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绿满青山扎根大山14年

2022-11-28 作者: 王洪涛 曹儒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赵洁

  11月24日,天刚刚亮,李海伟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穿行在纵横交错的林带路上。
  “老乡,不要点火焚烧秸秆,不要伤着林木啊!”碰到田里的庄稼人,李海伟一遍遍大声喊着,洪亮的声音在林带间留下阵阵回声。
  今年40岁的李海伟是新泰市国有太平山林场护林员。2009年,他从部队转业,放弃了优越的安置机会,毅然选择做一名普通的林业工人。“咱啥苦都不怕,豁上命也要护好这片山,再添一片绿!”为了这一句承诺,他以山为家,一干就是14年。
  护林不是轻松的事。不论严冬酷暑、风霜雨雪,每天清晨,他都坚持巡林。查看树木生长情况,巡查有无盗伐、用火痕迹,开展管护宣传,制止乱采乱挖……这些都在李海伟的护林清单上。
  刚到林场时,正赶上搞修路大会战,需要人工背石头、沙、水泥上山修路,他二话不说,肩上垫块毛巾,一步一步往上扛,手、肩膀磨破了,起了茧,他从没有抱怨过。35公里防火路,29处水库、塘坝、集雨窑的建设工地上都留下了李海伟的汗水。
  看山是个苦差事,李海伟能吃苦不叫苦。早先巡山主要靠双脚走,他一年要磨烂十几双鞋。林场的防火瞭望台在山顶,上山时,他一根扁担,一头挑着煎饼、咸菜、水,一头挑着几十斤炭,一待七天不下山,闷了自己和自己说说话,饿了解开包袱吃煎饼咸菜,渴了找个泉子喝山水。
  14年,5000多个日夜,他扎根林区,以山为家;14800多亩的苍翠群山,处处留有他的脚印;73个山头99条山峪,遍地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如今,他的头发白了,林场的苗壮了、树绿了。有人笑他傻,李海伟每次都笑呵呵地说:“为了绿满青山再苦也值得。”2022年9月,李海伟被评为“山东好人”。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赵洁

  11月24日,天刚刚亮,李海伟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穿行在纵横交错的林带路上。
  “老乡,不要点火焚烧秸秆,不要伤着林木啊!”碰到田里的庄稼人,李海伟一遍遍大声喊着,洪亮的声音在林带间留下阵阵回声。
  今年40岁的李海伟是新泰市国有太平山林场护林员。2009年,他从部队转业,放弃了优越的安置机会,毅然选择做一名普通的林业工人。“咱啥苦都不怕,豁上命也要护好这片山,再添一片绿!”为了这一句承诺,他以山为家,一干就是14年。
  护林不是轻松的事。不论严冬酷暑、风霜雨雪,每天清晨,他都坚持巡林。查看树木生长情况,巡查有无盗伐、用火痕迹,开展管护宣传,制止乱采乱挖……这些都在李海伟的护林清单上。
  刚到林场时,正赶上搞修路大会战,需要人工背石头、沙、水泥上山修路,他二话不说,肩上垫块毛巾,一步一步往上扛,手、肩膀磨破了,起了茧,他从没有抱怨过。35公里防火路,29处水库、塘坝、集雨窑的建设工地上都留下了李海伟的汗水。
  看山是个苦差事,李海伟能吃苦不叫苦。早先巡山主要靠双脚走,他一年要磨烂十几双鞋。林场的防火瞭望台在山顶,上山时,他一根扁担,一头挑着煎饼、咸菜、水,一头挑着几十斤炭,一待七天不下山,闷了自己和自己说说话,饿了解开包袱吃煎饼咸菜,渴了找个泉子喝山水。
  14年,5000多个日夜,他扎根林区,以山为家;14800多亩的苍翠群山,处处留有他的脚印;73个山头99条山峪,遍地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如今,他的头发白了,林场的苗壮了、树绿了。有人笑他傻,李海伟每次都笑呵呵地说:“为了绿满青山再苦也值得。”2022年9月,李海伟被评为“山东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