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新青州

——让人民群众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

2021-09-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颜培霞 唐霞 王冲 张新丽
  
  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
  近年来,青州市紧紧抓住入选第三批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契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青州为目标,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环境,加快产城融合,实施城景共建,突出资源共享,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宜居青州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青州市加强空间管控,持续完善城乡服务设施,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在探索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彰显“古·青”特色,中心老城区科学划定古城保护范围,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建筑加强保护,东部大力发展行政办公、总部经济、商务休闲等业态的现代化新城,西部依托南阳湖片区打造滨水休闲居住区域,南部和北部打造科教创新园区、健康产业园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起“两城四区”的城镇化发展平台,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和共享,真正将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城镇化发展的新动能。
  每天清晨,云门山森林公园内,人们三五成群,散步赏景,呼吸着清新空气,感受着自然的绿意。云门山森林公园是青州市按照“海绵城市”标准打造的会呼吸的海绵体,公园道路铺装用的是渗水地砖,道路下面装有廊管,雨水可以渗透进绿地存储起来,还配设了雨水调节沟、雨水花园等设施,分布错落有致。公园总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超过95%,是青州的城市“绿肺”。青州市抓住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契机,加快海绵型建筑、道路、公园绿地、水系保护和生态修复、排水管网等项目建设,打造出一批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建成海绵城市汇水面积31.59平方公里,一座会呼吸的生态之城呼之欲出。
  突出以精致城市建设为导向,持续提升改造城市功能环境。2018年以来扎实开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十大领域提升行动,累计投入资金36.8亿元,全面升级城市路网,新建改造市政道路49条,改造提升28条道路基础设施,新建各类绿地108万平方米、城市绿道111公里,开放全时段或限时免费停车位4.1万个,城市功能和品质得到全面提升,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居住条件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障性住房管理、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人口吸纳能力和居民居住环境。全面加强保障房管理,采取租赁补贴为主、实物补贴为辅的保障形式,将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对符合保障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3个,共计18015套,受益群众4.5万余人,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我市扎实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提升改造。累计投资3.25亿元,完成230多个小区水电气暖路等项目改造提升,受益群众10万余人。”青州市市政服务中心李伟介绍。
  
  坚持产城融合
  建设宜业青州
  新型城镇化离不开特色产业的支撑。青州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高铁、高速、国省道纵横交错,“齐鲁号”国际班列更是使青州融入了“一带一路”。青州市始终坚持把园区打造和产业培育放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位置,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发展。
  重点打造经济开发区、峱山经济发展区和卡特彼勒工业园三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重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区,院士生物产业园等初具规模,耐威智能航电等一批高端项目加快建设;峱山经济发展区规划面积54.6平方公里,落户工业项目110个,江淮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英科医疗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卡特彼勒工业园打造产品研发、零部件供应配套、进出口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完善的规模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着力培育科教创新园区、健康产业园区等特色园区。
  “我们以花为产业多元发展,打造花卉小镇品牌,整合花卉生产、花卉物流、花卉旅游、花卉科技等产业优势要素,建成青州(国际)花卉创业园、花卉高科技博览园、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等一批花卉专业园区,为国内外花卉企业和当地花农提供平台。”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赵宏杰表示。
  小花卉成就大产业。青州市连续20年举办花卉博览会,推动形成完整的研发、培育、引进、营销体系。全市花卉生产面积达到13.1万亩,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从业人员15万人,“互联网+花卉”风生水起,花卉电商企业发展到630多家,花卉品种3000多个,花卉种苗生产突破5000万株,成为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交易中心。“青州花卉”品牌估值328亿元,名列全省农业品牌第1位,荣获“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品牌”。花卉产业既美化了家园,又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青州市出台《潍坊市青州古城保护条例》,划定12平方公里的古城风貌保护控制区,从立法层面对古城保护、管理和利用进行了规范,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先后投资6亿元进行保护性修复建设,使千年古城重现繁华生机。同时,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全力打造西部文化博览园片区、中部古城片区、东部黄楼文化艺术小镇片区三大文化旅游片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品牌。
  每年五一、十一期间青州黄楼文化艺术小镇内都人头攒动,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汇聚于此。“文化艺术小镇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举办8届翰墨青州中国书画年会,自2016年开始已连续举办4届国际文化艺术品博览会。每次活动都有上千名来自国际国内一流的艺术家参展,有数万名从业人员和艺术爱好者参与,年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以上。”大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邱方舜表示。
  
