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济南新闻 时政 A14

■执政为民 廉洁高效③·记者现场目击

走街串巷探城管

  • 日期:20100527
  • 作者:记者 牛远飞 报道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本报记者  牛远飞  报道

    “ 坏了!前面有个井盖子好像没有了,快走,我们得马上处理。”

    5月20 日上午9 时许,记者跟随天桥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监督员程启天,走街串巷探视城市管理情况。当来到工人新村南村东区17号楼时,发现一个井口正在路上张着大嘴。

    如何处理?记者注视着程启天。只见他从口袋中掏出一个手机模样的“城管通”,开始采集信息。他取出隐藏在手机背后的手写笔,在登录界面中输入自己专属的编号“TQ0078”,手机立即发出“系统登录已成功”的声音,又见他输入“井盖丢失”四个字,随后点击“GPS”定位,这个井口的准确位置就被输入到手机中。接着,他又拿起“城管通”开始拍照,分近景和远景各拍一张,最后点击“上报”按钮,这里的情况就发送到了监督指挥中心。更让记者想不到的是,现在济南市的每个井盖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程启天一边操作一边向记者介绍说,这个井盖的“身份证”是“3701050102121455”,其中“370105”是天桥的行政区划代码,“01”表示部件大类是公用设施,“02”表示的是部件小类“污水井盖”,“121455”6个数则表示该井盖是第121455号井盖。

    一个多小时后,当记者和程启天再次回到17号楼时,发现刚才的井口已经被一个新井盖遮得严严实实。记者惊叹:“井盖丢失曾是济南城市管理一大难题,没想到现在解决起来却如此容易。”程启天说:“井盖丢失是危急的事情,相关部门必须在两小时内处理完毕。”而在以前,城管人员如果发现类似情况,需要联系市政、电信等部门查明责任归属,有时需要跑遍十几个单位,一个井口“张嘴”十几天是常有的事。而现在,指挥中心把涉及城管的8个部门整合起来,监督员只需要将图片发送回区监督指挥中心,相关责任单位立即显示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井盖子很快就得到了修复补充,城市管理做到了精细、准确、便捷、高效。

    从标山北路到南村东区再到北村一街,程启天眼睛像雷达扫描一样,警觉地注视着前后左右,不住地按动手中的“城管通”来处理发现的问题。 其中内容包括:环卫设施、交通设施、 水电设施、园林绿化设施、 广告招牌等六大类部件。程启天介绍说,他们每天要在所管辖的区域内来回巡查四五次,行程40 多公里,今年以来光车胎就换了3次。

    临近中午,记者骑车回到了天桥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坐在电脑前,体验着当了一次调度员,进一步体会到了数字城管的奥妙。

    指挥大厅的屏幕上,一个个“蓝色小人”在不停跳动,每一个小人对应一名监督员,他们随时所在的位置会准确地显示在大屏幕上。一位中心负责人指着图表介绍说,天桥区将 21条主要交通干道,13个街道办划分成了668个单元格,每个监督员负责23个单元格,解决了原来因为辖管区域过大导致“看得见的没执法权,有执法权的看不见”的城管监管弊端。

    就在这时,一旁的“师傅”提醒记者:“快点,看,来信息了。”果然屏幕右上方,一个小小的信息标志在不停地闪烁。记者打开受理栏,发现是监督员传来的两张照片,图像很清晰,一张拍摄的是线杆上晾晒着两床被子,另一张则显示事情发生的位置是“新黄路72号”。记者惊奇的是,没想到在这么小的角落里,发生的这么小事情,竟然被及时拍了下来,城市管理真正做到了“全覆盖、无盲区”。由于在电线杆上晾晒衣服,违反了禁止“乱拉挂”的城市管理规定,中心立即通知当地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赶到现场,对违反规定的居民进行了警告和教育。

    “小程,又轧马路呢?进来歇歇,吃根冰棍吧。”下午3点,记者和程启天从北村一街查访至南村东区,刚刚走到师范路时,一位大爷热情地向程启天打招呼。这位老人叫黄三水,原来对城管人员可没这么客气。他以前靠在自家门前的马路上卖饮料香烟为生,因为香烟摊影响了来往的车辆通行,城管执法人员多次将其取缔,双方矛盾越积越深。后来在城管执法局和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下,将附近的一处门头房低价租给了黄大爷,现在他每月有了两千多元的固定收入。

    天桥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主任孙庆港说,这种关系的转变,是源于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前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一有领导视察、一有创建检查、一有重要贵宾莅临,就提前几天来个突击整治活动。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平时没有人管,没有人及时疏导,等到摊点固定化或半固定化,形成摊群后,才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执法,往往造成摊贩损失较大,管理部门与群众严重对立。“而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人性化管理。”孙庆港说,以“执政为民、廉洁高效”活动为契机,细化了工作措施,建立了各项工作流程。工作重点从管控约束市民行为,向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提供公共设施转变;工作方式由重管理执法向教育服务转变;工作态度由民诉我干向超前工作、主动服务转变。他们积极探索数字化管理、网格化服务,把工作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让市民在一件件小事中,享受到了城市管理的贴心服务。

    离开天桥区,记者仍在思索着:城市是有灵魂和生命的,不能因管理变得停滞与僵化,数字城管正赋予泉城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