔,为艰涩难懂的新闻内容提供形象的解读,使财经新闻报道活泼起来。如《部分国有银行“收费新规”执行不力》,记者在发改委与银监会共同下发的《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目录》实施半月之际,针对银行“收费新规”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申请,为客户提供一个免收账户管理费(含小额账户管理费)和年费的账户(不含信用卡、贵宾账户)”一事,走访了济南市区多家银行网点。即便读者毫不关心商业银行服务的收费政策,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开办免费账户的切入点,立刻拉近了专业财经新闻报道与普通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贴近生活也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直观易懂。再如,在报道广受读者诟病的银行卡乱收费问题时,记者摒弃对宏观金融管理体系和政策制度这些大问题的采访,引入济南一名普通市民的汽车信用卡用卡经历,通过对该汽车卡尚未激活就已经欠下200元年费的案例采访切入,层层揭开银行卡“钻空子变相收费” 乱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管理疏漏下商业银行盲目发卡的安全隐患,生活化的新闻切入点更容易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以人为本的民生关注点故事化的新闻呈现方式,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刻画,通过故事发展把庞杂的新闻素材条理清晰地联系起来,把枯燥乏味的财经新闻报道变得像讲故事一样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新晨报》在财经新闻报道方面做出的努力探索。我们在财经新闻报道中重视人的感受,突出采访现场,放大新闻细节,追求报道视角的人性化,更多关注新闻中人的命运和价值,以故事化叙述渲染新闻的人情味,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在《950万元保险理赔案谜团重重》这篇新闻报道中,以当事人用“我们很迷茫 ” 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复杂心情开篇,通过跌宕起伏的事件情节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核心关注点。失踪76天的亲人被发现驾车坠河溺亡,其生前投保的保险涉及950万元的巨额交通意外身故保险金。然而,四家保险公司却联合向尚在悲痛中的投保人家属发出《拒绝给付通知书》。“我们很迷茫”,当事人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人物的形象和命运都在这简短的五个字里,我们也从中读出了他们的辛酸和无奈。又如记者在采访报道济南某保险机构负责人卷款跑路事件时,深入该公司内部暗访,一名受害员工告诉记者说“当时特别郁闷,还专门请假旅游散心”,小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折射出事件的突然和各方的措手不及。“记者以咨询业务的名义敲门来到一间办公室里,看到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办公,其余四张桌子上都堆满了杂物和收发的快递,凳子上也都落满了一层灰尘”以及“记者在采访现场看到,李艳座位后面的墙上悬挂着一面红色锦旗,上面写着‘授予济南市开发区支公司:百强县机构’的字样” 等采访现场的细节描写与刻画,小中见大。故事化的写作方式,现场的记录和再现,在丰满了人物性格的同时,也渗透着对新闻受众和采访对象满满的人文关怀。(于传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