  坚持城景共建
  建设宜游青州
  推进“城镇化+旅游”,注重旅游快速高质量发展,旅游精品项目打造成果丰硕,先后创建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4家,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破百亿元,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实施全域景区化提升,依托“山、水、花、城”特色,打造形成以古城为“心脏”,东部花卉休闲体验游、北部新型农庄田园游、西南部山地森林生态游、东南部高端康养养生游为支撑,以弥河、南北阳河湿地景观为穿插,处处皆景观、无处不旅游的全域旅游空间。全市建设精品民宿达到47家,提升改造高档连锁酒店10家,打造“夜游古城”“夜游南阳河”等五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带动了游客“过夜游”和“夜经济”发展。
  坚持城区“微景观”打造,95处街头公园全面提升、点缀全城,430公里旅游绿道通联景区,推动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转变,提升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园林景观效果,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97%,巩固了山东省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成果,实现人在城中、城在景中、城景相融。
  全面实施农村景区化综合提升,设定环境卫生、田园环境、乡村文明、绿化亮化、美丽庭院等“十大工作”标准,秉持“一村一风貌、一村一风景”原则,高质量抓好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提升和乡村文明创建等工作,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域村庄景区化,目前129个景区化示范样板村打造初见成效,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走进弥河镇桐峪沟村,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干净整洁的环境,一个本村人自豪、外村人向往的宜居宜游美丽乡村展现在眼前。桐峪沟村党支部书记郭保伟表示,近年来以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美丽村居建设试点为契机,实施了农村景区化综合提升工程,对建筑风貌进行整体提升,通上了天然气,实施了清洁取暖和雨污分流,村民生活环境大幅改善。
  
  坚持共建共享
  建设宜养青州
  坚持看住山、管好河、留住水、多栽树,扎实开展“绿满花都 森林青州”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荒山、水系、道路林网、镇村绿化和城市绿荫“五大工程”,一绿一座山、一治一流域。近年来,先后投资11亿元,对15公里长的南阳河和11.8公里长的弥河青州段进行景观化改造,实现宜林荒山绿化全覆盖。全市林地总面积达到73.3万亩、森林覆盖率23.1%。
  着力提升“康养青州”品牌影响力,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医养结合产业,打造了长庚养生文化园、桃花源里、国医堂养老养生公寓、天同健康产业中心、东篱居智能化健康养老养生机构等一批高端医养结合项目。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33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城乡社会救助标准,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医共体建设水平,益都中心医院新院区(三级甲等医院,总投资22.6亿元,提供床位数2200张)已全面启用,初步建立全域一体、医养结合、跨界融合的医养健康服务体系。
  如今的青州,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发展活力持续迸发,青州人正以实际行动全力建设“山青、水绿、天蓝,民富、村美、城靓”的全域“大花园”,青州人民生活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青州东部新城
  □颜培霞 唐霞 王冲 张新丽
  
  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
  近年来,青州市紧紧抓住入选第三批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契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青州为目标,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环境,加快产城融合,实施城景共建,突出资源共享,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宜居青州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青州市加强空间管控,持续完善城乡服务设施,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在探索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彰显“古·青”特色,中心老城区科学划定古城保护范围,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建筑加强保护,东部大力发展行政办公、总部经济、商务休闲等业态的现代化新城,西部依托南阳湖片区打造滨水休闲居住区域,南部和北部打造科教创新园区、健康产业园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起“两城四区”的城镇化发展平台,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和共享,真正将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城镇化发展的新动能。
  每天清晨,云门山森林公园内,人们三五成群,散步赏景,呼吸着清新空气,感受着自然的绿意。云门山森林公园是青州市按照“海绵城市”标准打造的会呼吸的海绵体,公园道路铺装用的是渗水地砖,道路下面装有廊管,雨水可以渗透进绿地存储起来,还配设了雨水调节沟、雨水花园等设施,分布错落有致。公园总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超过95%,是青州的城市“绿肺”。青州市抓住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契机,加快海绵型建筑、道路、公园绿地、水系保护和生态修复、排水管网等项目建设,打造出一批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建成海绵城市汇水面积31.59平方公里,一座会呼吸的生态之城呼之欲出。
  突出以精致城市建设为导向,持续提升改造城市功能环境。2018年以来扎实开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十大领域提升行动,累计投入资金36.8亿元,全面升级城市路网,新建改造市政道路49条,改造提升28条道路基础设施,新建各类绿地108万平方米、城市绿道111公里,开放全时段或限时免费停车位4.1万个,城市功能和品质得到全面提升,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居住条件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障性住房管理、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人口吸纳能力和居民居住环境。全面加强保障房管理,采取租赁补贴为主、实物补贴为辅的保障形式,将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对符合保障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3个,共计18015套,受益群众4.5万余人,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我市扎实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提升改造。累计投资3.25亿元,完成230多个小区水电气暖路等项目改造提升,受益群众10万余人。”青州市市政服务中心李伟介绍。
  
