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二○二一年社会责任报告

肩负海洋强省使命 引领海洋产业发展

2022-01-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海洋产业为核心主业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成立于2010年9月,注册资本49.74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济南市,目前拥有8家一级权属企业和1只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
  集团以践行海洋强国战略、服务海洋强省建设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山东省海洋产业核心投资运营平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海洋战略资源整合平台,现已布局现代远洋运输物流、海洋清洁能源、现代海洋渔业、内河港航投资运营、涉海金融服务等产业领域,发展成为一家具有重要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综合性海洋产业集团。
  在新的发展阶段,集团将聚焦聚力做强做优海洋主业,大力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文化振兴,努力打造海洋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引领显著、行业地位领先的国际化现代海洋产业集团。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山东海洋集团经济效益平稳提升,国有资本持续保值增值。根据未经审计报表,年末合并总资产达到396.13亿元,较年初增长19.53%,所有者权益总额达到113.64亿元,较年初增长8.19%,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6.16亿元;利润总额6.9亿元,同比增长79.72%。全年实现上缴税收3.17亿元,同比增长170.94%。集团合并总资产、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收近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3.18%、8.78%、37%和22.06%,呈现平稳良好发展态势。
聚焦海洋强省
推进产业多元化

  山东海洋集团作为我省唯一一家以海洋产业为核心主业的省属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海洋强省建设工作部署,深度发力现代海洋产业,精准布局引领示范项目,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引领性和带动力的重大项目,形成陆地海洋结合发展、近海远海层层推进的良好局面。
  远洋运输领域,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做优做强做大现代远洋运输物流业务。作为中国第三大远洋运输企业,实施“轻资产运营”“大客户战略”“定制化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山东品牌,助力我省高水平对外开放。
  海洋能源领域,作为中国第二大海洋钻井平台运营商,积极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海洋清洁能源供应链,形成了上游海洋油气钻井服务、中游海洋清洁能源运输、下游清洁能源仓储供应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海洋渔业领域,投资建造了全国首制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1号”,实现一、三产业深度融合。投资建造了世界最先进、国内首艘超低温冷藏运输加工船,并取得蓝鳍金枪鱼全球1/8的加工运输市场份额,补强了我省超低温冷链产业发展短板。掌握多项高端海水鱼苗种繁育核心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海工装备领域,全力实施了全球首制超大型海洋设施一体化建设、安装和拆解装备“蓝鲲号”项目。该项目是我省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项目,并列入工信部课题。
  内河水运领域,作为我省内河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管理运营的京杭运河山东段全线船闸和部分港口、航道实现船闸智能通航,港航运营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承担小清河复航工程项目并主导建设沿线港口群,各港口将与小清河复航工程同步完工,届时货物由济南港装船后将直抵渤海湾沿海港口,实现河海直达。
  深远海开发领域,主导建设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打造百亿级深远海养殖产业集群。该项目已纳入国家“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和山东省“十四五”规划。
  经过十多年努力,山东海洋集团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改变了山东“港强航弱”的局面,填补我省多项海洋产业空白,成为海洋强省建设主力军和排头兵。
展现国企作为
彰显国企担当

  山东海洋集团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推行“网格化”管理,严格员工外出管控,强化涉疫风险地区人员流动排查,组织开展核酸检测,每周动态更新疫情防控信息,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强化疫苗接种调度管理,有力有序推动疫苗接种扩面提速。努力克服全球疫情暴发情况下船员换班的世界性难题,2021年,全年操作船员换班263艘次,上下船员3340人次,实施“应换尽换”政策,确保了船员情绪稳定和身心健康。
  山东海洋集团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为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崇德向善、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集团公司及各权属单位开展了2021年“慈心一日捐”活动,集团员工积极响应,共有1400名员工参与捐款,筹集款项177402元。
坚持人才强企
激发内生动力

  山东海洋集团始终坚持广开渠道,外引内培,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集团现有员工1632人,40岁以下员工占比67%,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60%。集团将高层次人才引进作为重中之重,多方式汇聚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领军人才、行业大师在内的10名海洋产业领军人才,分布在海工装备、海洋渔业等各个领域,为集团产业向高端迈进提供了强力支撑。鼓励各级企业通过公开招聘、校园招聘等多渠道引进人才,充分发挥省属企业稳岗扩就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40岁以下集团中层干部占比达到28.5%,加大内部人才培育力度,利用内部产业领军(骨干)人才选拔培养等机制,引导优秀后备人才尽快成长,培养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3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员工技能成才,举办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多名员工获评山东省技术能手。注重全员素质提升,依托集团启航学院(集团党校),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体系,分类分层组织“深蓝”“宝蓝”“蔚蓝”“浅蓝”培训61期,累计培训逾6500人次。
  山东海洋集团聚焦优化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成果,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常态化,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活力。集团建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通道”机制,拓宽了员工职务职级晋升渠道和职业发展空间。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积极完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行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改革,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一二级权属企业实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推行集团和权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差异化,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逐步构建起市场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考核分配体系。各级权属企业分别采用超额利润提成、跟投、风险抵押金等方式推行实施中长期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内生动力。
坚持创新驱动
助力海洋领域技术创新

