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盐碱地 今朝稻谷香

2022-11-07 作者: 贺莹莹 来源: 大众日报
追踪 “吨半粮”
    □ 本报记者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马俊良 白聪聪 尹瑞楠


  庆云县徐园子乡河谷舜田农场的3000亩盐碱土地改良后,首季水稻近日喜获丰收,经测产亩产超过750公斤。“多亏暗管排灌技术,既节水又增产。”跟这片土地打了40多年交道的粮农魏德智边说边扯下稻穗一搓,展示饱满谷粒。
  盐碱地变成高产田,这一变化关键在水。庆云县靠近渤海,徐园子乡、严务乡和崔口镇有2万多亩耕地,地碱水咸,涝灾频发。农户采用地沟排碱排涝,沟渠越修越多,耕地成了“豆腐块”,小麦和玉米年均总产量600公斤左右,不少土地撂荒。
  改变源自改革。近年来,庆云县深化农村土地改革,鼓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联合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化、特色化种植。中天印象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利涛介绍,他们与县属企业庆裕集团合作,成立河谷舜田现代农业公司,承包合作社土地,打破地块界限深耕旋耕,按5‰坡度规划大块条田,地下1.2米左右顺地势铺设集水暗管,4个方向有渗水孔和水位感应器,加装防堵保护膜,条田下游建设蓄水池和强排水泵站,实现灌溉用水循环利用。
  好水才能育好田。灌溉系统全部采用黄河水,当地下水位上升,触发感应器,暗管启动强排功能阻止盐水上升,保护地表层。传统稻田一季用水在400~500立方米;采用暗管技术后,间隔15米铺设一条管道,每500亩建设一处泵站,水渗入地下经暗管进入蓄水池,再经泵站抽回灌溉,亩均种稻用水在200~260立方米。目前,暗管技术在该县已推广6000亩,年节水约240万立方米。
  “洼地遇洪涝,啥也捞不着。”暗管技术还能防止洪涝带来的减产、绝产。大块条田有坡度,雨水集中向下游汇集,遇强降雨,下游泵站通过强排功能快速降低土壤含水量。盐随水走,在有机肥加持下,耕地质量提升0.5~1个等级。“将推广应用提升到2万亩,种出优质稻米。”于利涛说。
  禹城市房寺镇崔李村240亩水稻也开始收获。“我们这个地块,引黄干渠穿境而过,灌溉水源充足,但是由于地势低洼,盐碱程度高,属于中低产田。”房寺镇党委委员张中华介绍。今年,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在全省选择并策划实施了5个黄河流域生态型水田营造项目试点,禹城是其中之一,该项目由省农业科学院承接业务指导,山东土地集团(禹城)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实施,通过对良种良方的栽培选育,种植模式的比对探索和管理技术的改革创新,从而探索一条适宜在鲁西北地区推广的水田营造路径。在田间工程中,他们不仅利用激光平地仪进行土地平整,通过犁底层压实减少渗透损失,还用生物炭和改性纤维素开展土壤改良,并采用了耐旱性较好、适于直播的优质品种。
  “我们将对引进的28个水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抗生和品质等方面的综合比较,筛选适宜的优质品种,水稻收获后进行油菜花种植。通过土壤碳氮调控化肥增效技术、新型土壤改良剂研发应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提高生产能力。”山东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陈峰介绍,从低产低效的小麦和玉米轮作,转变为优质高效的水稻和油菜(小麦)轮作,预计亩产量能提高100公斤左右,亩均增加效益200元左右,土壤质量提升,生态效益明显。山东土地集团(禹城)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张仕明介绍,公司将结合“禹种不同”品牌效应,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助力培植现代农业特色产业。
追踪 “吨半粮”
    □ 本报记者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马俊良 白聪聪 尹瑞楠


  庆云县徐园子乡河谷舜田农场的3000亩盐碱土地改良后,首季水稻近日喜获丰收,经测产亩产超过750公斤。“多亏暗管排灌技术,既节水又增产。”跟这片土地打了40多年交道的粮农魏德智边说边扯下稻穗一搓,展示饱满谷粒。
  盐碱地变成高产田,这一变化关键在水。庆云县靠近渤海,徐园子乡、严务乡和崔口镇有2万多亩耕地,地碱水咸,涝灾频发。农户采用地沟排碱排涝,沟渠越修越多,耕地成了“豆腐块”,小麦和玉米年均总产量600公斤左右,不少土地撂荒。
  改变源自改革。近年来,庆云县深化农村土地改革,鼓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联合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化、特色化种植。中天印象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利涛介绍,他们与县属企业庆裕集团合作,成立河谷舜田现代农业公司,承包合作社土地,打破地块界限深耕旋耕,按5‰坡度规划大块条田,地下1.2米左右顺地势铺设集水暗管,4个方向有渗水孔和水位感应器,加装防堵保护膜,条田下游建设蓄水池和强排水泵站,实现灌溉用水循环利用。
  好水才能育好田。灌溉系统全部采用黄河水,当地下水位上升,触发感应器,暗管启动强排功能阻止盐水上升,保护地表层。传统稻田一季用水在400~500立方米;采用暗管技术后,间隔15米铺设一条管道,每500亩建设一处泵站,水渗入地下经暗管进入蓄水池,再经泵站抽回灌溉,亩均种稻用水在200~260立方米。目前,暗管技术在该县已推广6000亩,年节水约240万立方米。
  “洼地遇洪涝,啥也捞不着。”暗管技术还能防止洪涝带来的减产、绝产。大块条田有坡度,雨水集中向下游汇集,遇强降雨,下游泵站通过强排功能快速降低土壤含水量。盐随水走,在有机肥加持下,耕地质量提升0.5~1个等级。“将推广应用提升到2万亩,种出优质稻米。”于利涛说。
  禹城市房寺镇崔李村240亩水稻也开始收获。“我们这个地块,引黄干渠穿境而过,灌溉水源充足,但是由于地势低洼,盐碱程度高,属于中低产田。”房寺镇党委委员张中华介绍。今年,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在全省选择并策划实施了5个黄河流域生态型水田营造项目试点,禹城是其中之一,该项目由省农业科学院承接业务指导,山东土地集团(禹城)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实施,通过对良种良方的栽培选育,种植模式的比对探索和管理技术的改革创新,从而探索一条适宜在鲁西北地区推广的水田营造路径。在田间工程中,他们不仅利用激光平地仪进行土地平整,通过犁底层压实减少渗透损失,还用生物炭和改性纤维素开展土壤改良,并采用了耐旱性较好、适于直播的优质品种。
  “我们将对引进的28个水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抗生和品质等方面的综合比较,筛选适宜的优质品种,水稻收获后进行油菜花种植。通过土壤碳氮调控化肥增效技术、新型土壤改良剂研发应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提高生产能力。”山东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陈峰介绍,从低产低效的小麦和玉米轮作,转变为优质高效的水稻和油菜(小麦)轮作,预计亩产量能提高100公斤左右,亩均增加效益200元左右,土壤质量提升,生态效益明显。山东土地集团(禹城)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张仕明介绍,公司将结合“禹种不同”品牌效应,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助力培植现代农业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