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求突破实干担当走在前

沂源:步伐铿锵跑出“山东屋脊”加速度

2022-10-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金秋十月,漫山遍野的“沂源红”苹果正香飘四方;覆盖全县400多个村的民生综合体里充满欢声笑语;50多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内工业产业正加速崛起……今年以来,素有“山东屋脊”之称的淄博市沂源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打造“六个高地”、实现“六个走在前列”,聚焦聚力“九个重点突破”,锚定进位攀高,勇拼善拼、善作善成,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让老区人民切实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张琦 董玉芳  
果业大县乡村振兴劲头足
  已近深秋,沂源县西里镇红源新村的苹果树枝头硕果累累,近期苹果将陆续摘袋,迎来丰收季。
  该村党支部领办起沂源县大家万果蔬专业合作社、春晖果蔬专业合作社,实施果园技术全托管面积达1220亩。从2016年,该村开始结合山地特点对老果园进行改造提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改造、循序渐进、逐年实施的指导原则,成立专业服务队,关键技术和配套措施相结合,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酸碱度,补充中微量元素,调理根系生长环境,养根壮树。同时,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供肥、供药、检测、包装,实行质量联保制度,互相制约,保证产品质量。
  通过老果园改造和统一管理,红源新村的果品好更卖得好。2021年合作社苹果每斤价格2.5元以上,虽价格高于周边苹果,却很快被抢购一空。该村还与浙江台州果品销售公司签订供销合同,价格每斤3元,年供货量400万斤以上,大幅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沂源县是“全国现代果业发展十强县”,现有各类果品75万亩、年产120万吨。其中,苹果32万亩、年产70万吨。如何将果业走得更远更好一直是沂源县的重要发展课题。
  围绕传统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沂源县组建了县农业发展集团,出台了《沂源县依托国有公司加快推进果业振兴工作方案》,构建“政府主导、公司运作、融资支撑、合作社经营”的“四位一体”运作模式,探索建立“1+1+3+12+N”果业振兴整体推进模式。目前,在12个镇(街道)分别成立了子公司,以国有农发公司为平台,广泛链接高端资源,针对乡村振兴及果业振兴工作拓宽了融资渠道,目前,“鲁担惠农贷”发放达8.4亿元。同时,围绕“种得好、销路畅、收益高”,出台了土地流转、现代农业、果业振兴、全域水肥一体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数字农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以政策撬动市场,吸引工商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着力激发农民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连片新建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农业、矮砧密植园)、苹果苗木繁育基地50亩以上的,按照2000元/亩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对结合老果园提升改造,连片新建水肥一体化设施100亩以上的,按照500元/亩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在政策刺激下,今年带动改造提升老果园6.9万亩,累计达到25.8万亩,新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2万亩,累计达到19万亩。
  沂源县坚持以新技术引领新发展,积极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园,推动生产技术实现跨越式提升。以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为支撑,创新使用新技术,推行各阶段生产环境“传感器监测+芯片网络”管理技术,并采用水位一体化、无人机飞防等技术,实现水、肥、药三位一体数字化管理、农情环境实时监测、农产品溯源全过程跟踪,实现节水、节药、节成本,极大地提升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2021年以来,沂源县高品质建设25处数字农业示范场景,引领果业“二次振兴”、农业智慧转型,加快“换道超车”。
  同时,沂源县灵活采用集体“三资”入股、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成功探索总结“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12种模式,打破以往对农户土地进行流转或者农户给合作社打工的普遍模式,避免了因流转手续不规范、流转费过低等因素引起的矛盾,破解了因果农老龄化种不了地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谁来种地”难题;合作社将原有的老果树全部砍伐,整理土地,改良土壤,栽种新品种,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高质量种植。在管理标准上,创新推行“十统一”模式,有效保证了果品质量。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果业发展模式,把分散生产经营农户组织起来,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实现果业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真正实现“种得好、销路畅、收益高”。
工业化高地加速崛起
  近日,沂源县工信局公布数据显示,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1—9月份,全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37.16亿元,同比增长18.64%;1—8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21%,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贡献率9.56%,分别位居全市第3、第4位。