  山东海洋集团坚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开发海洋的“自主力”。集团立足自身,深入分析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开展技术创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相关海洋技术领域开发能力和水平。2021年,研发投入较上年增加约50%,近3年平均增幅超过200%,在研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19项,牵头和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1项、省地方标准1项,新增授权专利30项,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海洋科技创新奖1项。
  山东海洋集团坚持开展大型海洋装备技术研究,不断提升利用海洋的“硬实力”。全力攻坚,大国重器全球首制的超大型海洋设施一体化拆解和安装多功能装备“蓝鲲号”卡脖子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获批为2021年度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强成果转化应用,深远海大型管桩围栏养殖设施与装备“蓝钻一号”入选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装备;积极响应国家、省有关部署,战略性布局了深远海绿色养殖产业,以科技支撑产业落地,关键技术研究及核心装备列入省深远海设施渔业科技示范工程。
  山东海洋集团坚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运营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经营海洋的“软实力”。助力“双碳”战略,建立了远洋船舶智能运营管理体系,推进绿色智慧航行技术研究与应用;坚持自主研发,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内河船闸智能控制系统开发,打破部分环节受制于人的困境;数字赋能“一产、三产”融合商业模式,首次将现代数字技术综合应用于“耕海1号”海洋牧场,获得工信部“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先进制造专题赛优秀奖、京津冀区域赛三等奖,被省国资委树立为数字化转型优秀应用场景。
坚守安全生产底线
践行节能环保理念

  山东海洋集团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以“明责任、强基础、控风险、除隐患、提素质”为主线,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强化责任落实,创新管理方法,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2021年度,累计开展11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辨识安全风险1598项,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760余项。荣获交通运输行业“AA级安全生产信用企业”、全国“安全诚信船舶”等称号,集团两名员工作为山东省代表队选手参加第三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决赛,荣获全国二等奖。
  山东海洋集团积极践行生态环保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参与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30型绿色智能大型散货船”项目申报,努力打造面向2030年的绿色智能新船型。气体船船队通过燃油系统改装、油舱清洁、采购合规燃料等各项措施实现低硫燃油,全年累计硫排放减排3107.8吨。投资350余万元,升级改造内河港口生产废水处理设备,对港口储煤运行中产生的各种废水进行处理。水产养殖产业完成养殖尾水处理车间改造验收,对养殖尾水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与综合处理,年内成功获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山东海洋集团大力推广减排技术,积极践行碳中和战略。成立船舶碳排放管理专项行动工作组,分析关键技术问题和工程路径,对推进轴/发动机功率限制、节能技术改造和新能源三种方式进行深入研究;统计分析船队碳排放相关数据和信息,研究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及新技术措施;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船舶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合作框架协议,与挪威船级社签署数字化、脱碳战略合作协议,参与筹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区块链数据共享CSBC联盟,为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研究技术服务,成为山东省首家取得公司能效管理证书船舶公司。
夯实制度保障
提升监督效能

  山东海洋集团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制定了涵盖人力资源、投资、财务、企业改革、风险内控、法律事务、安全生产、招标采购、科技创新等18个方面共计180余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凡事有人检查,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管理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山东海洋集团建立了全面的内控制度及规范体系,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有机融为一体,将内部控制渗透到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流程,构建起“上下联动、协调统一、制度健全、责任落实、信息畅通、反应及时”的内部控制长效机制。
  山东海洋集团严明纪律规矩,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创新智慧监督。创建了省属企业首个智慧管理监督互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实时监督、“橙黄红”风险预警,打造了“智慧监督”新样板。深化廉洁教育。深入开展“忠诚、干净、担当”主题教育活动;建成多功能“廉洁文化广角”,设计推出廉洁文化卡通代言形象——“蓝晓纪”;全年编印《反腐倡廉理论研讨成果文集》等刊物25册共100余万字。获得中国廉政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工作优秀组织奖”,“四蓝两清”廉洁文化建设3篇经验材料受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表彰。
  山东海洋集团将秉承经略海洋的使命担当,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心无旁骛的专注,深耕海洋产业,以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的姿态,在践行海洋强省战略征程上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5A级物流企业证书
  “耕海1号”海洋牧场
  “慧海壹号”
  “山东德运”轮
  “深蓝一号”
  超低温冷藏船
  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海洋产业为核心主业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成立于2010年9月,注册资本49.74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济南市,目前拥有8家一级权属企业和1只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
  集团以践行海洋强国战略、服务海洋强省建设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山东省海洋产业核心投资运营平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海洋战略资源整合平台,现已布局现代远洋运输物流、海洋清洁能源、现代海洋渔业、内河港航投资运营、涉海金融服务等产业领域,发展成为一家具有重要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综合性海洋产业集团。
  在新的发展阶段,集团将聚焦聚力做强做优海洋主业,大力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文化振兴,努力打造海洋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引领显著、行业地位领先的国际化现代海洋产业集团。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山东海洋集团经济效益平稳提升,国有资本持续保值增值。根据未经审计报表,年末合并总资产达到396.13亿元,较年初增长19.53%,所有者权益总额达到113.64亿元,较年初增长8.19%,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6.16亿元;利润总额6.9亿元,同比增长79.72%。全年实现上缴税收3.17亿元,同比增长170.94%。集团合并总资产、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收近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3.18%、8.78%、37%和22.06%,呈现平稳良好发展态势。
聚焦海洋强省
推进产业多元化

