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产业·产经 D1

管理不善 门庭冷落

乐购“嫁”华润留整合难题

近年来大超市盲目扩张,总体布局已经饱和,局部已显现过剩之忧,洋超市如果不能放下架子“贴地气”经营,早晚会被淘汰

  • 日期:20140321
  • 作者:记者 吕文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导报记者 吕文 济南报道

    华润创业(00291.HK)20日在香港召开业绩会。公司首席财务官黎汝雄在会上表示,和乐购(Test-co,排名全球第三的零售商)合作,不只是为了它的100多个大卖场,而是看重它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能力,包括物流能力、自有品牌、电脑系统等。但是什么时候可以令乐购扭亏为盈则难以预计,也不愿多做预测。去年8月,华润创业宣布,旗下华润万家超市已与乐购签订“谅解备忘录”,有意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在内地、香港及澳门经营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现购自运及酒类专卖店业务,双方占股比例分别为80%和20%。除内地的乐购门店未来统一改为“华润万家”外,华润万家和乐购在中国市场的其他业务都会进行整合。

    虽然目前济南乐购尚未改名为“华润万家”,但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乐购超市普遍存在生意萧条的现象,不但门庭冷落顾客稀少,而且已有不少供应商退出。这其中,既有洋超市大都存在的“水土不服”因素,也有乐购自身存在的管理不善等问题,个中缘由耐人寻味。毋庸置疑,“华润万家”的整合之路将充满艰辛。生意冷清

    19日下午两点多,导报记者来到位于济南经四路的万达广场,进门后看到指示才知道乐购超市位于地下一层。在经过一段昏暗的地下停车场之后,才找到乐购超市的大门。并且,要进入超市门口,还要绕过一段不短的“门店街”。导报记者注意到,“门店街”两边的门店和摊位不少空置着,顾客更是寥寥无几,摊主们见到顾客也懒得搭理。这跟导报记者在位于二环东路的另外一家乐购超市看到的状况非常相似,不过那家乐购超市的“门店街”更长,生意更清淡。

    进入超市之后,导报记者注意到,这里的商品跟本土超市相比并无特别之处,品种和价格也无明显优势。采访中,不止一名顾客向导报记者抱怨:“进趟超市还要绕这么远的过道,东西少,价格还不便宜,太不实在了。”

    与清淡的生意并存的,是冷淡和“霸气”的员工。为进一步体验乐购超市的服务,导报记者以供应商身份先后向多名超市员工打听采购部所在,但这些工作人员不是冷脸回答“不清楚”,就是不耐烦地给出相互矛盾的说法。在卖场和办公区之间来回数趟仍未找到采购部的情况下,经一名工作人员提示,导报记者按照一面墙上贴着的“招商热线”打过去,电话提示占线;再打,没人接听。如此反复数次,皆无法取得联系。供应商伤心

    与乐购超市的“霸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供应商们感觉非常憋屈和无助,不少人只能选择退出。

    “我们协会去年就因为济南乐购超市任意克扣供应商货款,跟他们差点闹上法庭。”济南市流通业供应商协会副会长、山东四方嘉会实业集团商超流通事业部总经理陈志告诉导报记者,事情起因是济南乐购超市在事先未与其协商的情况下 ,直接在其货款中扣除了所谓的促销费3.6万元。虽经反复沟通,但对方态度强硬,至今仍置之不理。

    “济南乐购超市的做法,不但伤了我们的利益,更伤了我们的心。”陈志颇为不平地说,“为寻求解 决办法,我们先后到乐购超市中国总部上海去了好几趟,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调查调查,等着吧’;往英国总部也发了电子邮件,更是连个回信也没有。”协会中有类似遭遇的供应商还有10余家,这些供应商最终大多选择了退出济南乐购超市供货体系。

    “乐购超市的上述做法并非个例。”青岛市供应商商会执行会长赵毅向导报记者透露,2012年4月份开始,该商会接到多个供应商关于乐购超市乱收费的投诉,虽与乐购超市多次交涉,但后者一直不予理会。无奈之下,该商会向当地工商局、商务局等部门进行投诉。又经过数月的“拉锯战”,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乐购超市才向供应商们发出公函,承诺退回近30万元以合同续约费和邮箱费为名违规收取的费用。钻政策空子

    在陈志看来,乐购超市之所以有今天的惨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片面依靠在零供关系中的强势地位,再加上作为洋超市“骨子里的傲慢与偏见”,导致其对国内消费者和供应商的诉求认知不足,结果必然“受到市场惩罚”。

    “据我们商会调查,有的洋超市因为在研究国内政策方面非常透彻,也给有关部门检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客观上助长了洋超市的傲慢底气。比如,一些洋超市在与供应商签合同时,把许多明显的乱收费项目以政策允许的类似‘促销费’名义照收不误,致使有关部门处理起来难以下手;有的供应商提供的其他乱收费证据,乐购也不出具发票,所以很难调查取证。”赵毅提示。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现代流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导报特约评论员葛金田认为,近年来大超市盲目扩张,总体布局已经饱和,局部已显现过剩之忧,洋超市如果不能放下架子“贴地气”经营,早晚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