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全力打造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深耕产教融合沃土 创智能制造新未来

2022-01-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崔葳
  
  “淄博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标准和规模超过了很多德国的培训中心!其推行的中国特色产教融合模式,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创新超越了德国双元制。希望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模式能推广到中国更多的城市,这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德两国深化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制造业升级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2021年12月23日在淄博举行的首届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发展2021年高端论坛上,做了25年德国智能制造企业CEO的德中文化经济交流协会会长Peter Merker在视频致辞中如是说。
  淄博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是淄博市全力打造,深耕产教融合沃土创智能制造新未来,由淄博高新区管委会、西门子和山东莱茵科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并在淄博高新区管委会的倡议下规划建设的。基地总投资21.1亿元,规划用地227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德国西门子将陆续投入10亿元左右全球技术领先的软硬件等资源,重点建设西门子数智赋能、智能协作机器人研发制造、工业互联网研发应用、中德工业服务四大产业板块,以及中德产教融合、中德合作新型中职学校(国际高中)、中德本科合作办学三大国际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板块。
  目前项目一期包括研发设计与实训中心等7个单体6.67万平方米已建成,具备工业互联网技术、数字化研发制造技术等10个功能区,共计21个技术实训中心,配备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研发制造与实训装备300余台套,可实现年6万人次智能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实训实践教学。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二期中职学校项目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补短板”重点项目,立足淄博辐射山东,构建产教融合、国际融通、多层次、创新型引智服务体系。
  在研发设计与实训中心,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四层的中德数字经济暨智能制造赋能中心。该中心建有1个数字化和物联网应用场景示范中心,3个创新中心,6个高端应用实验室。中德数字经济暨智能制造赋能中心利用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突出优势,推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突出打造“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两大创新生态,形成“数字经济创新加速、多层次人才培养、数字化产业服务”三大功能平台,以数字化赋能产业与教育,打造山东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新基建”,加速科技创新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服务与赋能实体经济,助力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
  2021年12月21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春晖就“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接受央媒专访时,专门推介了淄博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他说,基地的最大亮点是引入并吸收德国双元制的先进模式,与中国的产教融合实践进行再创新,是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为一体的创新模式,形成了一个多元的、立体的、全方位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他概括了基地的七大特征,也叫作“产、学、研、创、金、服、用”的七位一体。
  赋能教育,联袂推出“行动”。淄博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与中德两国多所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莱茵科斯特充分发挥德国慕尼黑总部和伊瑟隆研发中心的资源,建立了中德人才交流互培机制,形成了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为核心、中德权威专家为智库、来自国内外著名企业实践专家,以及研发、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工程师、技师组成的研、产、教三位一体126人的培训师技术团队。
  依托这支中德团队,莱茵科斯特借鉴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创新的“中高本”三个层次、七个专业方向的13套人才培养方案、200余项课程标准以及300多个课程模块,形成了整套的国际领先的“行动地图”课程资源体系。承接国内各地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不同标准的校企合作学生培养和师资培训实践课程数十门,每年两次的德国工商会AHK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自动化专业、工业机械工专业培训及考核,“金蓝领”培训、退役军人再就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均得到社会各界及参训学员的好评。同时,莱茵科斯特积极推动获评的教育部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生产线数字化仿真应用)落地工作。仅2021年一年,就与香港理工大学等41所院校结成了校企合作新伙伴。
  据莱茵科斯特董事长崔智介绍,依托基地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中德技术合作与交流,加速推进德国西门子中德智能协作机器人研发中心等一系列对外合作项目,构建产教融合、中欧融通、多层次、创新型合作交流及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和人才培养体系。定位山东制造对标德国制造,推动区域产业与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淄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山东省“中德合作”“产教融合”“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样板与新示范,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本报通讯员 崔葳
  
  “淄博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标准和规模超过了很多德国的培训中心!其推行的中国特色产教融合模式,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创新超越了德国双元制。希望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模式能推广到中国更多的城市,这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德两国深化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制造业升级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2021年12月23日在淄博举行的首届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发展2021年高端论坛上,做了25年德国智能制造企业CEO的德中文化经济交流协会会长Peter Merker在视频致辞中如是说。
  淄博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是淄博市全力打造,深耕产教融合沃土创智能制造新未来,由淄博高新区管委会、西门子和山东莱茵科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并在淄博高新区管委会的倡议下规划建设的。基地总投资21.1亿元,规划用地227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德国西门子将陆续投入10亿元左右全球技术领先的软硬件等资源,重点建设西门子数智赋能、智能协作机器人研发制造、工业互联网研发应用、中德工业服务四大产业板块,以及中德产教融合、中德合作新型中职学校(国际高中)、中德本科合作办学三大国际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板块。
  目前项目一期包括研发设计与实训中心等7个单体6.67万平方米已建成,具备工业互联网技术、数字化研发制造技术等10个功能区,共计21个技术实训中心,配备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研发制造与实训装备300余台套,可实现年6万人次智能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实训实践教学。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二期中职学校项目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补短板”重点项目,立足淄博辐射山东,构建产教融合、国际融通、多层次、创新型引智服务体系。
  在研发设计与实训中心,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四层的中德数字经济暨智能制造赋能中心。该中心建有1个数字化和物联网应用场景示范中心,3个创新中心,6个高端应用实验室。中德数字经济暨智能制造赋能中心利用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突出优势,推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突出打造“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两大创新生态,形成“数字经济创新加速、多层次人才培养、数字化产业服务”三大功能平台,以数字化赋能产业与教育,打造山东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新基建”,加速科技创新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服务与赋能实体经济,助力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
  2021年12月21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春晖就“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接受央媒专访时,专门推介了淄博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他说,基地的最大亮点是引入并吸收德国双元制的先进模式,与中国的产教融合实践进行再创新,是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为一体的创新模式,形成了一个多元的、立体的、全方位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他概括了基地的七大特征,也叫作“产、学、研、创、金、服、用”的七位一体。
  赋能教育,联袂推出“行动”。淄博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与中德两国多所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莱茵科斯特充分发挥德国慕尼黑总部和伊瑟隆研发中心的资源,建立了中德人才交流互培机制,形成了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为核心、中德权威专家为智库、来自国内外著名企业实践专家,以及研发、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工程师、技师组成的研、产、教三位一体126人的培训师技术团队。
  依托这支中德团队,莱茵科斯特借鉴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创新的“中高本”三个层次、七个专业方向的13套人才培养方案、200余项课程标准以及300多个课程模块,形成了整套的国际领先的“行动地图”课程资源体系。承接国内各地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不同标准的校企合作学生培养和师资培训实践课程数十门,每年两次的德国工商会AHK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自动化专业、工业机械工专业培训及考核,“金蓝领”培训、退役军人再就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均得到社会各界及参训学员的好评。同时,莱茵科斯特积极推动获评的教育部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生产线数字化仿真应用)落地工作。仅2021年一年,就与香港理工大学等41所院校结成了校企合作新伙伴。
  据莱茵科斯特董事长崔智介绍,依托基地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中德技术合作与交流,加速推进德国西门子中德智能协作机器人研发中心等一系列对外合作项目,构建产教融合、中欧融通、多层次、创新型合作交流及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和人才培养体系。定位山东制造对标德国制造,推动区域产业与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淄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山东省“中德合作”“产教融合”“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样板与新示范,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