  山东海洋集团作为我省唯一一家以海洋产业为核心主业的省属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海洋强省建设工作部署,深度发力现代海洋产业,精准布局引领示范项目,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引领性和带动力的重大项目,形成陆地海洋结合发展、近海远海层层推进的良好局面。
  远洋运输领域,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做优做强做大现代远洋运输物流业务。作为中国第三大远洋运输企业,实施“轻资产运营”“大客户战略”“定制化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山东品牌,助力我省高水平对外开放。
  海洋能源领域,作为中国第二大海洋钻井平台运营商,积极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海洋清洁能源供应链,形成了上游海洋油气钻井服务、中游海洋清洁能源运输、下游清洁能源仓储供应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海洋渔业领域,投资建造了全国首制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1号”,实现一、三产业深度融合。投资建造了世界最先进、国内首艘超低温冷藏运输加工船,并取得蓝鳍金枪鱼全球1/8的加工运输市场份额,补强了我省超低温冷链产业发展短板。掌握多项高端海水鱼苗种繁育核心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海工装备领域,全力实施了全球首制超大型海洋设施一体化建设、安装和拆解装备“蓝鲲号”项目。该项目是我省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项目,并列入工信部课题。
  内河水运领域,作为我省内河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管理运营的京杭运河山东段全线船闸和部分港口、航道实现船闸智能通航,港航运营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承担小清河复航工程项目并主导建设沿线港口群,各港口将与小清河复航工程同步完工,届时货物由济南港装船后将直抵渤海湾沿海港口,实现河海直达。
  深远海开发领域,主导建设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打造百亿级深远海养殖产业集群。该项目已纳入国家“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和山东省“十四五”规划。
  经过十多年努力,山东海洋集团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改变了山东“港强航弱”的局面,填补我省多项海洋产业空白,成为海洋强省建设主力军和排头兵。
展现国企作为
彰显国企担当

  山东海洋集团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推行“网格化”管理,严格员工外出管控,强化涉疫风险地区人员流动排查,组织开展核酸检测,每周动态更新疫情防控信息,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强化疫苗接种调度管理,有力有序推动疫苗接种扩面提速。努力克服全球疫情暴发情况下船员换班的世界性难题,2021年,全年操作船员换班263艘次,上下船员3340人次,实施“应换尽换”政策,确保了船员情绪稳定和身心健康。
  山东海洋集团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为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崇德向善、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集团公司及各权属单位开展了2021年“慈心一日捐”活动,集团员工积极响应,共有1400名员工参与捐款,筹集款项177402元。
坚持人才强企
激发内生动力

  山东海洋集团始终坚持广开渠道,外引内培,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集团现有员工1632人,40岁以下员工占比67%,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60%。集团将高层次人才引进作为重中之重,多方式汇聚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领军人才、行业大师在内的10名海洋产业领军人才,分布在海工装备、海洋渔业等各个领域,为集团产业向高端迈进提供了强力支撑。鼓励各级企业通过公开招聘、校园招聘等多渠道引进人才,充分发挥省属企业稳岗扩就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40岁以下集团中层干部占比达到28.5%,加大内部人才培育力度,利用内部产业领军(骨干)人才选拔培养等机制,引导优秀后备人才尽快成长,培养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3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员工技能成才,举办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多名员工获评山东省技术能手。注重全员素质提升,依托集团启航学院(集团党校),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体系,分类分层组织“深蓝”“宝蓝”“蔚蓝”“浅蓝”培训61期,累计培训逾6500人次。
  山东海洋集团聚焦优化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成果,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常态化,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活力。集团建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通道”机制,拓宽了员工职务职级晋升渠道和职业发展空间。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积极完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行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改革,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一二级权属企业实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推行集团和权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差异化,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逐步构建起市场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考核分配体系。各级权属企业分别采用超额利润提成、跟投、风险抵押金等方式推行实施中长期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内生动力。
坚持创新驱动
助力海洋领域技术创新