  近年来,沂源县贯彻落实淄博市委、市政府“盯紧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发展思路,树牢生态思维、平台思维,聚力推进工业强县,不断推深做实“优”和“扩”两篇文章,推动工业存量提升、增量崛起,迸发出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深化。沂源县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板块初步形成,打造“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3家,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51家、5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84%以上,“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8.8%,先后两次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新引进院士16人,新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7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入选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严控新增“两高”项目,严格执行“五个减量替代”,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新能源发电规模达到38万千瓦,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保持全省内陆领先,沂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入选“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四驾马车”加速布局。沂源经济开发区面积达到50.3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一区十园”发展格局;瞄准智慧仓储、共享工厂,南部产业新城起步建设,铺开沂河穿城、跨河而居新蓝图;付诸“产城路学政”等元素,以打造西部经济隆起带为核心的西部宜居新城正崛起;唤醒华联集团4000亩沉睡土地资源,以机械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东里绿动力装备制造产业园迈出坚实步伐。
  多元赋能成效显著。沂源县成立鲁中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打造县域工业互联网自运营生态体平台。2家企业入选省百个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3家企业获批省DCMM贯标试点企业,7个项目入选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智慧工厂5家、智能车间39个,上云企业突破300家;建立科技型企业数据库,实施新一轮梯次培育机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突破6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
  下一步,沂源县将继续做好规划引领、平台支撑和要素保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运行,压实千名干部挂包企业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落实周调度制度,全力助企纾困,稳生产、稳效益、稳增长,确保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达到15%以上;推进数字化“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做好“五个优化”,抓好青啤产业园、药玻一级耐水药用玻璃瓶、瑞丰可降解材料产业园等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突出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数字经济产业,着力培育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施以链带群,发挥全市功能玻璃及玻纤产业链主导区县功能,建立产业链推进图谱和“两图”“两库”“五清单”,一链一策精准推进,拉长做厚医药及医药包装、功能玻璃及玻纤、电子信息等6条产业链条,打造中国新医药之都和纤维新材料之城;加快推进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突破发展,提升全县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力争实现202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的工作目标。
民生福祉点亮幸福生活
  “做梦也没想到,咱这辈子还能坐到长者食堂里,跟老邻居一起拉呱免费吃饭。”近日,鲁村镇龙子峪村的长者食堂里,77岁的村民董继合笑着说,“老人们从就餐、洗澡,到看病拿药都非常方便,这样的日子,天天像过年一样。”
  龙子峪村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项目,依托原村办公室、幸福院改造而成,总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经过一年多的投资建设,配建了标准化卫生室、便民澡堂、美家超市、午休房、文化娱乐室、公共卫生间等房屋设施,实现了休闲、洗澡、诊疗、娱乐等一体化康养服务。
  沂源是纯山区县、林果大县。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大量进城,农村老龄化日益严重,截至2021年底,沂源县共有常住人口51.5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13.13万人,占比25.5%,其中,农村人口25.2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8.5万,占农村总人口的33.7%,老龄化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今年以来,沂源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为农民种地、为农民养老”目标,以有解思维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全域建设集助餐、助医、助购、助浴等功能于一体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加快推进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转变,使农村养老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探索出了富有烟火气息、饱含乡土情怀、可持续运营发展的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
