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区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2022-01-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刘飞跃 报道
  本报济南讯 近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布《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制定《实施方案》是为了全面推进起步区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切实“管好、护好”农村公路,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到2022年,起步区将建立管委会和街道各级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7%,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显著提升,交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施方案》强化了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指导监督,督促各街道办事处落实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农村公路工作目标考核和绩效管理工作。推动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
  起步区将建立县道、乡道、村道三级路长组织体系,制定路长制工作制度。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本行政区农村公路总路长,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路长制工作,明确每条县、乡、村道路长及其工作职责,统筹推动各级路长落实建设、管理、养护、运营责任。
  各街道办事处应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原则上每50—60公里的乡、村道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农村公路专职人员,乡、村道规模少于50公里的,至少应当配备1名专职人员,相关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本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
  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等部门共同参与农村公路交(竣)工验收。建立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定期联合排查整治制度,积极开展危险路段整治工作,逐步完善配套安全设施。强化灾毁路段修复工作,加强养护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物资装备配备,提高农村公路灾害防范及处置能力。
  将社会满意度、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作为衡量标准,全面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推进农村公路城乡一体化管护,采用统一经费保障、统一标准制定等方式,逐步将城市道路管护资源、模式、手段向农村公路延伸。
  《实施方案》还提到,到2035年,起步区将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况水平和路域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全面增强,治理体系全面完善。
  □记者 刘飞跃 报道
  本报济南讯 近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布《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制定《实施方案》是为了全面推进起步区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切实“管好、护好”农村公路,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到2022年,起步区将建立管委会和街道各级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7%,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显著提升,交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施方案》强化了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指导监督,督促各街道办事处落实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农村公路工作目标考核和绩效管理工作。推动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
  起步区将建立县道、乡道、村道三级路长组织体系,制定路长制工作制度。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本行政区农村公路总路长,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路长制工作,明确每条县、乡、村道路长及其工作职责,统筹推动各级路长落实建设、管理、养护、运营责任。
  各街道办事处应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原则上每50—60公里的乡、村道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农村公路专职人员,乡、村道规模少于50公里的,至少应当配备1名专职人员,相关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本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
  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等部门共同参与农村公路交(竣)工验收。建立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定期联合排查整治制度,积极开展危险路段整治工作,逐步完善配套安全设施。强化灾毁路段修复工作,加强养护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物资装备配备,提高农村公路灾害防范及处置能力。
  将社会满意度、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作为衡量标准,全面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推进农村公路城乡一体化管护,采用统一经费保障、统一标准制定等方式,逐步将城市道路管护资源、模式、手段向农村公路延伸。
  《实施方案》还提到,到2035年,起步区将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况水平和路域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全面增强,治理体系全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