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2021年国际热点回顾与展望⑧

稳定的中美关系仍然可以预期

2022-01-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孙成昊 申青青
  拜登执政后,美国内外政策出现较大调整,但对华政策基本延续特朗普任内的“战略竞争”思路,只是在方式方法上有所改变。由于美方并未在实际行动上彻底改弦易辙,中美战略博弈局势更趋复杂,合作与竞争面交织。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终局远未到来,仍将取决于双方下一阶段的政策互动。
  拜登政府延续对华竞争战略主要出于内外两方面考虑。对内,提升美国自身实力。拜登执政后提出“服务于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成为美国重塑外交政策的重要抓手,提升美国国内发展能力同样成为对华竞争的基础与目标。
  拜登政府认为,美国实力的壮大将取决于与中国的竞争如何进行。在这一逻辑之下,拜登政府推出“美国救援计划”、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重建”等一系列施政方案,希望通过投资美国经济和美国“中产阶级”以整体提升美国竞争力。
  对外,维护美国全球霸权。面对“东升西降”“南升北降”的国际格局之变,拜登政府进一步调整对外战略。美国在实力相对衰落的背景下继续推动战略东移,不仅仓促从阿富汗撤军,还在“印太”地区不断强化与中国的对抗性举措。
  具体而言,拜登政府对华竞争重点围绕三方面展开。
  一是团结新老盟友。拜登执政后明显加大拉拢欧洲和“印太”盟友及伙伴力度,包括将海外首访选定欧洲,修复“特朗普冲击波”对跨大西洋关系造成的创伤;在“印太”地区激活“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新建美英澳联盟以构筑对华“包围圈”等。
  二是推动价值观外交。拜登政府将捍卫“民主”“人权”等视为优先事项,尤其强调在对华关系中突出西方价值观。美国不断在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上对华施压,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抹黑和污蔑中国治理政策。美国还在去年12月召开“民主峰会”,企图组建“意识形态同盟”,通过价值观拉帮结派、分裂世界,以此孤立打压中国。
  三是在具体议题上破坏中国利益。科技问题上,拜登强调团结盟友并制定行业标准,强化对华技术管制,并拉拢欧洲、日本等成立科技研发“小圈子”,将中国排除在外。涉台问题上,拜登政府不断试探中方底线,强化美台军事关系,并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终局远未到来,将持续承压,而主要施压方仍来自美国。
  第一,拜登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的国内空间有限。随着拜登支持率持续低迷、2022年中期选举临近,新冠疫情延宕和民主党地方选举受挫,均可能冲击拜登执政地位和中选前景。此外,通胀高企、供应链危机,更让拜登面临较大国内压力,难以在对华政策上灵活应变。
  第二,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调整难以逆转。2022年,“印太”战略将进入深度落实阶段。拜登沿袭特朗普提出的“印太战略”,并强化其“对华战略竞争”内涵,先后推出“重建美好世界”倡议和“印太经济框架”。前者宣称将协助中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实则为对冲中国“一带一路”,而后者则是美国为重振在地区经贸中的主导地位而提出。
  第三,美国的战略文化之一是“寻找敌人”。美国认为,没有外在“敌人”和外部威胁,国内难以凝聚共识,同盟难以整合团结。冷战时期,因为存在苏联这一“敌人”,美国建立了庞大的盟友体系。如今面对国内政治极化、国际领导力丧失等问题,美国又在积极寻找21世纪的新“敌人”,与美国“异质”的中俄自然成为目标。
  然而,我们不应对未来失去信心,稳定的中美关系仍然可以预期。
  首先,两国都已经意识到管控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在2021年11月的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中,中方提出两国相处应坚持三点原则,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发挥了重要的塑造引领作用。美方在提出“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后,也陆续提出了“不脱钩”“不改变中国体制”“不对抗”的“三不”表态,相当于寻求在经贸、政治和战略层面对中方作出某种程度的“再保证”。
  其次,中美仍然有共同利益与合作需求。在疫情背景下,中美经贸逆势上扬,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为4.41万亿元,增长21.1%,未来两国经贸关系仍将发挥稳定器作用。此外,中美在共同抗疫、气候变化、能源安全、防止核扩散等全球性议题上存在共识,双方可以通过在这些领域深化合作,逐步挤压两国竞争面。
  最后,第三方不希望中美陷入“新冷战”。拜登政府企图对华实施全方位围堵,在“印太”拉拢东盟,还引入域外欧盟、北约等力量,此举不受欢迎。经济全球化让世界产业链紧密相连,各国均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地区国家也不愿卷入“大国竞争”,沦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工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公开警告美国不要挑起“新冷战”,表示“新冷战”是对国际社会的重大灾难。
  在这一趋势下,中美应当轻装上阵、负重前行。轻装上阵意味着,美方要尽快甩掉此前的负面资产,及时拨乱反正,取消对华错误认知和错误政策。负重前行则意味着,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尤其是美国应当肩负起更多大国责任,多做有利于两国人民利益与福祉、有益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情,而不是站在历史潮流的对立面,否则,最终只会被时代的滚滚洪流所淘汰。