  山东海洋集团坚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开发海洋的“自主力”。集团立足自身,深入分析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开展技术创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相关海洋技术领域开发能力和水平。2021年,研发投入较上年增加约50%,近3年平均增幅超过200%,在研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19项,牵头和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1项、省地方标准1项,新增授权专利30项,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海洋科技创新奖1项。
  山东海洋集团坚持开展大型海洋装备技术研究,不断提升利用海洋的“硬实力”。全力攻坚,大国重器全球首制的超大型海洋设施一体化拆解和安装多功能装备“蓝鲲号”卡脖子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获批为2021年度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强成果转化应用,深远海大型管桩围栏养殖设施与装备“蓝钻一号”入选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装备;积极响应国家、省有关部署,战略性布局了深远海绿色养殖产业,以科技支撑产业落地,关键技术研究及核心装备列入省深远海设施渔业科技示范工程。
  山东海洋集团坚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运营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经营海洋的“软实力”。助力“双碳”战略,建立了远洋船舶智能运营管理体系,推进绿色智慧航行技术研究与应用;坚持自主研发,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内河船闸智能控制系统开发,打破部分环节受制于人的困境;数字赋能“一产、三产”融合商业模式,首次将现代数字技术综合应用于“耕海1号”海洋牧场,获得工信部“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先进制造专题赛优秀奖、京津冀区域赛三等奖,被省国资委树立为数字化转型优秀应用场景。
坚守安全生产底线
践行节能环保理念

  山东海洋集团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以“明责任、强基础、控风险、除隐患、提素质”为主线,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强化责任落实,创新管理方法,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2021年度,累计开展11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辨识安全风险1598项,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760余项。荣获交通运输行业“AA级安全生产信用企业”、全国“安全诚信船舶”等称号,集团两名员工作为山东省代表队选手参加第三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决赛,荣获全国二等奖。
  山东海洋集团积极践行生态环保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参与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30型绿色智能大型散货船”项目申报,努力打造面向2030年的绿色智能新船型。气体船船队通过燃油系统改装、油舱清洁、采购合规燃料等各项措施实现低硫燃油,全年累计硫排放减排3107.8吨。投资350余万元,升级改造内河港口生产废水处理设备,对港口储煤运行中产生的各种废水进行处理。水产养殖产业完成养殖尾水处理车间改造验收,对养殖尾水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与综合处理,年内成功获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山东海洋集团大力推广减排技术,积极践行碳中和战略。成立船舶碳排放管理专项行动工作组,分析关键技术问题和工程路径,对推进轴/发动机功率限制、节能技术改造和新能源三种方式进行深入研究;统计分析船队碳排放相关数据和信息,研究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及新技术措施;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船舶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合作框架协议,与挪威船级社签署数字化、脱碳战略合作协议,参与筹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区块链数据共享CSBC联盟,为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研究技术服务,成为山东省首家取得公司能效管理证书船舶公司。
夯实制度保障
提升监督效能

  山东海洋集团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制定了涵盖人力资源、投资、财务、企业改革、风险内控、法律事务、安全生产、招标采购、科技创新等18个方面共计180余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凡事有人检查,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管理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山东海洋集团建立了全面的内控制度及规范体系,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有机融为一体,将内部控制渗透到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流程,构建起“上下联动、协调统一、制度健全、责任落实、信息畅通、反应及时”的内部控制长效机制。
  山东海洋集团严明纪律规矩,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创新智慧监督。创建了省属企业首个智慧管理监督互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实时监督、“橙黄红”风险预警,打造了“智慧监督”新样板。深化廉洁教育。深入开展“忠诚、干净、担当”主题教育活动;建成多功能“廉洁文化广角”,设计推出廉洁文化卡通代言形象——“蓝晓纪”;全年编印《反腐倡廉理论研讨成果文集》等刊物25册共100余万字。获得中国廉政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工作优秀组织奖”,“四蓝两清”廉洁文化建设3篇经验材料受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表彰。
  山东海洋集团将秉承经略海洋的使命担当,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心无旁骛的专注,深耕海洋产业,以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的姿态,在践行海洋强省战略征程上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5A级物流企业证书
  “耕海1号”海洋牧场
  “慧海壹号”
  “山东德运”轮
  “深蓝一号”
  超低温冷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