  据悉,民生综合体主要采取鲁中控股集团统一建设和村级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服务全覆盖的目标,建设以长者食堂、公共浴室、中心村卫生室(便民药店)、便民超市为主体,其他服务功能相补充、多位一体的民生综合体,服务覆盖全县所有村居,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满足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需求。
  沂源县结合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坚持沿沂河、沿主干道“看乡村振兴、看发展变化、看美丽乡村”的原则,总投资3.1亿元,规划建设了353处民生综合体及助餐服务点并投入运营,建设中央厨房1处,实现全县445个村功能服务全覆盖,让8.5万农村老人享受到更有品质的养老服务。
  同时,依托民生综合体,沂源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老”志愿服务四级联动,常态化开展“民生综合体+新时代文明实践”“民生综合体+生活帮扶”“民生综合体+银龄学堂”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构建起了养老服务供给与精神文明实践的“双载体”平台,着力擦亮“为老”志愿服务的“沂源红”,向社会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沂源经验”。
  除了关注养老问题,今年,沂源县还将为困难患者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惠及2021年12月31日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沂源县户籍在册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沂源县人民医院组织骨科、放射等相关科室专家对困难患者进行免费筛查,共计为538名筛查人员减免筛查费用3万余元。经过初筛,全县共有206名困难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其中101人符合髋关节手术置换指征,105人符合膝关节手术置换指征。
  对符合手术指征且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困难患者,沂源县人民医院将按照“先筛先做、先重后轻、年长优先”的原则,在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后,依次为其开展置换手术。目前已成功开展92例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涉及总费用228万余元,其中,专项资金救助费用已垫付57.25万元。
  下一步,沂源县将扎实推进“四梁”支撑现代农业,做强乡村振兴“沂源板块”;“四轮驱动”工业强县,做优新型工业化“沂源高地”;需求端供给改革,创树品质民生“沂源品牌”;农文旅融合,塑造全域旅游、绿色发展“沂源典范”等各项工作。协同推进党建共同体、民生综合体、产业联合体、治理融合体建设,持续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踔厉奋发,进位攀高,走在前列,为推动淄博转型跨越发展贡献更多沂源力量。
  
  
  ①“沂源红”苹果喜迎丰收
  ②东里镇沂河南村互助幸福院内,志愿者帮老人梳头
  ③南鲁山镇水么头河南村村民在长者食堂内用餐
  ④鲁村镇龙子峪村崭新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
  ⑤鲁村镇科沃云数字果园里,工人进行水肥一体化农事操作
  ⑥⑦瑞阳公司粉针剂车间先进的生产线
  ⑧山水沂源的秀丽风貌
  金秋十月,漫山遍野的“沂源红”苹果正香飘四方;覆盖全县400多个村的民生综合体里充满欢声笑语;50多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内工业产业正加速崛起……今年以来,素有“山东屋脊”之称的淄博市沂源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打造“六个高地”、实现“六个走在前列”,聚焦聚力“九个重点突破”,锚定进位攀高,勇拼善拼、善作善成,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让老区人民切实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张琦 董玉芳  
果业大县乡村振兴劲头足
  已近深秋,沂源县西里镇红源新村的苹果树枝头硕果累累,近期苹果将陆续摘袋,迎来丰收季。
  该村党支部领办起沂源县大家万果蔬专业合作社、春晖果蔬专业合作社,实施果园技术全托管面积达1220亩。从2016年,该村开始结合山地特点对老果园进行改造提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改造、循序渐进、逐年实施的指导原则,成立专业服务队,关键技术和配套措施相结合,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酸碱度,补充中微量元素,调理根系生长环境,养根壮树。同时,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供肥、供药、检测、包装,实行质量联保制度,互相制约,保证产品质量。
  通过老果园改造和统一管理,红源新村的果品好更卖得好。2021年合作社苹果每斤价格2.5元以上,虽价格高于周边苹果,却很快被抢购一空。该村还与浙江台州果品销售公司签订供销合同,价格每斤3元,年供货量400万斤以上,大幅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沂源县是“全国现代果业发展十强县”,现有各类果品75万亩、年产120万吨。其中,苹果32万亩、年产70万吨。如何将果业走得更远更好一直是沂源县的重要发展课题。
  围绕传统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沂源县组建了县农业发展集团,出台了《沂源县依托国有公司加快推进果业振兴工作方案》,构建“政府主导、公司运作、融资支撑、合作社经营”的“四位一体”运作模式,探索建立“1+1+3+12+N”果业振兴整体推进模式。目前,在12个镇(街道)分别成立了子公司,以国有农发公司为平台,广泛链接高端资源,针对乡村振兴及果业振兴工作拓宽了融资渠道,目前,“鲁担惠农贷”发放达8.4亿元。同时,围绕“种得好、销路畅、收益高”,出台了土地流转、现代农业、果业振兴、全域水肥一体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数字农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以政策撬动市场,吸引工商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着力激发农民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连片新建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农业、矮砧密植园)、苹果苗木繁育基地50亩以上的,按照2000元/亩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对结合老果园提升改造,连片新建水肥一体化设施100亩以上的,按照500元/亩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在政策刺激下,今年带动改造提升老果园6.9万亩,累计达到25.8万亩,新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2万亩,累计达到19万亩。