□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孙成昊 申青青
  拜登执政后,美国内外政策出现较大调整,但对华政策基本延续特朗普任内的“战略竞争”思路,只是在方式方法上有所改变。由于美方并未在实际行动上彻底改弦易辙,中美战略博弈局势更趋复杂,合作与竞争面交织。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终局远未到来,仍将取决于双方下一阶段的政策互动。
  拜登政府延续对华竞争战略主要出于内外两方面考虑。对内,提升美国自身实力。拜登执政后提出“服务于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成为美国重塑外交政策的重要抓手,提升美国国内发展能力同样成为对华竞争的基础与目标。
  拜登政府认为,美国实力的壮大将取决于与中国的竞争如何进行。在这一逻辑之下,拜登政府推出“美国救援计划”、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重建”等一系列施政方案,希望通过投资美国经济和美国“中产阶级”以整体提升美国竞争力。
  对外,维护美国全球霸权。面对“东升西降”“南升北降”的国际格局之变,拜登政府进一步调整对外战略。美国在实力相对衰落的背景下继续推动战略东移,不仅仓促从阿富汗撤军,还在“印太”地区不断强化与中国的对抗性举措。
  具体而言,拜登政府对华竞争重点围绕三方面展开。
  一是团结新老盟友。拜登执政后明显加大拉拢欧洲和“印太”盟友及伙伴力度,包括将海外首访选定欧洲,修复“特朗普冲击波”对跨大西洋关系造成的创伤;在“印太”地区激活“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新建美英澳联盟以构筑对华“包围圈”等。
  二是推动价值观外交。拜登政府将捍卫“民主”“人权”等视为优先事项,尤其强调在对华关系中突出西方价值观。美国不断在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上对华施压,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抹黑和污蔑中国治理政策。美国还在去年12月召开“民主峰会”,企图组建“意识形态同盟”,通过价值观拉帮结派、分裂世界,以此孤立打压中国。
  三是在具体议题上破坏中国利益。科技问题上,拜登强调团结盟友并制定行业标准,强化对华技术管制,并拉拢欧洲、日本等成立科技研发“小圈子”,将中国排除在外。涉台问题上,拜登政府不断试探中方底线,强化美台军事关系,并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终局远未到来,将持续承压,而主要施压方仍来自美国。
  第一,拜登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的国内空间有限。随着拜登支持率持续低迷、2022年中期选举临近,新冠疫情延宕和民主党地方选举受挫,均可能冲击拜登执政地位和中选前景。此外,通胀高企、供应链危机,更让拜登面临较大国内压力,难以在对华政策上灵活应变。
  第二,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调整难以逆转。2022年,“印太”战略将进入深度落实阶段。拜登沿袭特朗普提出的“印太战略”,并强化其“对华战略竞争”内涵,先后推出“重建美好世界”倡议和“印太经济框架”。前者宣称将协助中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实则为对冲中国“一带一路”,而后者则是美国为重振在地区经贸中的主导地位而提出。
  第三,美国的战略文化之一是“寻找敌人”。美国认为,没有外在“敌人”和外部威胁,国内难以凝聚共识,同盟难以整合团结。冷战时期,因为存在苏联这一“敌人”,美国建立了庞大的盟友体系。如今面对国内政治极化、国际领导力丧失等问题,美国又在积极寻找21世纪的新“敌人”,与美国“异质”的中俄自然成为目标。
  然而,我们不应对未来失去信心,稳定的中美关系仍然可以预期。
  首先,两国都已经意识到管控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在2021年11月的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中,中方提出两国相处应坚持三点原则,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发挥了重要的塑造引领作用。美方在提出“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后,也陆续提出了“不脱钩”“不改变中国体制”“不对抗”的“三不”表态,相当于寻求在经贸、政治和战略层面对中方作出某种程度的“再保证”。
  其次,中美仍然有共同利益与合作需求。在疫情背景下,中美经贸逆势上扬,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为4.41万亿元,增长21.1%,未来两国经贸关系仍将发挥稳定器作用。此外,中美在共同抗疫、气候变化、能源安全、防止核扩散等全球性议题上存在共识,双方可以通过在这些领域深化合作,逐步挤压两国竞争面。
  最后,第三方不希望中美陷入“新冷战”。拜登政府企图对华实施全方位围堵,在“印太”拉拢东盟,还引入域外欧盟、北约等力量,此举不受欢迎。经济全球化让世界产业链紧密相连,各国均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地区国家也不愿卷入“大国竞争”,沦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工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公开警告美国不要挑起“新冷战”,表示“新冷战”是对国际社会的重大灾难。
  在这一趋势下,中美应当轻装上阵、负重前行。轻装上阵意味着,美方要尽快甩掉此前的负面资产,及时拨乱反正,取消对华错误认知和错误政策。负重前行则意味着,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尤其是美国应当肩负起更多大国责任,多做有利于两国人民利益与福祉、有益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情,而不是站在历史潮流的对立面,否则,最终只会被时代的滚滚洪流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