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观察 A3

原油进口配额放开利好难现

整个过程将循序渐进 部分地炼承压油品升级

  • 日期:20131030
  • 作者:记者 吴淑娟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放开原油进口权限或是放松原油进口配额的申请是大势所趋,但为规避原油进口过于分散的弊端,原油进口权的放开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导报记者 吴淑娟 济南报道

    近日,有关向地炼开放原油进口资质的消息令长期受制于原油进口限制的山东地炼感到振奋。只是,对于大多数企业,特别是那些仍苦于油品质量升级的企业来说,首要任务是迈过油品升级门槛。

  多数地炼难受益

    据媒体报道,2014年国家将向地炼开放原油进口资质,有关部门已召集相关研究机构设计地炼进口原油的分配原则和方案。申请原油进口配额的地炼企业超过10家,其中包括东明石化、海化集团、中化泓润等数家山东地炼企业。

    “目前并未接到关于原油进口配额放开的征求意见或相关文件,商务部此前刚刚发布通知,2014年成品油(燃料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申请已经开始。”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29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说业内都知道原油进口权开放信号已释放,但仅仅是一个笼统的说法,目前放开的是燃料油的进口配额,今年,山东有13家地炼企业通过了商务部2013 年成品油(燃料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申请审核。

    对于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500万吨的2014年原油进口配额一事,山东中化弘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对导报记者表示不方便回应此事。但据导报记者了解,今年,山东中化弘润石油从其控股公司中化集团获得了配额。此外,中化集团旗下其他3家山东炼厂——华星石化、昌邑石化和正和石化也同样获得了原油进口配额。

    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透露,京博石化、寿光鲁清、东明石化等地炼都在申请原油进口配额,最终可获配额企业或仅为3-5家,其中中化国际下属弘润石化、中化工集团下属华星等炼厂、中海油下属海化集团等背景深厚的地炼厂家获批可能性更大。

    “我国目前仅有5家国营企业拥有成品油进出口权,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实际操作中只有燃料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告诉导报记者,目前阻碍我国油品升级以及成品油市场化的最大瓶颈是规模、产能和炼油技术参差不齐的民营企业,制约民营油企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原料缺口。

    张永浩认为,放开原油进口权限或是放松原油进口配额的申请是大势所趋,但为规避原油进口过于分散的弊端,比如向心力不强导致恶性资源竞争、管理不善成投机温床,原油进口权的放开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油品升级门槛难迈

    对于大多数山东地炼企业来说,当前更为迫切的是实现油品质量升级。根据统一安排,山东省油品2014年1月1日将升级至汽油国IV、柴油国III标准。从今年12月1日起,进入油品质换期。

    “公司年产180万吨蜡油加氢装置、120万吨混合加氢装置、30万吨汽油加氢装置已经具备生产国Ⅳ柴 油、国Ⅳ汽油的的能力,同时投资5.6 亿元实施年产200万吨油品质量升级技术改造和投资9500万元进行年产100万吨国Ⅳ汽油质量升级项目将陆续完成。”山东汇丰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傅勋征告诉导报记者。

    据山东省经信委消费品产业处处长王效昌介绍,全省50多家地炼企业中,仅有20多家企业能生产国Ⅳ标准成品油。刘爱英也证实,当前仅有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金诚石化等能生产国Ⅳ标准汽油,另有近30家尚未配有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刘爱英告诉导报记者,油品质量升级不仅要改造更新原有炼油装置设备及工艺,还要增加重整装置、脱硫、芳烃抽提等配套设施,需要较大资金支持。由于资金、技术装备、原油品质等问题的制约,部分企业面临较大困难。

    “山东大多数地炼企业的产能仅在100万-200万吨/年,本身的造血能力相对偏低,主要依靠向中石油、中石化提供非标成品油,油品升级改造巨额投入难以承担。”张永浩告诉导报记者,一套5万吨脱硫装置,需要2000万元;如果是单独加氢装置,大概要4000万元;而一套30万-50万吨制氢加氢装置,成本则在7000万元以上。如果是150万吨/年的脱硫装置,成本更是高达2亿-3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