  沂源县坚持以新技术引领新发展,积极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园,推动生产技术实现跨越式提升。以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为支撑,创新使用新技术,推行各阶段生产环境“传感器监测+芯片网络”管理技术,并采用水位一体化、无人机飞防等技术,实现水、肥、药三位一体数字化管理、农情环境实时监测、农产品溯源全过程跟踪,实现节水、节药、节成本,极大地提升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2021年以来,沂源县高品质建设25处数字农业示范场景,引领果业“二次振兴”、农业智慧转型,加快“换道超车”。
  同时,沂源县灵活采用集体“三资”入股、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成功探索总结“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12种模式,打破以往对农户土地进行流转或者农户给合作社打工的普遍模式,避免了因流转手续不规范、流转费过低等因素引起的矛盾,破解了因果农老龄化种不了地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谁来种地”难题;合作社将原有的老果树全部砍伐,整理土地,改良土壤,栽种新品种,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高质量种植。在管理标准上,创新推行“十统一”模式,有效保证了果品质量。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果业发展模式,把分散生产经营农户组织起来,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实现果业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真正实现“种得好、销路畅、收益高”。
工业化高地加速崛起
  近日,沂源县工信局公布数据显示,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1—9月份,全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37.16亿元,同比增长18.64%;1—8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21%,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贡献率9.56%,分别位居全市第3、第4位。
  近年来,沂源县贯彻落实淄博市委、市政府“盯紧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发展思路,树牢生态思维、平台思维,聚力推进工业强县,不断推深做实“优”和“扩”两篇文章,推动工业存量提升、增量崛起,迸发出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深化。沂源县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板块初步形成,打造“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3家,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51家、5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84%以上,“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8.8%,先后两次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新引进院士16人,新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7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入选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严控新增“两高”项目,严格执行“五个减量替代”,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新能源发电规模达到38万千瓦,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保持全省内陆领先,沂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入选“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四驾马车”加速布局。沂源经济开发区面积达到50.3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一区十园”发展格局;瞄准智慧仓储、共享工厂,南部产业新城起步建设,铺开沂河穿城、跨河而居新蓝图;付诸“产城路学政”等元素,以打造西部经济隆起带为核心的西部宜居新城正崛起;唤醒华联集团4000亩沉睡土地资源,以机械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东里绿动力装备制造产业园迈出坚实步伐。
  多元赋能成效显著。沂源县成立鲁中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打造县域工业互联网自运营生态体平台。2家企业入选省百个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3家企业获批省DCMM贯标试点企业,7个项目入选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智慧工厂5家、智能车间39个,上云企业突破300家;建立科技型企业数据库,实施新一轮梯次培育机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突破6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