  坚持产城融合
  建设宜业青州
  新型城镇化离不开特色产业的支撑。青州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高铁、高速、国省道纵横交错,“齐鲁号”国际班列更是使青州融入了“一带一路”。青州市始终坚持把园区打造和产业培育放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位置,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发展。
  重点打造经济开发区、峱山经济发展区和卡特彼勒工业园三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重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区,院士生物产业园等初具规模,耐威智能航电等一批高端项目加快建设;峱山经济发展区规划面积54.6平方公里,落户工业项目110个,江淮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英科医疗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卡特彼勒工业园打造产品研发、零部件供应配套、进出口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完善的规模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着力培育科教创新园区、健康产业园区等特色园区。
  “我们以花为产业多元发展,打造花卉小镇品牌,整合花卉生产、花卉物流、花卉旅游、花卉科技等产业优势要素,建成青州(国际)花卉创业园、花卉高科技博览园、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等一批花卉专业园区,为国内外花卉企业和当地花农提供平台。”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赵宏杰表示。
  小花卉成就大产业。青州市连续20年举办花卉博览会,推动形成完整的研发、培育、引进、营销体系。全市花卉生产面积达到13.1万亩,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从业人员15万人,“互联网+花卉”风生水起,花卉电商企业发展到630多家,花卉品种3000多个,花卉种苗生产突破5000万株,成为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交易中心。“青州花卉”品牌估值328亿元,名列全省农业品牌第1位,荣获“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品牌”。花卉产业既美化了家园,又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青州市出台《潍坊市青州古城保护条例》,划定12平方公里的古城风貌保护控制区,从立法层面对古城保护、管理和利用进行了规范,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先后投资6亿元进行保护性修复建设,使千年古城重现繁华生机。同时,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全力打造西部文化博览园片区、中部古城片区、东部黄楼文化艺术小镇片区三大文化旅游片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品牌。
  每年五一、十一期间青州黄楼文化艺术小镇内都人头攒动,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汇聚于此。“文化艺术小镇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举办8届翰墨青州中国书画年会,自2016年开始已连续举办4届国际文化艺术品博览会。每次活动都有上千名来自国际国内一流的艺术家参展,有数万名从业人员和艺术爱好者参与,年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以上。”大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邱方舜表示。
  
  坚持城景共建
  建设宜游青州
  推进“城镇化+旅游”,注重旅游快速高质量发展,旅游精品项目打造成果丰硕,先后创建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4家,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破百亿元,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实施全域景区化提升,依托“山、水、花、城”特色,打造形成以古城为“心脏”,东部花卉休闲体验游、北部新型农庄田园游、西南部山地森林生态游、东南部高端康养养生游为支撑,以弥河、南北阳河湿地景观为穿插,处处皆景观、无处不旅游的全域旅游空间。全市建设精品民宿达到47家,提升改造高档连锁酒店10家,打造“夜游古城”“夜游南阳河”等五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带动了游客“过夜游”和“夜经济”发展。
  坚持城区“微景观”打造,95处街头公园全面提升、点缀全城,430公里旅游绿道通联景区,推动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转变,提升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园林景观效果,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97%,巩固了山东省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成果,实现人在城中、城在景中、城景相融。
  全面实施农村景区化综合提升,设定环境卫生、田园环境、乡村文明、绿化亮化、美丽庭院等“十大工作”标准,秉持“一村一风貌、一村一风景”原则,高质量抓好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提升和乡村文明创建等工作,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域村庄景区化,目前129个景区化示范样板村打造初见成效,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走进弥河镇桐峪沟村,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干净整洁的环境,一个本村人自豪、外村人向往的宜居宜游美丽乡村展现在眼前。桐峪沟村党支部书记郭保伟表示,近年来以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美丽村居建设试点为契机,实施了农村景区化综合提升工程,对建筑风貌进行整体提升,通上了天然气,实施了清洁取暖和雨污分流,村民生活环境大幅改善。
  
  坚持共建共享
  建设宜养青州
  坚持看住山、管好河、留住水、多栽树,扎实开展“绿满花都 森林青州”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荒山、水系、道路林网、镇村绿化和城市绿荫“五大工程”,一绿一座山、一治一流域。近年来,先后投资11亿元,对15公里长的南阳河和11.8公里长的弥河青州段进行景观化改造,实现宜林荒山绿化全覆盖。全市林地总面积达到73.3万亩、森林覆盖率23.1%。
  着力提升“康养青州”品牌影响力,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医养结合产业,打造了长庚养生文化园、桃花源里、国医堂养老养生公寓、天同健康产业中心、东篱居智能化健康养老养生机构等一批高端医养结合项目。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33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城乡社会救助标准,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医共体建设水平,益都中心医院新院区(三级甲等医院,总投资22.6亿元,提供床位数2200张)已全面启用,初步建立全域一体、医养结合、跨界融合的医养健康服务体系。
  如今的青州,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发展活力持续迸发,青州人正以实际行动全力建设“山青、水绿、天蓝,民富、村美、城靓”的全域“大花园”,青州人民生活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青州东部新城