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小伙返乡创业

直播带货将年味农家饭行销四方

2023-01-31 作者: 王佳声 来源: 大众日报
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王佳声
  本报通讯员 闫盛霆

  冬日晌午,行走在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泉头村,一阵食香扑鼻。循香而去,一处院落柴门上一副鲜红的对联映入眼帘:“南山坡上榆钱多 榆钱树下余钱落 财吉年高”。这时,从柴门中走出一个胖墩墩、戴着眼镜的小伙子。“来得正好,尝尝刚出锅的年糕。”说话的小伙子叫王昆,是小院的主人,笑着招呼记者进院子。
  记者看到,院子里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有做年糕的,有蒸椒麻鸡的,还有煮酱香扒蹄的。榆钱树下,一排排的酥锅整齐摆放着,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走进屋里,一层层的笼屉摞着,蒸汽氤氲,香气弥漫。“你看,这年糕米黄枣红,黏黏的、香香的。”王昆说。
  “有一年春节前,俺蒸了一锅年糕。儿子(王昆)就送给一些城里的朋友,没想到,他们吃着好吃,都回来要。”正在烧火的徐玉珍接过话茬说,“王昆觉得是个好事,就对我说,‘妈,要不咱就卖蒸年糕吧’。结果,当年的黍米蒸成的年糕都卖光了。”
  第二年春天,王昆发动周边农民多种了些黍米。他还给年糕起了个挺有特色的名字,叫“老太太蒸的”,没想到一炮打响,行销全国。可不,就是“老太太蒸的”,十几个老太太用手工做、用木柴蒸,味香醇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在,淄博市就有4个加工点,有100多位老太太在家门口就有活儿干,有钱挣,年龄最大的已经87岁。
  “农家饭有乡愁,有回忆,有年味,能触动人心。”王昆说,“像我这个80后,过去是一心想走出农村赚钱,但当看到母亲蒸的年糕这么受城里人欢迎,就决定返乡创业。”
  王昆注册成立了山东在地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将农家饭做出新味道。除了年糕,王昆还在村南边的山上散养了一群鸡。他运用古法肴鸡制作技艺,将花椒、辣椒包在鸡腹中蒸,椒麻鸡味道鲜美,投放市场后,订单是一个接一个。酥锅是淄博当地的一道传统过年美食,原来的配料都是厨房的边角余料,现在的酥锅配料都是精选食材。酱香扒蹄也是春节常备美味,经过进一步加工、包装,味道更加独特。
  如今,年糕制作技艺、古法肴鸡制作技艺均成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昆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昆还赶直播带货的潮流,打造代言人“榆嫂”,全程现场直播食品的加工过程,吸引了众多粉丝观看,竞相下单购买。
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王佳声
  本报通讯员 闫盛霆

  冬日晌午,行走在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泉头村,一阵食香扑鼻。循香而去,一处院落柴门上一副鲜红的对联映入眼帘:“南山坡上榆钱多 榆钱树下余钱落 财吉年高”。这时,从柴门中走出一个胖墩墩、戴着眼镜的小伙子。“来得正好,尝尝刚出锅的年糕。”说话的小伙子叫王昆,是小院的主人,笑着招呼记者进院子。
  记者看到,院子里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有做年糕的,有蒸椒麻鸡的,还有煮酱香扒蹄的。榆钱树下,一排排的酥锅整齐摆放着,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走进屋里,一层层的笼屉摞着,蒸汽氤氲,香气弥漫。“你看,这年糕米黄枣红,黏黏的、香香的。”王昆说。
  “有一年春节前,俺蒸了一锅年糕。儿子(王昆)就送给一些城里的朋友,没想到,他们吃着好吃,都回来要。”正在烧火的徐玉珍接过话茬说,“王昆觉得是个好事,就对我说,‘妈,要不咱就卖蒸年糕吧’。结果,当年的黍米蒸成的年糕都卖光了。”
  第二年春天,王昆发动周边农民多种了些黍米。他还给年糕起了个挺有特色的名字,叫“老太太蒸的”,没想到一炮打响,行销全国。可不,就是“老太太蒸的”,十几个老太太用手工做、用木柴蒸,味香醇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在,淄博市就有4个加工点,有100多位老太太在家门口就有活儿干,有钱挣,年龄最大的已经87岁。
  “农家饭有乡愁,有回忆,有年味,能触动人心。”王昆说,“像我这个80后,过去是一心想走出农村赚钱,但当看到母亲蒸的年糕这么受城里人欢迎,就决定返乡创业。”
  王昆注册成立了山东在地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将农家饭做出新味道。除了年糕,王昆还在村南边的山上散养了一群鸡。他运用古法肴鸡制作技艺,将花椒、辣椒包在鸡腹中蒸,椒麻鸡味道鲜美,投放市场后,订单是一个接一个。酥锅是淄博当地的一道传统过年美食,原来的配料都是厨房的边角余料,现在的酥锅配料都是精选食材。酱香扒蹄也是春节常备美味,经过进一步加工、包装,味道更加独特。
  如今,年糕制作技艺、古法肴鸡制作技艺均成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昆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昆还赶直播带货的潮流,打造代言人“榆嫂”,全程现场直播食品的加工过程,吸引了众多粉丝观看,竞相下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