  下一步,沂源县将继续做好规划引领、平台支撑和要素保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运行,压实千名干部挂包企业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落实周调度制度,全力助企纾困,稳生产、稳效益、稳增长,确保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达到15%以上;推进数字化“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做好“五个优化”,抓好青啤产业园、药玻一级耐水药用玻璃瓶、瑞丰可降解材料产业园等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突出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数字经济产业,着力培育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施以链带群,发挥全市功能玻璃及玻纤产业链主导区县功能,建立产业链推进图谱和“两图”“两库”“五清单”,一链一策精准推进,拉长做厚医药及医药包装、功能玻璃及玻纤、电子信息等6条产业链条,打造中国新医药之都和纤维新材料之城;加快推进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突破发展,提升全县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力争实现202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的工作目标。
民生福祉点亮幸福生活
  “做梦也没想到,咱这辈子还能坐到长者食堂里,跟老邻居一起拉呱免费吃饭。”近日,鲁村镇龙子峪村的长者食堂里,77岁的村民董继合笑着说,“老人们从就餐、洗澡,到看病拿药都非常方便,这样的日子,天天像过年一样。”
  龙子峪村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项目,依托原村办公室、幸福院改造而成,总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经过一年多的投资建设,配建了标准化卫生室、便民澡堂、美家超市、午休房、文化娱乐室、公共卫生间等房屋设施,实现了休闲、洗澡、诊疗、娱乐等一体化康养服务。
  沂源是纯山区县、林果大县。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大量进城,农村老龄化日益严重,截至2021年底,沂源县共有常住人口51.5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13.13万人,占比25.5%,其中,农村人口25.2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8.5万,占农村总人口的33.7%,老龄化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今年以来,沂源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为农民种地、为农民养老”目标,以有解思维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全域建设集助餐、助医、助购、助浴等功能于一体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加快推进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转变,使农村养老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探索出了富有烟火气息、饱含乡土情怀、可持续运营发展的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
  据悉,民生综合体主要采取鲁中控股集团统一建设和村级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服务全覆盖的目标,建设以长者食堂、公共浴室、中心村卫生室(便民药店)、便民超市为主体,其他服务功能相补充、多位一体的民生综合体,服务覆盖全县所有村居,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满足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需求。
  沂源县结合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坚持沿沂河、沿主干道“看乡村振兴、看发展变化、看美丽乡村”的原则,总投资3.1亿元,规划建设了353处民生综合体及助餐服务点并投入运营,建设中央厨房1处,实现全县445个村功能服务全覆盖,让8.5万农村老人享受到更有品质的养老服务。
  同时,依托民生综合体,沂源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老”志愿服务四级联动,常态化开展“民生综合体+新时代文明实践”“民生综合体+生活帮扶”“民生综合体+银龄学堂”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构建起了养老服务供给与精神文明实践的“双载体”平台,着力擦亮“为老”志愿服务的“沂源红”,向社会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沂源经验”。
  除了关注养老问题,今年,沂源县还将为困难患者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惠及2021年12月31日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沂源县户籍在册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沂源县人民医院组织骨科、放射等相关科室专家对困难患者进行免费筛查,共计为538名筛查人员减免筛查费用3万余元。经过初筛,全县共有206名困难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其中101人符合髋关节手术置换指征,105人符合膝关节手术置换指征。
  对符合手术指征且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困难患者,沂源县人民医院将按照“先筛先做、先重后轻、年长优先”的原则,在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后,依次为其开展置换手术。目前已成功开展92例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涉及总费用228万余元,其中,专项资金救助费用已垫付57.25万元。
  下一步,沂源县将扎实推进“四梁”支撑现代农业,做强乡村振兴“沂源板块”;“四轮驱动”工业强县,做优新型工业化“沂源高地”;需求端供给改革,创树品质民生“沂源品牌”;农文旅融合,塑造全域旅游、绿色发展“沂源典范”等各项工作。协同推进党建共同体、民生综合体、产业联合体、治理融合体建设,持续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踔厉奋发,进位攀高,走在前列,为推动淄博转型跨越发展贡献更多沂源力量。
  
  
  ①“沂源红”苹果喜迎丰收
  ②东里镇沂河南村互助幸福院内,志愿者帮老人梳头
  ③南鲁山镇水么头河南村村民在长者食堂内用餐
  ④鲁村镇龙子峪村崭新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
  ⑤鲁村镇科沃云数字果园里,工人进行水肥一体化农事操作
  ⑥⑦瑞阳公司粉针剂车间先进的生产线
  ⑧山水沂源的秀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